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變化,2000多年的變遷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變化,中國古代內衣都是情和藝的完美結合。如果是覆蓋胸背的前後片式內衣,一定是前片表願望,後片表浪漫。外衣是政治,內衣是情感,它是女性私密空問中的悄悄話語,幾乎每件內衣都有一個題材與故事,因為每件內衣的製作時間少則數月,長則數年。每個古代女子縫製自己的內衣時,都表達了心聲:求子繡石榴,求財繡牡丹,避邪繡猛獸,思念心上人就繡鵲橋會;;因為社會觀念的限制,所有的人生理想在外衣上根本不敢體現,但在內衣上,可以充分描畫,盡情吐露。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變化,2000多年的變遷


在西周:褻衣在《禮記·檀弓下》記載,“季康子之母死,陳褻衣。敬姜曰:‘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將有四方之賓來,褻衣何為陳於斯?’命之。”可見,我國古代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內衣。“褻”意為輕薄,不莊重,就是說不可以穿著這個出去見人,否則就有輕薄之感。當時的內衣就像是今天的汗衫一般。

秦漢時期,內衣叫“抱腹” 此時較常用的女性內衣有帕腹、抱腹和心衣。一般在腹部簡單地橫裹一塊布帕的,稱作“帕腹”;在帕腹上綴以帶子,用時緊抱其腹的,稱作“抱腹”;而在抱腹上加以“鉤肩”及“襠”的,稱作“心衣”。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變化,2000多年的變遷


魏晉十六國:兩當

我們都知道,十六國時期局勢動盪,在當時,女性的內衣名為“兩當”。與“抱腹”的不同在於,它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最初它只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服飾,後來傳入中原,成為中原女性也非常喜歡的裝束。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變化,2000多年的變遷


唐代,稱作“袔子”唐代女性以胖為美,發明出無帶的內衣,稱為“袔子”。“袔子”是一種無肩帶、側開合內衣形式。唐代女子喜歡穿半露胸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在胸下系一闊帶,外披透明薄紗,內衣若隱若現。內衣外穿其實可以追溯到唐代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變化,2000多年的變遷


宋代大片土地淪為女真貴族統治領地,服飾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經濟因素而發生交互影響。古代內衣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習慣。其面料為羅、紗、錦、綾、絹等。宋代“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

明代“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繫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現身材之道。明朝內衣文化中“非繡衣大紅不服”的“主腰”式內衣,更體現了當時社會風尚中“導奢導淫”的生活消費理念。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變化,2000多年的變遷


清代一般是菱形狀,只有前片,後背袒露,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其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刺繡,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的帶子既有繩、絲絹,也用金、銀、銅鏈等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變化,2000多年的變遷

#歷史# #歷史回眸# #衣服# #內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