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人人皓首也要讀書參加科舉

科舉由隋煬帝於大業元年(605年)創設,終止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在中國封建歷史上存在了1300年。

科舉制度的創設,對封建社會的制度而言是一個轉折,具有重大意義。首先標誌著門閥士族的沒落,中央集權的加強。其次意味著寒門子弟也終於參與到社會政治民生中來。

為什麼古代人人皓首也要讀書參加科舉

科舉殿試

科舉使得讀書人看到了擁有顏如玉,黃金屋,千鍾粟,馬如簇的希望。寒窗苦讀十年,一朝魚躍龍門。

科舉只要你中了秀才,那麼你社會中地位已經提升了。免除差徭,見了知縣不用跪拜。差徭者,徭役也。強迫平民百姓從事的無償勞務活動,這種勞務名目繁多,辦法嚴苛。這就是破家縣令的由來。

古代百姓,見官要跪拜。而秀才則不需要。這就說明雖然雙方的權利不對等,但是地位是一樣的。如同現在社會主義社會,百姓雖然沒有縣長的權利,但是我們的關係是一樣的。

為什麼古代人人皓首也要讀書參加科舉

雖然我是賣酒的,但我見官不跪拜

秀才中了舉人,那才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如果說中了秀才,是自身不用服徭役,那中舉人後則是全家不用服徭役,名下的田產更是免除稅賦。更是與知縣老爺平起平坐。因為舉人已經可以當官了。稅賦,更是種類繁多,雜稅丁錢繁重。要知道古代國家收入主要是靠稅賦,這也說明舉人已經是特權階級了,是統治階級了。

范進,大家都耳熟能詳。范進正是中了舉人後,一步步的走向了人生的巔峰。范進中舉時,已經是五十四歲了。如果讀過完整的儒林外史,就知道範進最後做到了一省學政。這是掌管一省科舉的朝廷大員,是掌控萬千學子命運的大人物。

為什麼古代人人皓首也要讀書參加科舉

范進中舉

舉人通過會試,殿試。中了進士。進士,是由朝廷直接委派做官的。如果說舉人有可能做八九品不入流的官。那進士起步絕對是七品的縣官。是一方的地方父母官,絕對主宰一方百姓生死的官。這是天差地別的。要知道古代封建社會等級森嚴,最重禮法。要知道現在一個公司的經理就可以讓下屬磕頭認錯,何況是古代。在生存的壓力下不得不低頭。何況只是一時低頭,出去又是大爺級別的人物。

如果中了進士的頭名狀元。那就真是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

為什麼古代人人皓首也要讀書參加科舉

其實只要讀書人入了這個國家的官員體系中,考中功名,必然會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這就是讀書人皓首也要考科舉的原因。

其實說穿了,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我要過更好的生活,要高人一等,要成為人生贏家。

為什麼古代人人皓首也要讀書參加科舉

但是諸位,千萬別忘記了。讀書人的榮華富貴是建立在十年寒窗苦讀,甚至是一輩子的苦讀,一輩子的窮困潦倒。但是人家不放棄,一直在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所以引用一句現在網絡用語,不死終會出頭,一腔孤勇向前行。

諸位看官,要想出頭,先低頭。

不知道各位看官覺得怎麼樣,歡迎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