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空发动机到底怎么样,问题在哪里?

相信关心航空工业发展的小伙伴们都听过一个有意思的结论;我国航空发动机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导致的。这样的说法有些道理,但是有点片面了。我国航空发动机有时候确实会有一些材料上的问题,但是材料上的原因根本不是主要问题,想解决航空发动机这个问题,不能单纯的靠发展材料来解决。

我国航空发动机到底怎么样,问题在哪里?

说材料差是导致我国航空发动机差的小伙伴,估计是看到过太多的航空发动机故障,因为航空发动机一旦发生故障,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某某零件断裂或脱落,而一个零件断裂或脱落就是因为受不了发动机所施加的载荷,单从这一点看,上述结论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大家伙仿佛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航空发动机是在高振动环境下工作的。在高振动环境下零件所受的力是忽大忽小的。在这样的受力环境下,材料很容易就坏了。举一个例子,一个人拿一根筷子,拉住筷子的两端向外用力,基本不可能拉断,但是往中间对折的话,一下子就断了。

我国航空发动机到底怎么样,问题在哪里?

看到这有人就说了,零件断裂或脱落就是质量差导致的,因为材料受不了忽大忽小的力,不能在高振动环境下工作,这就是发动机质量差嘛。但是小编想说这个问题不是发展材料可以解决的。

想要解决我国航空发动机的问题,小编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先找到振动的原点在哪,因为航空发动机一旦产生振动的话,一般情况下都是共振。所以必须要找到振动的原点在哪里,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航空发动机振动理论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发动机转子存在不平衡量(就像汽车方向盘会有一点游动间隙一样),所以转子工作起来就会有振动。不是解决动平衡就行的。

航发振动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而成因又极其复杂,不仅仅是上述转子不平衡导致的,所以要从最初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原因,不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得从根源上来解决。

我国航空发动机到底怎么样,问题在哪里?

不仅要从设计上来改进,还得从装配上来解决。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国外航发装配生产线,看着很简单,就是一把扭力扳手,按照规定的数值拧好就可以了。这可能就是大道至简吧。

而我国目前装配过程较为复杂,使用仪器较多,大量依靠熟练工人,但是最后还是可以达到设计目标。

就像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所说,“一代新材料、一代新发动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材料代表着上限。可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是设计、材料、制造、实验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我国从多年前就在进行军民深度融合,目的就是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一些制约我国发展的问题,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有好消息传来,反观欧美国家之所以发动机比我们先进一点点,只是因为他们比我们起步早,但是这些年经过我国科研人员不懈努力,已经将差距大大缩小,基本达到了同步发展的水平,部分领域甚至有超越。用不了多久我们肯定可以引领航空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