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鸡兔同笼”问题,这本古书中的这三个问题也很烧脑、有趣

对于“鸡兔同笼”这个数学问题,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初中学方程式的时候,它是数学老师必讲的经典题目之一。那么“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出自哪儿呢?还有没有和他类似的烧脑且富有趣味的题目呢?

除了“鸡兔同笼”问题,这本古书中的这三个问题也很烧脑、有趣

经典题目回顾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出自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书的作者和生平不详,成书时间大约在1500年前。好了,话不多说,先看题目吧!

一、鸡兔同笼问题

除了“鸡兔同笼”问题,这本古书中的这三个问题也很烧脑、有趣

一天,一个人突发奇想,将很多鸡和兔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原因不晓得,反正他们不会打架就行)。他数了一下鸡和兔子的脑袋,一共三十五个,又数了下鸡和兔子的小脚爪,一共九十四只。那么问题来了,鸡和兔子的数量各自是多少呢?

二、余数定理问题


除了“鸡兔同笼”问题,这本古书中的这三个问题也很烧脑、有趣

现在有一堆物品堆在那儿,不知道具体数量是多少,如果每三个作为一组来数的话,最后会剩下两个;如果每五个作为一组来数的话,最后会剩下三个;如果每七个作为一组来数的话,最后也会剩下两个。那么这堆物品到底数量是多少呢?

三、河边荡杯问题

除了“鸡兔同笼”问题,这本古书中的这三个问题也很烧脑、有趣

有一个妇女在河边上洗杯碗,管理渡口的官员就问她杯碗为什么这么多,妇女回答说:“因为家里来了客人。”这个官员又问了,“来了多少个客人呢?”妇女回答:“两个人共用一个饭碗,三个人共用一个汤碗,四个人共用一个肉碗,总共算下来用了六十五个杯碗,不知道到底来了多少客人。”那么她家到底来了多少客人呢?

四、僧侣吃饭问题

除了“鸡兔同笼”问题,这本古书中的这三个问题也很烧脑、有趣

在深山老林里有一座寺庙,但不知道里面住着多少僧人。僧侣们吃饭一共用了三百六十四只碗,三个人共吃一碗饭,四个人共喝一碗汤,有哪一位精通算术的人,能算出寺庙内到底住着多少僧人呢?(这道题和上面第三道题较为类似)

除了“鸡兔同笼”问题,这本古书中的这三个问题也很烧脑、有趣

《孙子算经》的成书原因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一直奉行的是重文轻技、重农抑商,那为什么在算术、数学并不推崇的古代,还会出现类似于《孙子算经》、《九章算术》这样优秀的数学典籍呢?《孙子算经》的出现到底有怎样的背景及原因呢?

一、较为和平的创作年代

《孙子算经》成书于公元四、五世纪左右,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两晋时代,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大分裂,两晋时期整体上是较为和平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填饱了肚子,少了战争的干扰,人们才会有心思去著书立说,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而不是整天担惊受怕,思虑着怎样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二、政府重农思想的影响

“重农民本”思想一直是历朝历代奉行的基本国策,正是由于农业的兴盛发达,才引发了人们对与农业相关知识的研究。《孙子算经》中有很多度量衡、丈量土地等方面的知识,正是源自于农业发展的需要。不像其他的“奇技淫巧”被政府严令禁止和打压。

三、《九章算术》的参考

《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左右,早于《孙子算经》的成书时间,在《孙子算经》中卷中,有很多类似于《九章算术》中的内容,所以说明有所借鉴和参考。

四、作者的个人兴趣

著书立说当然离不开作者的个人兴趣,《孙子算经》的作者虽然不详,但从书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测出,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的人。书里的很多问题大多由作者在生活中看到的现象而来,并不单是枯燥的数学理论,所以说明这是作者的兴趣所在。

除了“鸡兔同笼”问题,这本古书中的这三个问题也很烧脑、有趣

后世影响

《孙子算经》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数学典籍,而且还传到了日本、欧洲诸国,在日本中著名的“龟鹤算”就是来源于《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公元1852年,秦九昭推广后的《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及解法传到欧洲,这一定理被西方的数学史称为"中国的剩余定理”。

除了“鸡兔同笼”问题,这本古书中的这三个问题也很烧脑、有趣

聪明的你算出了文中问题的答案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答案明天揭晓!

(文/若木 图/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