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很多地區已經把“足球”作為體育中考選考項目,分值都是20分。
杭州市教育局《關於做好2019年杭州市中小學生體能素質檢測工作的通知》,決定從2019年10月起,中小學學生體能素質檢測增加足球基礎技能檢測。檢測的學生主要是:普高(高三年級)、職高(高二年級)、初中(初二年級)、小學(六年級)。所有檢測年級均採取隨機抽取50名學生(男女生各25名)的方式參加檢測。
教育部某領導說:要加大體育中考的分值,在嘗試體育高考。
在此通知中提出:舉辦柔道、摔跤等項目的學校2019年停止相關項目高水平運動隊招生;舉辦棋(牌)類、定向越野、龍舟、賽艇等生源不足的高水平運動隊項目,有關高校要逐步停止高水平運動隊招生,可向足球等國家重點發展項目、校園普及性較強和增強體質效果較好的項目進行調整,2022年前要全部停止招生或調整到位。
現階段各種與足球相關政策的利好是得到大家認可的,而且自校園足球開展以來,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相信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就會有所體現,這是非常振奮人心的事!不過,作為一個基層足球教練,個人還是有些擔憂的,首先,標準程式化是否有效果?如果,為了考試(測試)去做足球練習,可能會讓孩子們失去對足球的興趣,畢竟足球是需要快樂的!另外,是否能夠公平?各種差異化個體的存在,這樣的考試(測試)是否對孩子們公平?最後,每個孩子都參與的話,僅僅是體育課來開展足球,是否合理?能有多大效果?個人經驗,體育課時間有限,課餘時間場地有限等等,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這會是讓政策推進遇阻的。
對於足球課的選擇是雙向的,學生自願,教師(教練)盡責,對於不適合的孩子可以幫他們更換其他體育鍛煉的項目,儘量避免無差異化的“硬”性要求,或許會更好些吧。
個人認為,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開始足球訓練的話,是一定會影響孩子文化課成績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水平不比有二級證的差,甚至更好,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拿到證書,文化課無法與普通學生相比(350分左右),但在踢球的孩子中還算優秀,可面對即將到來的2019年高考,他們成為了邊緣化的考生,如今的出路只能有兩個,一是臨時改練四項,參加體育生高考,二是認命,考個大專(高職高專)院校,說實話,帶過這樣的孩子,作為教練真的很痛心,曾經在寒冬臘月看著孩子們在夜色里加練,看到孩子們在炎炎烈日下揮汗,可就是這樣的孩子,失去了選擇和被選擇的權力,是否公平呢?所以,如何判斷一個孩子的足球能力,是需要一套完整的信息體系的,我們的青訓體系(包括校園足球)無法做到長期的跟蹤孩子的信息化儲備,導致現階段只能依靠證書、測試或是比賽來判斷或選拔,這種情況是需要改善的!
和一些國外的足球教練做過交流,他們的普遍做法是一種推薦體系,推薦人的能力和責任將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依據的是大量的數據來作為支撐的,包括身體條件,成長數據,視頻資料,比賽成績,訓練數據等等,這樣的推薦成功率也非常高,畢竟足球訓練是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一個孩子的付出是需要嚴肅和認真對待的,這也是一種態度問題啊!主管部門的態度將決定中國足球青少年足球發展的高度,有政策導向是非常好的,但真的需要紮實認真的做好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