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徹底遠離校園暴力,家長必須從自己對孩子的態度方面調整

前兩天,一個七歲的女孩被三個男孩往眼睛裡塞紙牌的新聞,再一次激發了社會對校園暴力的關注。

我想家長和我一樣,在譴責這些校園暴力事件的同時,還有隱隱的擔憂,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遠離校園暴力呢?

首先,我們有必要界定一下,什麼情況屬於校園暴力。

我認為那些造事者毫無理由地對他人進行羞辱、打罵,嚴重損害了受害者的自尊心,給受害者帶來了極大的生理痛苦和精神痛苦,受害者完全不情願的被動接受,而造事者卻以此為樂,這樣的事件可以劃歸是校園暴力事件。

而一些同學之間因為某些原因產生分歧,以至於吵架甚至打架,這隻能算是“人民內部矛盾”,不算校園暴力。

如何才能讓孩子避免遭遇這樣的暴力事件呢?

一、在與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長不以打罵、羞辱等暴力方法教育孩子,而是尊重孩子,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陪伴孩子玩耍、閱讀,陪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在這種陽光、快樂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一定是勇敢的、樂觀的、正直的、積極向上的人。而這樣的人,無論是在學校,還是今後步入社會,不僅不會受人欺負,相反,還會得到周圍人的尊重、喜受、認可,大家都願意與他成為朋友。

滿身的正能量,是保護孩子最有效的武器,也會使一切社會不良現象與之遠離。

如果家長常常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或者自己心情不好而衝孩子發脾氣,甚至打罵、羞辱孩子,就會嚴重破壞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變得畏首畏尾、不自信、膽小怕事、遇事毫無主見。

而這樣的孩子,往往是被人欺負的對象。因為欺負別人,誰都是撿“軟柿子”。

同時,如果家長經常暴力對待孩子,孩子會失去對家長的信任,當遇到困難、問題的時候,不願與父母反映、交流、甚至尋求幫助。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把自己的遭遇告訴了父母,不僅得不到幫助,反而會得到來自父母的批評與責罵。

二、當孩子偶爾遭遇校園暴力時,家長一定要作孩子的堅實後盾,積極正面的幫助孩子解決,比如去學校向老師如實反映情況。如果老師處理不當,或者無力處理,家長還可以帶領孩子向造事者的監護人反應情況,甚至尋求法律手段來解決。

家長一定要行動起來,做孩子的堅實後盾,來自家長的保護會給孩子帶來無窮無盡的力量,讓孩子不再懼怕惡勢力。

三、如果孩子經常遭遇校園暴力,家長應該意識到,問題的重點已經不是校園暴力本身,孩子遭遇暴力事件只是問題的表象,真正的本質,是孩子的軟弱、懦弱、自卑,以及社交能力的嚴重缺陷。

孩子自身性格的缺陷,才是其一次又一次被別人欺負的根本原因。如果再這樣下去,孩子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將來步入社會也難以立足。

家長應該做的,就是想辦法讓孩子重新自信起來,變的勇敢。除了反思自己以往的教育方法,最有效的,就是教孩子以後再面對這樣的暴力、霸凌時,毫不猶豫地還擊。

可能會遭到對方更兇狠地攻擊,但如果每次孩子都能毫無懼色地反抗,相信幾次之後,不會有人敢再欺負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