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跟不同老板打交道?

在工作中,你总会遇到许多不同类型的老板:有的性格温和,有的脾气暴躁,而且,每个老板还都有与众不同的习惯。HR,只有摸透老板脾气,找到匹配的相处策略,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工作潜力。

一 识别不同类型的老板

曾经哈佛商学院研究2000位CEO,总结出了5种不同决策风格的老板类型,分别是魅力型、思考型、怀疑型、追随型、控制型。

在这里,小编也总结了5种风格的老板类型,给大家提供另一个角度的思考。

1、魅力型(leader)

典型人设:领袖气质,自带滤镜

性格特征:感性、乐观、口才好、喜欢新鲜事物,自带闪光点,不喜欢繁琐的事情。

他们在公司或者部门内部,是唯一真正具有“领导力”的,就像天生的“领导”一样,自带“领袖属性”。可能是性格本身,也可能业务过硬,或者是综合素质,总之,他们在员工心目中有强大的号召力,容易被员工们放在“最理想的领导”的位置上。

一般来说,这样类型的领导情商较高,既能处理好领导之间的关系,也能得到普通员工的爱戴,他并不需要经常出现在员工身边,只是偶尔去关怀员工,会保持一定距离感。

这种上司当然也会有缺点,因为距离“神”越来越近,往下走的“专业能力”就是他的短板。

2、掌控型(BOSS)

典型人设:霸道总裁,不怒自威

性格特征:自信、果断、目标明确,缺乏耐心、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会给人压迫性的行为

这种老板似乎天生自带“控制技能”,常见的台词“你不用给我解释……”“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他们企图心强,结果导向,享受挑战性任务,如果你把他的工作搞砸了,一场狂风暴雨式“叫骂”是很难避免的,除非你比他还强。

当然,“掌控型”上司也不一定靠语言,也有默不作声的,这种老板反而更有震慑力,气场强大,往往是“不怒自威”,员工在背后一般都相互提醒,尽量不要“惹”他。

这个类型的老板缺点非常明显,脾气不好,情绪化严重。

3、管理型(manger)

典型人设:新官上任,小心翼翼

性格特征:重流程、谨慎、要求精准、喜欢通过比较来做决策、会过问细节。

这样的上司既然叫“管理者”,而不是叫“领导者”,要么缺乏“人格魅力”,要么缺乏“辉煌业绩”,可能是刚从其他地方“空投”过来,也可能刚某个提拔上来的,“职位”比这个人显得显赫。

这种上司做事会重事实,容易对事不对人,对工作完美程度要求高,他们做决定时会将方方面面、各种各样信息之间的关联都理清,计算出不同方案的利弊和风险,最喜欢靠谱的人。

这个类型上司的缺点,如果刚上任的话,显得“胆小、小心翼翼”,如果做时间长了就难免有“官僚主义”。

4、专家型(Professional)

典型人设:学霸附体,理性主义。

性格特征:重数字和逻辑,理性、客观、完美主义,通常具有很高的能量状态。

这种上司大多通常接受过良好教育,学历背景比较硬,常在跨国企业任职多年,或者有海外留学经验,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和熏陶,原则性强,喜欢高学历的员工,不太注重人际沟通。

这类上司拥有另外一种“人格魅力”,主要源自他们拥有“硬核”的知识,这样反而也造成他有点 “不食人间烟火”,跟员工不太能完全打成一片,总是觉得隔了一层东西。

这个类型上司缺点也是明显,不太容易相信人,看不上未经验证的东西。

5、老黄牛型(KOL)

典型人设:默默无闻,隐身高手

性格特征:稳健、低调、不容易生气、重和谐、不善于表达、有耐性、不喜欢改变。

所谓“KOL”即意见领袖,所有公司和任何部门都少不了这号人,他们在员工心目中属于“高人”“老人”,“有硬本事”,他们对公司有贡献,拥有的经验都是不能抹杀的,员工会比较服他,之所以叫“老黄牛”,因为他资历长,但不一定是职位最高。

这样的上司,距离真正“大领导”有一步之遥,为人低调,坚韧,兢兢业业,凡事还留一手,不太容易确定他的管理风格。

这类型上司的缺点,如果跟前面几个类型比较,不够霸气,不够果断,不够自信。

其实,企业中真实的老板,不可能只有以上5个类型,有的人混合n种类型,有的人也不在这5个类型。作为HR,我们要跟老板打好交道,首先我们能主动他们归类,然后才能去“对症下药”。

二 跟不同老板打交道

不管跟什么类型的上司打交道,我们首先希望HR有一个基础的认知——我们目的不是伺候他,也不是为了掌控他,更不是反制他,而是找到彼此认同的“相处方式”,最终目的是达成公司管理目标,完成工作赋予我们的职责。

因此,跟不同老板打交道,以战役为例,我们有三场战役。

1、情报战——了解老板痛点

(1)了解老板的关注点

老板关注点,往往就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以我们眼下的新冠疫情为例,不同类型老板有不同关注点:

比如魅力型上司——他会更关注政府态度、媒体应对、国外进展,关注点比较宏观,信息维度比较多,他倾向认同“抗疫”是一场政治动员,而不仅仅“传染病事件”。

比如掌控型上司——他会更关注“疫情控制”,关注“复产复工”,关注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会认同中国“全攻全守”管控方式,关注点侧重在“事件的影响”和“事件产生的结果”。

比如专家型上司——他会更关心“疫情爆发原因、传播路径”,关注疫情数据与具体案例,会比较认同“抗疫是需要精准施策,遵从专家判断”。

这些关注点,可能每个老板都会涉及,也可能完全不关注,但不能否认每个类型老板的侧重点,这也算是一种“类型分析方法”。

(2)体会老板的痛点

老板的痛点,有很多种说法。主要特征是,一直都存在找不到好的方法去解决但一直存在的疑难问题。

第一种痛点,跟老板个人相关的问题,可以理解为老板自身的软肋和短板,比如掌控型老板,他也知道自己脾气坏,但不知道如何控制。

第二种痛点,是跟管理相关,比如下属内斗、骨干流失,跟其他部门有摩擦,跟大老板沟通不畅,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上司的“带兵打战和管理能力”。

第三种痛点,跟业务相关,比如公司目标不清晰、大客户流失、竞争对手太凶残,造成自己所负责的业务现金流下滑等,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上司的“业务能力”,尽管看起来很多属于外部因素。

老板到底会遇到那种痛点,需要你去一一“体会”,然后逐一分析。

(3)避开老板的敏感区

所谓敏感区,换一个说法就是雷区。如果你对老板的关注点和痛点拿不住,至少不要去踩雷。

有些老板比较“迷信”。举个例子,小A,在聚餐的时候就大谈特谈自己八字很硬,克过很多人,恰好他现任领导超级迷信,当场脸都绿了。可想而知,后面等着小A的,基本属于悲惨故事。

所有老板都有三个雷区,大家要小心避开:

A:老板的老底不能揭。

老板的私人癖好、隐私、八卦、家庭、发家史,如果老板自己不说,你就不要过问和打听,即使知道也要守口如瓶,知道越多,你和老板之间不一定增加信任感,反而老板会跟你保持距离。

B:老板的面子不能伤。

很多人都以为,公司发展主要靠全体员工,有意忽略“管理者”作用,这个逻辑是错的,管理者很多作用平时都是“看不见”的,比如抗雷和背锅。因此,作为下属,功劳再大,也要给上司留出“面子”,尊重是要发自内心的。

C:老板的坏话不能说。

“不说领导坏话”,这是一个职场常识,但是,很多人以为只要“客观、不给差评”就不算坏话,其实,当你回答“你领导最近怎样呀”任何一个答案,被别人解读后,都可能成为了领导的“差评”。所以,如果你真心希望上司改变,你最好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去当面跟他说。

2、阵地战——针对性配合老板

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老板找到落脚点?针对前文提到的五种类型,我们试着一一HR拆招,就像打阵地战,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打。

(1)魅力型老板

记得阿里巴巴一个政委,给我们分享一个案例,说她搭配的一个事业部总裁,属于跨界过来的一个大V,就是那种经常上电视台录节目的大咖,如何跟他搭呢?

阿里巴巴的政委后来总结两条经验,一是粉丝心态,你要持续给他“掌声和鲜花”,让老板继续绽放他的光彩;二是搭好班子,这样的老板一般都不怎么擅长做“落地”和“贴近业务”的管理,你要么做好他的补位,要么给他配好助理。

所以,跟魅力型的老板打交道,主要经验:

  • 做好铺垫,尽量让他发挥他的长板,这是他最大的价值。

  • 搭好班子,遇到问题,借助他的人脉,寻求更多外部资源来解决。

(2)掌控型老板

无论是在影视剧还是职场中,这种“暴躁型”老板随处可见。我们采访过不少老板,他们典型的回答是“下属太笨,被气懵了”“现在这些员工太没有责任心”“我比他们厉害,脾气大他们也只能忍”……

和这样的老板打交道,应该怎么办?有几个注意事项:

  • 拿结果说事,做砸了不要解释,越解释越掩饰。

  • 非要给他提建设性意见,请换一个环境。

(3)管理型老板

前面提到这种“管理型”上司,要么是刚提拔,要么是空降,还没有完全建立自己“领导威信”。还处于“新官上任三把火”或者“官大一级压死人”阶段,他们的特点管理敏锐度高,注重细节,如果你在工作中出现纰漏,他会像摄像机一样迅速捕捉。

因此,这样的老板打交道主要掌握几点:

  • 细节是魔鬼,不要大大咧咧。

  • 少吹牛,多做事

  • 在上司身上多找优点,不要只盯着人家短板。


(4)专家型老板

记得一家互联网电商公司,在高速发展期,挖好多外企、名企的精英过来做高管,HR们纷纷被公司配过去他们做“业务搭档”,一开始是非常不适应的,后来,磨合好长时间才找到“方法”。

后来,我们找这些HR跟我们分享她们跟“专家型”领导打交道的主要经验:

  • 永远要用数据与事实说话。

  • 能用邮件说清楚的,就不要去开会。

  • 说事情开门见山,一就一,二就是二。


(5)老黄牛型老板

在很多一些家族式企业或者传统中小企业,总有一些“德高望重”的领导,他们的能力可能不是最强的,但是,他们可能是工龄和资历是最长的,对老板是最忠诚的,对公司的爱护是持久的,这种类型的领导也算类型“老黄牛”。

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话语权,因此,HR在做决策,必须充分考虑和尊重他们的意见。

因此,和这样的老板打交道需要掌握几点:

  • 千万不要忽略他的存在。

  • 不要在原则问题上犯低级错误,比如商业贿赂。

  • 创新需要循序渐进,不要用力过猛。


大家在实际的生活中需要仔细观察你的上司,找到他们的具体类型,然后对症下药,跟人打交道需要不断的练习。

3、突击战——超越老板期待

我们总说,职场上最厉害的人,永远会超出老板的期待,我们分两步做,一读懂老板意图,二超越老板期待。

(1)读懂老板意图

真正读懂老板意图,有三句话:

A:要清楚——主动确认,吃透原意

比如魅力型、掌控型领导,他们通常工作头绪多,注意力经常转移。你跟他沟通,必须详细聆听并摘记要点,对词不达意的话,要仔细询问清楚,吃透原意,这样才能力求把握他的工作意图。

如果你一味的点头,他误认为你完全领悟,等你下次再去请示时,则可能时过境迁而不得要领。

跟“粗线条”的领导相处,当你发现他的最初意图一旦存在偏颇、疏漏、矛盾时,必须择机据理直言,不应听之任之,否则最后吃大亏是你。

B:要全面——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所谓全面性,除了常规的5W+2H因素,以某项工作任务为例,可以延展为“工作要求、工作步骤、工作方法、行动方案”等内容。

正常情况下,一个工作“意图”是由多种要素构成,有模糊的想法、有清晰的指令、有短期的要求,也有长期的目标,有成熟的想法,也有还在酝酿过程中的思路,内涵十分丰富。

作为下属,你要根据不同的老板类型,把他们定义的“工作意图”结合现有工作,专业知识、公司规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是作为下属的硬本事。

C:深刻——努力发掘,使之深化

读懂老板的意图,你还要主动洞察和感知老板产生意图的背景和过程,比如结合领导近期的工作动态、工作日程、KPI重点,必要时,还要做一些外围调查,以进一步掌握领导的思考脉络,更深刻地体会意图。

特别是“天马行空”型的领导,你要创造性的去把握他的想法,不能只是停留在工作界面,单纯是去他猜心思,这样反而很容易南辕北辙。

(2)超越老板期待

如何超越老板期待呢,这里有三个小建议:

A:巧妙完成公司任务

在超越老板期待之前,作为下属,首先要满足老板们最基本的期待,比如完成部门工作,达成管理目标,在重点项目上有所突破,在这些领域不能丢分。

如果你按部就班去做事,自然没有什么“惊喜感”,如何体现“惊喜感”,在你完成“作业”的实施,尽量要体现一些“微创新”元素,比如大胆借鉴标杆的创意,借助第三方平台资源,视觉化方案等。

B:让老板有参与感

很多老板转身成为“领导”后,内心其实都是“孤独”的,因为要适当的跟一线员工保持距离,如果不保持距离,就有可能在“员工管理”中无法保持中立,毕竟很多员工的问题,属于班组长、主管的管理职责。

比如说,HR在做员工关怀项目设计,要考虑“老板角色”的出镜。好的HR,不仅仅是员工“贴心小棉袄”,也应该是领导的“军大衣”。

C:发挥自己个人专长

HR工作时间长了,一般都会有自己“压箱底”的硬技能,必要时,要秀一秀,对于领导来说,你更重要的是角色是成为他们“HR专家”。

比如阿里巴巴老政委,擅长与员工打交道,最著名的技能是“闻味道”,看员工非常准,公司就需要这些“闻味官”,一方面,他帮助公司从外面挑“对味道”的人才,另一方面,他也能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员工,对于任何一个领导,你有“硬本事”都是求之不得的。

总之,100位老板,有100种性格,作为HR,自然也要有100种与老板们共事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你一些新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