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稱他“鐵書記”

來源:經濟日報

鄉親們稱他“鐵書記”

亞庫甫·阿沙木都(左)與村民在花卉大棚。 (資料照片)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文匯

春日南疆,草木芬芳。在新疆和田縣罕艾日克鎮吉格代艾日克村,總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他入戶走訪,聽民聲、講政策,徵求意見建議;帶領鄉親們修水渠、剪果樹,抓春耕生產。

他就是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駐村工作隊隊長亞庫甫·阿沙木都。5年來,亞庫甫·阿沙木都先後在和田縣拉依喀鄉達奎村、罕艾日克鎮吉格代艾日克村駐村,幫助達奎村摘掉了“貧困村”帽子;帶領吉格代艾日克村從落後村發展為致富示範村。

“搞好鐵工程”“拿出鐵辦法”“鐵定要脫貧”……“鐵”成為亞庫甫·阿沙木都口中的高頻字。他也因為來自鐵路部門,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鐵書記”。

把為民實事辦成“鐵工程”

乾旱的土地、凋零的莊稼、破舊的房屋……2015年4月,亞庫甫·阿沙木都初到達奎村時,眼前的景象遠超出了他的想象。“還有這麼窮的地方?!”這句話浮現在他心裡。

達奎村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乾旱缺水一直阻礙這裡的發展。駐村第一天,亞庫甫·阿沙木都就去察看水渠,發現水渠的防滲功能不好,導致水資源大量流失,飲水和灌溉水量不足。

怎麼辦?亞庫甫·阿沙木都和其他駐村工作隊員多方徵求意見,得出結論:要改變現狀必須重修防滲渠。然而,這個工程不但要穿越沙漠、村莊,還要建3座橋樑和12座分流水閘。

來自阿克蘇車務段俄霍布拉克車間的亞庫甫·阿沙木都,是鐵路運輸的行家裡手,但修水渠可是門外漢。“如何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亞庫甫·阿沙木都在思考。那些日子,他白天到田間地頭摸情況,晚上研究工程建設,僅用10天時間就確定了重修防滲渠的方案。

工程開工後,亞庫甫·阿沙木都與施工隊住在一起、幹在一起,利用鐵路扶貧資金,歷時3個月建成了1500米的防滲渠,解決了185戶貧困戶1000畝核桃樹的節水灌溉問題。

“要把為民實事辦成鐵工程,建設質量像鐵一般堅固,並且要有鐵一般過硬的成效。”亞庫甫·阿沙木都說。

讓村民都成為技術工是亞庫甫·阿沙木都一直努力的方向。達奎村和吉格代艾日克村產業設施少,在家門口就業難。經過走訪,亞庫甫·阿沙木都瞭解到村民艾白杜拉·艾比布拉以前是配電箱廠的技術能手,想在村裡辦個配電箱廠,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

“如果能幫著把這個廠子辦起來,村民既能學到技術,也能解決一部分勞動力就業。”在亞庫甫·阿沙木都等人的協調下,資金和場地問題很快解決了,3個月建好了配電箱廠,招收了村裡36名貧困戶,特別是殘疾貧困戶麥圖送·依明也在這裡找到了工作,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

脫貧致富拿出“鐵辦法”

只有把產業豐富起來,致富的路子才會更寬。亞庫甫·阿沙木都帶領駐村工作隊利用鐵路扶貧資金,帶著貧困村民拓寬農產品種類,養雞、養鵝,種植紅棗、土桃,還在拉依喀鄉實施葡萄立架改造,建起210座葡萄晾乾房。

“花卉有市場,可以作為脫貧的新路子。”亞庫甫·阿沙木都經過多次走訪確定了種植花卉的思路,他帶領鄉親們將吉格代艾日克村的廢舊大棚改造成花卉大棚。另外,他還帶領大家利用廢舊木料在村裡6畝可利用土地上搭起了蔬菜大棚。

在亞庫甫·阿沙木都和其他鐵路駐村幹部努力下,核桃加工、饢加工等特色產業在他們所幫扶的村遍地開花。

這幾年,新疆鐵路加大投資力度,村裡還先後辦起了烤饢店、火車頭飯館、火鍋店等,許多村民當上了小老闆,生意紅紅火火。

“一對種鴿能賣1000元錢,一隻羊能賣1500元錢,織一張地毯能賣1800元錢,種的菜、葡萄、無花果吃都吃不完。”奧布力艾山·奧布力曾是貧困戶,經過亞庫甫·阿沙木都幫扶,很快富了起來。“現在掙錢的路子多著呢,多虧了‘鐵書記’的幫助。”他說。

在“感恩黨感恩鐵路,當好脫貧帶頭人”橫幅下,工人們操作電子雕花機,幹得熱火朝天。這個深受鄉親們喜愛的木材加工廠是新疆鐵路投資創辦的,為鼓勵村民在這裡學技術,村民每次使用設備只需交電費。

村民吐尼薩·買吐爾孫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生活十分拮据。亞庫甫·阿沙木都瞭解情況後,幫她聯繫工作,每月還資助她的孩子。“感謝鐵書記,感謝鐵路工作隊!”吐尼薩·買吐爾孫激動地說。

穩定脫貧要有“鐵精神”

“不僅要物質上富裕,精神上也要富裕。要想真正致富,精神上必須脫貧。”亞庫甫·阿沙木都常這樣說。

亞庫甫·阿沙木都喜歡體育,當看到孩子們在塵土飛揚的土路上踢球時,他心裡很不是滋味。亞庫甫·阿沙木都發動鐵路職工和社會志願者募集資金,為村裡愛踢球的孩子購置了足球、球衣和球鞋,成立了達奎村少年足球隊,在一次和田縣足球比賽上,這些以前從未進入賽場的孩子們奪得了優秀獎。

扶貧須扶智。核桃是達奎村的主要經濟來源,多年來因樹蟲害和種植技術原因,核桃產量始終不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亞庫甫·阿沙木都多次到自治區農科院找專家求助。農科院專家被他執著的精神打動,3次派人到達奎村實地指導,向村民傳授種植核桃樹知識,全村核桃質量連年提升,產量連年提高。

亞庫甫·阿沙木都利用文化活動室、廣播室、閱覽室等,每月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經他牽線搭橋,全國鐵道團委和社會力量連續4年向村裡捐贈書籍、電視和筆記本電腦。他手把手教鄉親們上網,一些村民第一次通過網絡瞭解到外面世界。

經亞庫甫·阿沙木都聯繫,和田縣一家醫院向村民普及衛生健康知識,推廣健康生活方式,發放各類藥品100餘種,價值2萬餘元,為患有皮膚病的兒童進行免費醫治。

亞庫甫·阿沙木都引導村民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向村幹部傳授工作經驗。現在,達奎村和吉格代艾日克村的返鄉青年、大學生村官、致富能手等都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亞庫甫·阿沙木都幫扶的艾比布拉·如則麥麥提大學畢業後,主動要求返鄉,如今在拉依喀鄉小學任教,他說:“我非常感謝國家、感謝鐵路部門對我的幫助,我要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