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武:美國經濟會被新冠疫情擊垮麼?

陳志武:美國經濟會被新冠疫情擊垮麼?


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認為在最恐慌的時候反而有理由對未來感到樂觀。

繼歐洲之後, 美國新冠病毒大爆發。儘管美聯儲此前已經決定實行零利率,並提供萬億美金流動性。而今天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將動用一切力量挽救美國經濟,無限量購買各種債券。本週將購買375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2500億美元的抵押證券,其還將開始購買由政府支持的實體發行的商業抵押貸款支持的證券,其中主要包括公寓大樓的債務。然而市場依舊充滿恐慌,三大股指全部大跌。川普上任後股市的上漲幅度已經全部抹平。美國經濟未來走向會怎樣?世界經此一疫,全球化是否到了夢醒十分。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認為在最恐慌的時候反而有理由對未來感到樂觀。

比推:美國目前疫情爆發,股市暴跌,您認為美國是否能夠應對病毒蔓延,未來經濟是否還陷入嚴重衰退?

陳志武:我到是比較樂觀。人的社會屬性就是越是恐慌、悲觀到極致的時候,越應該心懷希望。目前可以看到,從資本市場到普通老百姓的心理已經開始調整,願意接受犧牲的程度變高了,這說明事情已經解決一半兒了。

在流行病方面我不是專家,但是從數理統計方面來理解的話,流行病毒的感染類似於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出現恐慌時,市場上的股票、債券和其他金融產品都是以高度關聯的方式集體下跌。醫療系統也類似於這個市場,當流行病來臨時,相關性強、互動性高的人群染病的風險就大,醫院會出現“擠兌”情況,死亡率也會比平時大大上升。


流行病如何避免這種系統性高度關聯的共振反應呢?只能通過保持社交距離,甚至隔離等措施。就像08、09年金融危機中的有毒資產,相互關聯互動產生共振之後,風險被大大抬升了。現在政府和社會終於高度警惕,大家都產生恐慌後,產生共振的可能性就降低了。所以股市悲觀到了極限,接下來的漲漲跌跌更是常態。從今天的情況來看我對美國股市還是有信心的,今天有一部分資金開始進場了,這表明目前股市不能說完全探底,但是也接近谷底水平了。


比推:川普說美國很可能會陷入衰退,有人認為美國經濟經過11年的擴張本來就該衰退了,這次疫情只是個催化劑,您怎麼看呢?


陳志武:美國經濟在疫情之前總體來說是健康的,沒有這次疫情的話經濟衰退的概率還是很低的。因為很重要的一點:美國經濟71%取決於民間消費,民間消費指標的最關鍵決定性因素就是就業情況,老百姓有收入就有消費保障。上週出臺的美國2月份就業數據顯示新增20多萬就業崗位,失業率3.5%,雖然中國媒體一直在講美國經濟存在很多問題,我研究美國經濟40多年,哪怕是最欣欣向榮的時候都有很多人批評,因為美國媒體是開放和言論自由的。與國內媒體描述中國什麼都是好相比,美國媒體以批評為主,所以對比來看,兩國不同的體制環境產生了不同的媒體偏好和風向。但實際上美國經濟基礎還是非常強的,特別是川普3年前的減稅政策對企業的幫助。


美聯儲上之前出臺貨幣政策的“核武器”,降息到0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我認為這個反應是有點過激了,過度恐慌的結果就導致了市場和社會人士更加恐慌。我認為美聯儲這一步操作有點過於離譜了。


如果情況再惡化,只能是更大規模的QE(量化寬鬆政策)。但這樣做的話,受益最多的群體還是有錢的金融大鱷,對整個社會不一定是對症下藥的做法。而幫助老百姓做病毒檢測等才是更精準的舉措。如果疫情穩定後金融資產價格反彈,基準利率又這麼低,那些擁有金融資產和股票的企業股東會從中獲利,很可能會加大貧富差距。


比推:如果疫情無法2個月內控制,美國經濟會不會下滑到一個未知的境遇?


陳志武:我認為這個概率很低。現在從政府、社會、美聯儲到金融市場都恐慌到了極點,而這個就表明事情解決了一半。因為恐慌之前沒有人願意做出犧牲,沒人願意改變生活習慣,一旦疫情爆發後,每個人都願意做出調整,接受犧牲。接下來就是等兩週左右的時間,讓疫情擴散得到控制。所以越是看到恐慌,越有希望。


美國經濟進入長期衰退的概率是很低的,因為利息低,流動性供應充足,疫情過去之後,美國企業恢復運轉,會有更多的供應鏈和產業鏈搬回美國,因為他們看到了中美貿易戰和中國疫情對他們的巨大影響,一旦他們在中國的供應鏈中斷,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生產和銷售。所以我認為疫情穩定後,更多的美國企業和產業鏈會搬回美國,這對美國經濟的恢復和提振也是有幫助的。


比推:美國藥品市場的97%抗生素來自中國,從醫藥企業聯繫到其他企業,這次疫情之後有沒有可能引發美國企業迴流或分散到世界其他地方,這是否意味著全球化的“夢醒時分”?


陳志武:這是肯定會發生的,不只是美國,歐洲和亞洲很多國家都會反思這個問題,逆全球化,去全球化的勢頭將會超過中美貿易戰時期。很明顯醫藥方面,(如抗生素、維生素、口罩和人工肺等醫療設備都是在中國製造),供應鏈斷裂的現實已經很具體的展現在人們面前,所以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可能會決定不把工廠只設立在中國,而是分散到不同的國家,一部分回到本國去製造。對全球化潮流來說,這次疫情是一個教訓。


比推:有沒有可能資本以後會更多的考慮安全性因素,政府和企業會在利益最大化和安全性因素之間尋找平衡?


陳志武:是的,這是肯定的。因為就好比我們做金融投資,不能只看回報率,只有在風險和回報同時考慮的時候才能制定最優、次優投資策略。做企業也是這樣,這次疫情給了企業一個教訓,供應鏈是否足夠分散影響到企業未來的風險頭寸高低,我教授風險管理這麼多年,風險對很多人來說一直是個抽象的問題,只有具體的風險事件才能讓人感受到風險的影響有多大。


比推:那對中國經濟會帶來多大的影響呢?


陳志武

:我們可以看到,這次疫情不僅是武漢的企業受到影響。由於中國進出口外貿在GDP中佔比很高,高度依賴進出口的經濟一旦面對逆全球化的高漲勢頭,肯定會受到衝擊。這就是為什麼經濟學家和學者這麼多年一直呼籲改變增長方式,從過多的依賴投資和進出口轉到民間消費和內需上來,為經濟提供動力。但遺憾的是中國高投資高出口的增長方式是由體制決定的,所以根本性的體制改革是必要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應該起決定性作用。如果中國經濟還是高度依賴進出口,一旦全球化的勢頭遭受挫折,中國經濟也會遭受挫折。


比推:可是我們日常總是聽到說中國人很有錢,在外國消費買奢侈品,在國內也是感覺大家消費很高。


陳志武:這個很好理解,中國大多數人沒那麼有錢,而一些有錢人因為某些原因(擔心可能某一天會被查或者沒收)希望把手中的錢趕快花完。A股很多都是靠國家隊和政府幹預人為抬高股價,房地產價格也高得離譜,長期投資也不現實,中國靠刺激和行政干預製造出來的繁榮泡沫,很可能一夜之間變成泡影,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有錢就花,花了再說是一個上策。


另一方面,中國很多人信奉養子防老,靠子女來維持老年生活。對養老保障相關的投資理財意識還不是很強。綜合來看,由於文化、國家體制、內在精神領域等原因,暴發戶的心態和做法是比較典型的。中國並不是一個消費驅動的國家。


比推:除了供應鏈方面,這次疫情是否會讓美國和歐洲重新衡量與中國的關係呢?


陳志武:是的。在美國的帶動下,歐洲也在重新審視和中國的關係,對中國的認識在不斷調整。這次疫情讓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區別具體的展現了出來。尤其是中國官方媒體的思維和價值觀,可以說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


這次疫情也是對世界官僚體系的一個大考,中國政府在武漢封城前反應遲頓。而在美國川普政府開始也是對病毒危險輕描淡寫,美國疾控中心雖然意識到危險但是並沒有認真準備,以至於擁有世界最先進技術的美國到現在為止都不能充分測試疑似病例。而且衛生部雖然在數星期前都告訴公眾醫療系統只有10%所需的口罩和防護設施,但是幾乎沒有行動。美國的反應是從民間,地方率先發起的,媒體在大聲疾呼,NBA率先取消賽事,很多學區自發停課,最後中央政府才開始採取行動。


從人類歷史來看,人類社會應對風險的方式是不斷髮展的,中國從周朝就開始了以政府為主的風險應對機制,歐洲社會政府開始發揮作用是到近現代才比較多,我總結了人類風險應對方式的4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家族組織和宗族體系,這種血緣互助體系在例如印度已經建立的相對完整;第二道防線為跨宗族組織例如教會、佛廟、道觀、民間社區互助組織,社區、各種非盈利組織,這是西方社會應對風險最具體、規模最大、滲透力最強的組織;第三道防線就是政府;第四道防線是現代保險市場或其他金融市場,還有上市公司、醫院等。


我們發現,08年美國金融危機,還有日本90年代房地產泡沫破裂,生活在那裡的人們並沒有看到多少水深火熱,人民依舊照常生活。如果在中國發生類似的經濟危機,家族等第一道防線作用微乎其微,第二道線幾乎不存在,第四道防線金融市場背後也是由政府和國家管控,所以中國只能依靠政府這個獨木橋。


從湖北武漢抗疫我們能看出來,中國政府作為唯一的抗風險對象也不是萬能的,內部也存在官僚化、不作為現象,關鍵時刻只靠中央發號施令也引發了很多問題。而在美國,即使總統不稱職或者反應不及時,各州州長、市長、區長也有很大的決策權來發號施令,再加上民間教會、公司、學校的自發防禦,多層級和多元的糾錯機制相互獨立相互影響,一個機制不發揮作用,還有其他備用機制候補,這使得美國的糾錯能力很強,這也是美國在發生災害或困難後沒那麼糟糕的一個很重要原因。自下而上強有力糾錯機制的前提,是每個機構組織都有獨立的決策權和充分的資源去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