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晏殊評說范仲淹難以入中書成首相的原因


《清平樂》中晏殊評說范仲淹難以入中書成首相的原因


劇中晏殊的女婿富弼在與晏殊的一次家中閒話中討論范仲淹。富弼說:“范仲淹在京耿直進諫,針砭時弊。在外做地方官,把地方的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深受百姓之愛戴。當初,他被呂夷簡壓制,如今為何不召他回來,委以重任呢?眾望所該啊!”

晏殊卻說范仲淹身為天下士人清流的精神領袖,有著引領天下士風的責任,而如果入主中書成為首相則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一樣。晏殊說:“若入主中書,主政國事,周旋於君、臣、民之間。萬事便不止需得有所主張,更需得要承擔後果,掃尾善後。所慮之事,所做權衡,便是整個天下。這把尺子,並不全是文人奉信的道義。孔孟是聖人吧,試問,他們何曾身居要職,何曾手握實權,何曾左右過一國之政事呢?”


《清平樂》中晏殊評說范仲淹難以入中書成首相的原因


這正是一些清流名士難以真正的主政朝堂真正所在。成也書生,敗也書生。像李白雖然詩才橫溢,卻在政治上並不定能夠如他寫下詩文那樣,政令條文也不需要詩文的浪漫想象,要有著各方面的權衡考量。也不全是照著聖賢之書的教條循規蹈矩。要處理各種複雜易變的政事,靠著一股子書生氣是行不通的。

雖然後來范仲淹還是入主中書,並支持了“慶曆新政”但結果卻很不理想。這和後來的王安石“熙寧變法”一樣,總想靠著一些聖賢哲理和一腔熱血去改革時政,卻敗在了現實面前。


《清平樂》中晏殊評說范仲淹難以入中書成首相的原因

就像孔孟一樣,被天下士人奉為聖人,言語成為文人奉信的道義。可他們生前卻都無法真正地左右一國之政事,後世的當權者推崇儒家學說只是為了籠絡安定天下士人百姓,卻並不一定真正地在政治上完全遵循孔孟之言。儒生治國可以,需要的是如王陽明曾國藩一樣的通儒,雜眾家所長。而不是一味照著書本來執行的腐儒。


《清平樂》中晏殊評說范仲淹難以入中書成首相的原因


《清平樂》中晏殊評說范仲淹難以入中書成首相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