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制:穿越者的改革創新,還是書生誤國的典型?

#頭條青雲“叫好又叫座”作品徵集#

王莽靠著骯髒的手段,竊取了最高權力,在他成為皇帝之後,就開始大張旗鼓的推行自己的改革,來應對西漢末年的各類社會問題,但是他的改革失敗了,究其原因王莽有上位的辦法,卻沒有治國的能力,因此當他成為皇帝后,對於國家來說就是災難,對於他自己來講也是危機。

王莽改制:穿越者的改革創新,還是書生誤國的典型?

王莽成為皇帝以後,針對西漢末年嚴重的土地兼併問題,提出了將土地收歸國有的辦法,而且是無償的收歸國有。這種做法要改變從商鞅變法以來確立的土地私有制度,土地私有化以後,土地兼併情況愈演愈烈,到了漢成帝、漢哀帝時期,已經發展到十分嚴重的地步,也是當時最突出的社會問題。

王莽改制:穿越者的改革創新,還是書生誤國的典型?

但王莽的這種做法觸動了豪強的利益,因此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且這種將土地收歸國有的做法,需要具體的執行落實,否則就會成為一紙空文,王莽有這種組織能力嗎?他沒這種能力,作秀可以,做學問也行,但是做事實卻是難上加難。因此所謂的土地國有化改革失敗了。

復古儒家:王莽不是穿越者,而是推行王道和周禮的復古儒家。

王莽能夠看到問題,證明他對於當時的社會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和認知,但他卻拿不出好的解決方案。有人說他搞的土地國有化是因為他是現代人穿越到古代的,實際上王莽搞的是復古,而不是創新,他搞的這套土地改革就是周代的井田制,因此不是王莽的思想有多先進,而是他把書本上記載的辦法用在了實際的國家治理上,想通過復古的辦法來推行王道來治理國家,這種做法可以看作是按圖索驥的典型,也可以說成是書生治國的作為。明代政治家夏言在自己的著述中,對於王莽改革的理論源頭就曾經說過:

“用《周禮》誤天下者,王莽、劉歆、蘇綽、王安石也。”——夏言

王莽改制:穿越者的改革創新,還是書生誤國的典型?

但王莽的這種做法是不切實際的,因為耕者有其田的想法雖然美好,但是實際上卻無法落地,有誰會把土地分給貧苦的百姓們耕種呢?原本的方式是豪強們把自己所擁有的土地租種給貧苦的農民,而豪強抽取最大的利益,農民們也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各得其所,相對也是穩定的體質。但王莽這種改法,豪強們不滿意,百姓們餓肚皮,沒有任何人是受益者,只有王莽表面上的風光,卻不能真正解決天下的問題,百姓的疾苦和豪強們的需求,所有人都不滿意的情況下,王莽的改革怎能成功?這樣一來大批百姓無地可種,成為了流民,在飢寒交迫中掙扎,在生與死的邊緣徘徊,社會陷入了更大的動盪和混亂中。

王莽改制:穿越者的改革創新,還是書生誤國的典型?

為了配合土地國有化,王莽還廢除了奴婢制度,做法是不叫奴婢改稱為私屬,並且禁止買賣私屬。這種做法表面上看,好像是提高了這些貧苦百姓的地位,但實際上卻是讓他們失去了活路,本身就無地可耕種,又不能賣身為奴,剩下的只有死路一條了。

王莽在其他方面的推行改革,和土地改革類似,核心就是推行國有制。具體做法是國家把酒鹽鐵、礦產、水利資源都收歸國有,這種做法,等於把漢武帝晚年和昭宣時期糾正的國家對於經濟方面過於集中管控的措施又全面恢復過來了,這叫做開歷史的倒車,國家對於經濟的過度管控,對國家經濟的發展無疑是雪上加霜。

王莽改制:穿越者的改革創新,還是書生誤國的典型?

王莽的改革空想的成分居多,大多上是理論上很美好,但現實卻很殘酷,整個社會秩序完全被王莽搞亂了。直接導致沒有土地又不能賣身為奴的流民大量出現,全國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流民起義,先後有綠林、赤眉、銅馬,這其中劉秀脫穎而出,最後建立了東漢王朝,而王莽也在東漢王朝的建立過程中,丟掉了江山,自己也被殺了。

齊家之殤:國家沒有治理好,家裡經營的也一塌糊塗。

如果按照儒家提到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看,王莽在齊家上也沒有做好。他的三個兒子都死於非命,這和他這個做父親的是有很大關係的。他的大兒子由於失手殺死了一個奴婢,如果按照當時的律法,這並不算是什麼大事。但是王莽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和聲譽,讓自己的兒子自殺了。另外一個兒子,由於看不慣父親的作為,為漢平帝說話,王莽把他也害死了。兩個兒子死了之後,王莽的夫人傷心欲絕,哭瞎了眼睛。而王莽的小兒子由於和王莽的侍妾合謀想要殺死王莽,也被王莽殺死了。所以說王莽這個人治國沒有建樹,家裡也搞得一塌糊塗,機關算盡反害了自己。

王莽與霍光:失敗的改革派和合格的政治家的區別。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僅僅看史書上怎麼說,一定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人云亦云是不行的。如對於遊俠,司馬遷和班固的看法就完全不同,《史記》的作者司馬遷認為遊俠是捨身取義為國為民的英雄;而《漢書》的作者班固則認為遊俠是破壞社會秩序,造成社會動盪的不安定因素。這樣大相徑庭的看法,出在兩位史學家身上並不奇怪,因為兩人的背景、立場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各異。

王莽改制:穿越者的改革創新,還是書生誤國的典型?

那麼如何評價王莽呢?史書記載裡對於王莽是持否定態度的,因為不否定王莽,劉秀繼位就缺乏合法性,這和漢宣帝誅殺了霍氏一族,但是不否定霍光是一個道理,漢宣帝是霍光擁立的,如果否定了霍光,漢宣帝繼位的合法性就不能保證了。那麼霍光和王莽有什麼區別呢?霍光是個合格的政治家,而王莽是個空想的改革派。霍光的學問不高,和專供周禮的王莽沒辦法相比,但他卻是個十分務實的人,對於國家發展也有自己的判斷和決斷能力。讓專業的人搞專業的事情,對於經濟自己不懂,就讓儒生和主管經濟的桑弘羊去辯論,自己作為旁觀者,觀察孰是孰非,進而糾正國家在經濟方面存在問題,這就是霍光的高明之處。

王莽改制:穿越者的改革創新,還是書生誤國的典型?

王莽改革的初衷也許是好的,他看到了土地兼併帶來的問題,但是他卻沒有相關的能力去處理,關鍵在於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這是個專業問題,王莽採取的辦法是用手中的資源去討好,來換取社會各個階層對於自己的支持,但是資源有用盡時,關鍵要保證政策的持久性和了操作性,對於這一點王莽不懂。當他手裡的資源用盡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號召力,豪強不滿意,百姓們不支持,上下層都不支持他,他沒有意識到問題的複雜性和解決問題的長期性。

王莽改制:穿越者的改革創新,還是書生誤國的典型?

做皇帝並不是就擁有了一切的支配權,而是擁有了一切的協調權,更好的協調資源,讓社會穩定的運轉起來,是所謂明君聖主所做的事,對於這一點王莽不懂。因此,儘管王莽比霍光更進一步獲得了帝位,但是他卻沒有政治家操作層面的能力,去支撐自己“天下大同”的理想實現的能力。

王莽改制:穿越者的改革創新,還是書生誤國的典型?

通過王莽的改革失敗,給我們帶來了下面的啟示,對我們每個人都有所裨益:

一、做任何事都要因地制宜,不能空談大道,沒有具體的步驟和舉措,踏踏實實的做事,在矛盾中找到平衡點,就沒辦法解決問題,凡事欲速則不達;

二、一個人如果沒有能力,就不要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位子。王莽就是個例子,他費盡心思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天下大同,但是他沒有能力去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這樣一來,只會加劇社會矛盾,同時把國家和他個人都置於危險的境地,這就是“德不配位”的結果。

武庫火,華懼因此變作,列兵固守,然後救之,故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晉書·張華傳》

王莽改制:穿越者的改革創新,還是書生誤國的典型?

當西晉年間的一把大火,把王莽頭顱和孔子的草鞋,連同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的寶劍一起付之一炬的時候。王莽的痕跡也徹底消失在了大眾的視線中,政治家?改革者?穿越者?權臣?儒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選擇和判斷吧!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