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工匠|高空走“鋼絲”的電網“特種兵”

開欄的話

復工復產的號角吹響以來,我省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千方百計搶時間、搶機遇、搶要素,精準有序紮實推動復工復產,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中原大工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們匠心築夢,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專一行;他們勇於創新,對待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一鑽到底、永不言棄;他們愛崗敬業,以誠實勞動奮力書寫新時代勞動者的榮光。讓我們走近中原大工匠,聆聽他們的出彩故事,領略我省各行各業擼起袖子、鼓足幹勁,復工復產的火熱場景。

走近大工匠|高空走“鋼絲”的電網“特種兵”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盧松/文 胡楚雲/視頻

“風速5米/秒,溼度56%,符合帶電作業條件。”4月22日,鶴壁市淇濱區500千伏冀朝Ⅱ線124號塔帶電作業現場,陶留海再次仔細確認環境狀況。“每一次帶電作業都是對生命的考驗,不容許有任何疏忽。”他說。

幾十米高空,穿梭於聳立的鐵塔之間,帶電檢修上百萬伏特高壓輸電線路……這個令普通人毛骨悚然的工作場景,對於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帶電作業技術專責陶留海和工友們來說已是家常便飯。

走近大工匠|高空走“鋼絲”的電網“特種兵”

陶留海登高檢查1000千伏特高壓長南線鐵塔情況(羅浩 攝)

上午11時,檢修人員戴著安全帽,穿上屏蔽服,乘坐電動升降裝置到達距地面70米的導線,空中“走鋼絲”來到缺陷位置,不到一個小時就完成了消缺任務。“這在以前要2個多小時,我們研發的高科技‘武器’,讓作業功效大大提升。”陶留海自豪地說。

指著旁邊的電動升降裝置,陶留海介紹,有了這個新器具,檢修人員不再攀登鐵塔,像坐電梯一樣直達帶電作業位置,不僅節省體力,也減少了高空作業人數。

陶留海說的高端“武器”,其中一個就是屏蔽服,它像“金剛罩”一樣把檢修人員保護起來,進行安全作業。陶留海帶領團隊歷經兩年研發的±1100千伏屏蔽服,比1000千伏屏蔽服的屏蔽效率提高了40%,各項指標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從330千伏、500千伏到1000千伏、±1100千伏,隨著河南高壓輸電線路的逐步提升,陶留海帶領團隊研發的技術創新成果也越來越多,8項技術發明填補了我國甚至世界輸電帶電作業領域的空白。陶留海辦公室裡一個藍色儲物盒內,厚厚一疊獲獎證書,正是他多年來專注帶電作業技術創新的最好見證。

站在鐵塔上小心作業、操控無人機測指標、蹲在空曠田野吃燒餅……陶留海的微信朋友圈,都是他和工友們在野外作業時的照片。說起第一次爬鐵塔時的情形,陶留海至今記憶猶新。“心裡有點膽怯,雙腿瑟瑟發抖,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被燒成灰。”陶留海回憶說,靠著給自己鼓勁加油和前輩們的指導安撫,他才逐漸擺脫了恐懼。

走近大工匠|高空走“鋼絲”的電網“特種兵”

陶留海查線路鐵塔情況(羅浩 攝)

“頭不要抬高、幅度不要太大……”陶留海帶徒弟後,感覺身上責任重了起來。每次徒弟們在塔上幹活,他都在塔下瞪大眼睛盯著,不斷扯著嗓子喊。正是他不厭其煩的“嘮叨”,讓團隊十餘名“80後”年輕人,成長為行業翹楚。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農曆大年初四,陶留海就回單位值班。進入3月份,迎來超高壓線路春檢預試高峰階段,加上各行業全面復工復產,陶留海和團隊的26名工友幾乎每天都奔波在電力維護一線。

而這僅是他21年工作的一個縮影。紮根基層這些年,陶留海已累計開展帶電作業450餘次、超過3400小時,實現作業零差錯、零事故,為國家多供電100億千瓦時。

“我一定成為優秀的電力建設者。”這是陶留海1998年從技校畢業時的紀念詞。“做卓越的電網守護者。”這是陶留海辦公桌工牌上的座右銘,他用不變的初心和勤勞的汗水守護著萬家燈火。

編輯:胡田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