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關·太行奇蹟之萬里森林防護牆

壺關·太行奇蹟之萬里森林防護牆

地處太行山之巔的壺關縣,是典型的太行山幹石山區。從1978年起,全縣幹部群眾堅持不懈造綠,矢志不渝護綠,40年間綠化荒山105萬畝,眼前的森林近20萬畝,這裡的森林不是天然而成,也是20世紀80年代壺關人民用心血和汗水營造起來的綠色人工森林。

在這裡還可以看到為最大限度消除森林火災隱患,由壺關全縣幹部群眾舉縣動員,全民參戰修築1萬餘華里的森林防火牆,它如同一條巨龍在山谷中盤旋飛舞,有效發揮了“防火、防盜、防畜害,保水、保土、保生態,好看、好乾、好管理”的三防、三保、三好作用,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長的森林防護牆”。

壺關·太行奇蹟之萬里森林防護牆

森林防火牆有自己的標準,底寬80公分,上寬40公分,高1.5米,被稱為“8415”工程,也被稱為“993861”工程,99指的是老年人,38指的是婦女,61指的是兒童,這三部分是當時建設防護牆的主力軍。上世紀九十年代,年輕人都出去打工,留守的老人、婦女、兒童就成了建設的主力。在井澤口村將近8000米的護林牆裡,我們可以看到,小的青石有拳頭大小,大的約有洗臉盆那麼大。在村邊、路邊、田邊、山邊形成了120多個生態封閉圈,只要是有樹的地方,就有防火牆,曾經在英國的一家電視臺上有過這樣的報道,“在山西的東南部有一項偉大的軍事工程正在修建”,說的就是我們的森林防火牆,所以說“北京有萬里長城,壺關有萬里長牆”。

壺關·太行奇蹟之萬里森林防護牆

萬里防護牆背後,凝結著壺關縣30萬幹部群眾的心血和汗水。大家都知道,造林難,護林更難。在植樹造林的後期,林多了,樹大了,護林防火壓力也越來越大。特別是每年進入護林防火特險期,火情火警時有發生,森林安全受到威脅,幹部群眾提心吊膽。一點星星火,可毀萬畝林。如何創新管理措施,完善防護機制,保護來之不易的綠化成果,成為壺關攻克造林難題之後遇到的又一個新挑戰。辦法總是從實踐中來。

哪 裡有樹,防護牆就壘到哪裡;哪裡有山,防護牆就延伸到哪裡。從最初的幾千米,到後來的幾百裡、幾千裡,幹部群眾越幹越有勁,森林防護牆越修越長。

當時家家戶戶都出義務工,每天補助一包方便麵。為了抓緊工期提高壘牆速度,我們全家四口人白天搭黑夜地幹,每天一人能壘近兩米。”鵝屋鄉陰山壩村黨支部書記李國平回憶。

壺關縣十里坡村護林員向勝有說道:“五個人一壺水,就是也沒有碗,倒點水在這裡面,泡上,嘴這樣吃,連水帶湯喝了。就是這樣,就是最艱苦艱苦。當年壘護林牆,沒有機械、道路也不便,拿上工具就拿不了碗筷。這麼辛苦,為啥還堅持?答案就是護林。1978年,壺關縣委縣政府提出要興林富縣。沒有水,就用扁擔挑;沒有土,就用籮筐背,硬是靠人工造出了森林。然而初長成的林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受到牲畜活動及火情火災的威脅。”

植樹造林,人人受益;護林防火,人人有責。護林防火意識已經在壺關人心中生了根、發了芽。近年來,在壘牆護林的基礎上,壺關縣逐步總結了“三三六”護林防火工作法,第一個“三”是上山不帶火、上地不點火、上墳不燒紙,第二個“三”是萬里防護牆、萬枚紅袖章、萬畝隔離帶,“六”是一縣一個專業隊、一鄉一個滅火隊、一村一個應急隊、一戶一個護林員、一處一個責任人、一村一個工作隊,構築起了堅固的森林安全防護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