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养不成好习惯让人很抓狂?家长做到这4点,习惯成自然

相信很多妈妈在育儿的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不管说多少遍,孩子都没任何改变。

让孩子去刷牙,每天都需要妈妈催促着才肯去;

每天早上,叫了很多遍才起床;吃饭时又各种磨蹭;

每次都把自己的房间弄得乱七八糟,而且很少主动收拾房间。

于是妈妈们会变得很焦急,常常忍不住唠叨,批评孩子,久而久子,便对教育孩子这件事失去了信心。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孩子们太顽劣,而是我们用错了方法。

我们都希望帮助孩子改掉不好的行为,想培养一个能自己动手做很多事情的主动型孩子,但是我们却很少了解孩子拖拉,磨蹭背后的原因。

孩子养不成好习惯让人很抓狂?家长做到这4点,习惯成自然


其实,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异常的时候,也正是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处理方式的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无休止的唠叨,而是我们的帮助和赞赏。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里,表明了鼓励和表扬的区别,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会认为很多事情,孩子就应当会,于是我们便很少鼓励孩子,更多的是指责和抱怨。

想要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唠叨只会让孩子在好习惯的道路上越来越远,而鼓励和欣赏才会让孩子朝着正向发展。

一、与其在孩子做不到时批评他,不如在他完成后表扬他

曾经有网友留言:女儿今年5岁,我想让她养成“饭后刷牙”的习惯。我和她约好一条规矩:“吃完饭30分钟内记得要刷牙。”但女儿总是不听。当我问她:“刷过牙了吗?”她才极不情愿地去洗漱间。如果不问,她就像根本不记得有这回事一样。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我们觉得给孩子定了规矩,孩子就得无条件的遵守,否则就是不听话,得到的将是我们无休止的唠叨。即便孩子真的遵守老了规矩,我们也觉得是理所应当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很少会去鼓励孩子的进步。

孩子养不成好习惯让人很抓狂?家长做到这4点,习惯成自然


其实,孩子毕竟是孩子,大人与事后尚且想偷懒,更何况孩子呢?我们不能让规矩变成“孩子理所应当要做的事”。成年人知道饭后刷牙的重要性,而孩子还不懂的,所以很容易忘记。

父母要做的就是,当我们发现孩子能在饭后30分钟内主动刷牙,那么一定要及时地鼓励他,甚至可以夸张一点,“真的了不起,自己都记得刷牙了呢。”

孩子会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比起,做不到时的被批评和被指责,也许孩子更乐意主动刷牙,来获取妈妈的表扬。

二、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尽力“表扬”他

让孩子收拾房间,孩子一开始也许并不愿意,有的妈妈们急于批评孩子“怎么这么懒”,甚至威胁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会因为害怕而屈服,却并不能真正养成习惯。

孩子养不成好习惯让人很抓狂?家长做到这4点,习惯成自然


在整理房间时,我们可以先按照1、2、3……的顺序将要做的事情分类,依次进行整理。最初几样东西的整理工作几乎完全由妈妈来完成,但要将最后三个,也就是第8、9、10样东西留给孩子,让孩子体验完成整理(整理得干干净净)时的快感。

这时,妈妈不能只对孩子说:“我们来收拾一下好不好?”而是要让孩子坐在需要整理的东西前,且妈妈要紧跟其后,一边说“我们来收拾一下好不好?”,一边和孩子一起将东西放入收纳箱。

在孩子把最后三样东西整理好后,一定要记住表扬孩子:“要是没有你,妈妈不可能完成的这么快!”“真了不起!”只要是表扬的句子,什么都可以。哪怕孩子只收拾了一件玩具,也需要妈妈的使劲儿表扬。

久而久之,在妈妈的表扬中,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动手整理东西的乐趣,进而养成自己动手整理物品的习惯。

孩子养不成好习惯让人很抓狂?家长做到这4点,习惯成自然


三、即使孩子没做到最完美,也可以夸他“努力尝试”和“有进步”

在孩子没有做到完美时,我们也要做到“只表扬,不批评”。因为,帮孩子培养新习惯不需要“批评”。

比如,有段时间,我家孩子学着自己上厕所,但是刚开始孩子总是贪玩,没来及上厕所而弄湿裤子,但是我没有指责孩子,只要孩子说了“我想尿尿”并拉着妈妈的手要去厕所,我就表扬他说:“知道要告诉妈妈了呀,相信你下次可以做的更好!”

孩子想要尝试自己脱掉裤子,即使脱到一半就憋不住了,我也会表扬他说:“真了不起!都会自己脱裤子了呢!”

这样,孩子会发现,即使没做好,妈妈也不会批评自己,于是便会喜欢去上厕所。慢慢地,孩子便会逐渐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要尿尿”,而且也能学会自己脱裤子。

孩子养不成好习惯让人很抓狂?家长做到这4点,习惯成自然


四、降低期望值,才能轻松育儿

为了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孩子必须要学会很多事情,如饭后刷牙、讲卫生、如何预防疾病,等等。但对孩子而言,这些并不是多有趣的事,因此,要想养成习惯并非易事。

就拿孩子起床这件事来说,一开始姑且认为“我家孩子做不到”,一旦孩子做到了,父母就会很感动,然后才能发自内心地表扬孩子。

比如,在孩子做一件事时,不要期待他“10分钟可以完成”,而要降低期望值,“我家孩子得花30分钟才能完成吧”。这样,当孩子花15分钟做完的时候,父母就能脱口而出高兴地表扬孩子:“真了不起!做得真棒!”

最大限度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这样当孩子达不到时,我们才能有合理的心理预期。不会过分指责孩子,自己也才会心情舒畅。孩子也才会在我们每次的鼓励中获得自信和进步。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多平台优质育儿领域原创作者,专注研究儿童心理。

原创不易,谢谢您的关注和点“赞”,您的肯定是我更新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