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兴趣

虚假的兴趣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莎士比亚

虚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个敬业的导师不仅指引你通往学有所成的道路,还兼有督促之功效。这种督促不是义正言辞的指责,不是强人所难的要求。它悄悄的与我们融为一体,仿佛我们身上组成部分。他源源不断的提供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每一个在某一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都在其兴趣的领域坚持不懈的探求,假设,验证,不怨其烦的重复这些枯燥乏味的步骤,最后得出振奋人心的结论。这其中促使他们度过漫长的无聊时光和持之以恒的动力便是个人浓厚的兴趣了。

虚假的兴趣

可是,兴趣具有相当强烈的迷糊性。我也致使我们将自己的兴趣搞混,即是把非喜欢的东西作为我们的兴趣,甚至有时候是我们讨厌的东西。

昨天我写了一遍《错乱的因果》中提到这一虚假兴趣的内部结构,即是一方面憎恨着自己所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又幻想着通过这份令人厌恶的工作衣食无忧。这里的解释不够清晰,容易产生误解和困惑。我在这里再陈述一遍这种过程,他的兴趣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通过工作获得财富和名誉。他就像一个先知一样,一眼看到事物的尽头,看到他成功时别人心悦诚服地送上掌声和鲜花。这些掌声和鲜花像一个拿着皮鞭的高不可攀的绝对权威者,宣布他的势如破竹的命令——你必须喜欢这些东西,并且把它当做你的兴趣。于是他只好阳奉阴违的承认了自己的兴趣便是它。

虚假的兴趣

他是否厌恶这份工作?这一点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即使考虑了,他也觉得他有着不输于那些成功者的兴趣的浓度。这种厌恶被隐藏于猛烈的财富和名誉渴望中,披着兴趣的外衣为非作歹。于是,他常常感到疲倦,拿起他理所应当的兴趣时,睡意便汹涌澎湃的踏滚而至。有时候,他会借以太过劳累而放开他虚假的兴趣。有时候,拿着皮鞭的权威者不停的狠狠的抽打他,他会强忍着倦意而完成所定的目标。可这种完成是用于敷衍拿着皮鞭的权威着,他常常贪婪的求取兴趣的知识,而不顾自己能记住多少?能接受多少?所以这些知识转瞬即逝,正如划破夜空的流星。

他的兴趣在外部恶劣的环境中,或是他认为无法跨越的障碍中夭折了。他弃之如草芥,如破鞋,如一堆令人厌恶的狗屎。这也就暴露出他的庐山真面目了,他根本对其毫无兴趣,他的兴趣只是财富和名誉。可是,无妨,他又重新开启他的另一虚假兴趣之旅,他踌躇满志,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场。

可最后又弃之如草芥,证实这是又一裹着糖衣的骗局。他至始至终的对之了无兴趣,他们的兴趣是财富和名声,注定以悲剧收场。

虚假的兴趣

真正的兴趣可媲美于一切,其价值无法度量,世间的任何奇珍异宝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真正兴趣的之力量足以移山填海,这种力量注入我们疲乏软弱的身体中,提供我们翻越人生栅栏的力气,同时幻化为淳淳诱导的良师益友给我们以语言上的慰藉。真正的兴趣为我们指明方向,是我们在漆黑的绝境中的遥远的光点,我们披荆斩棘的向这个光点奔去。

那些虚假的兴趣,风一吹便烟消云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