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90、00后,就抓住了市场的未来


抓住90、00后,就抓住了市场的未来

90、00年代,这两个年代的消费者,是未来的消费主流群体。他们这个群体不像70年代的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同时也不会像他们的父母辈那样,精打细算的过生活,而且他们这两个年代的人,都因为计算机、网络、手机的普及,处在知识爆发和信息爆炸的年代,他们除了在学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之外,从网络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信息,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知识就是关于生活、关于消费的知识。

90、00这两个年代的消费者,都是网络的原住民,也是使用网络频率最高的消费者。互联网之于他们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对于网络的依赖度,是没有网络就觉得无法存活的一代人。他们重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消费知识都来自于网络,而不是来自于父辈们和别人的引导,所以他们的消费知识的储量是90年代之前的人。特别是对于一些带有时尚性、超流性的消费知识,更是如此。所以对于对于这部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消费行为与购买渠道也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是单纯的网上消费,也不是单纯的线下消费,会盲从,也会不不盲从。盲从的是对于自己有兴趣、有共鸣的知识型产品。不盲从,是那些对于激发兴趣、但无法引起共鸣的知识,既理性又不理性。


抓住90、00后,就抓住了市场的未来

这两个年代的消费者与他们的父辈以及90年代以前消费观念上有很大区别,他们典型的特点是有钱难买我高兴,”我高兴”是他们消费的主要特点,因此对于任何一件商品,他们都有着与其它几代人不同的判断。这个判断更多是以价值判断,而不是价格判断。而他们用来判断消费价值的这个体系,就是用自己所掌握到消费知识、生活知识,以及其它方面的知识的综合之后建立的。

例如,在70或80年代的消费者,购买家用汽车,都是以实用为基础,以自己实际收入量入为出,对车辆的配置、车辆的耐用性、车辆的性能指标作为价格衡量的基础,其次才是考虑外观、档次、品牌等等。但是 90年代的消费者,却是反过来考虑,首先是品牌和外形设计,其次才是性能指标,之后才是考虑实用性,最后不是量入为出,而是超前消费。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消费观念,但大部分是这样。所以实际上这是对于汽车的消费兴趣点不一样,认同的消费价值不一样,所以才有后面与车辆的使用互动方式,以及对消费评估的风险都不一样,最终也就产生不一样的消费行为。

现在随着70年代奔五和80年代奔四的逐渐老化,虽然这些年代的人消费能力可能会大于90-00后年代的消费群,但是因为90年代以前的消费群,基本已经消费购买了很多商品,有些商品也已经不是刚需了,例如家具、例如车辆等耐用产品,饮料、休闲食品等等。所以未来总体消费能力要小于90以后的消费群体。因为他们可能还面临着家庭建立,居住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改善、结婚生子等等,这个过程中蕴藏着巨大消费存量。而且根据社会发展规律,老去的老去,未来的世界属于更年轻的一代人。所以,如何把握好他们的需求,把握好他们的消费兴趣,如何去触发刺激他们的消费兴趣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抓住90、00后,就抓住了市场的未来

90以后的消费群的消费能力,也是现阶段企业要继续成长,要继续成为市场宠儿的支撑力量。如果对这几个年代的群体把握不准,那么未来企业提供的商品无法提起这几个年代的消费群体的兴趣,那也就无法继续在市场中去生存,那也就更谈不上成长了。

但是现在我们很大一部分企业,依然还在按照过去的产品开发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在市场中运行。还停留在我提供什么,消费者才能买什么。而且对消费者的需求兴趣研究,也只是停留在表象,就像前面提到的汽车一样,消费者购买汽车,不再是单纯的购买的是一个出行交通工具,而是购买的一种象征,一种个性的载体,一种生活半径的拓展工具,一种社交圈子和社交联系的工具了。是一种家庭生活节奏和工作学习节奏以及休闲生活方式的改变的推进器。更是一种自我实现、自我欣赏的价值取向的载体。所以正如有人说过,消费者购买钻头,不是买的钻头,而是那个洞。所以我们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据有关方面统计,90、00这两个年代人,总数高达三亿多。这个庞大的群体,是未来市场成长的生力军。所以他们的兴趣喜好,决定着未来市场的潮流,也决定着商业企业的生死。过去我们觉得他们自我、特立独行,是叛逆的一代等等,是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但是社会发展必然是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更替,市场也同样如此,我们得针对他们自我、喜欢个性的特点去提供相应的服务。这也是市场因为科技发展和消费人群行为个性化而碎片化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正是因为个性化,为一些小众企业和小型企业提供了机会。这也是未来企业营销必须要注意的机会,如果还是做大一统的东西,没有个性,没有特点的服务,必将被这些消费群体摒弃,被淘汰于市场之外。

抓住90、00后,就抓住了市场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