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吵架,家庭教育尊重天性成長孩子,否則可能培育了“巨嬰”

維成子教育

“一個小孩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


小孩吵架,家庭教育尊重天性成長孩子,否則可能培育了“巨嬰”

/ 01 /小孩吵架出了血


“哇”的一聲大哭。

坐在電腦前,對著屏幕碼字的高爸爸,扭頭一看。

小孩昔昔,哭了。

昔昔是鄰居,讀幼兒園大班。

高爸爸蹲下身看昔昔。

“你趕緊跟昔昔說對不起。”站在昔昔旁邊,從餐桌跑過來的海寶,高爸爸的大兒子在說話。

昔昔嘴唇出血。

高爸爸拿紙巾,貼近昔昔嘴唇,拭去滲出來的血。

昔昔哭沒停。

高爸爸輕擦幾回,血停了。

昔昔還在哭。

脾氣寶,站在昔昔旁邊,高爸爸眼角掃一眼脾氣寶。

脾氣寶身體微曲,頭向前傾,低著頭,兩手的食指拇指來回互捏。

脾氣寶,高爸爸的小兒子,一年級。

“小寶,發生什麼事?”

“昔昔撞到椅子上。”

“不是,是你弄到我出血的。”昔昔哭著說。

“怎麼撞的?”

“我看到昔昔拿我家的抱枕,我想叫昔昔放回去,昔昔不肯。”

“我怕昔昔弄髒抱枕,我過來拿,昔昔不給,用力了。”

昔昔奶奶走進來。

我蹲著,繼續察看昔昔嘴唇,一邊對昔昔奶奶說,“昔昔嘴唇出了血,現在沒出了。”

昔昔奶奶彎腰察看。

“發生什麼事了?”

脾氣寶,“昔昔玩枕頭,我要拿回來,昔昔不給,我用力了。”

“嘴唇擦破皮出了點血,現在沒出了。”

“叫你不要玩,跟我回家去。”

“叫你不要玩。”


/ 02 /一般家長如何處理小孩吵架


小孩在玩玩具,突然你會聽到有你家小孩哭。

小孩在玩玩具,你聽到別家的小孩哭。

小孩不給玩具別人玩,別家小孩要拿來玩。

多得很。很多很多。

小孩一起玩,發現小孩受傷。

這種場景,做家長的,看得少?

家長,你會怎麼處理呢?

如果有一個脾氣寶的孩子,估計中國式的父母都會這樣處理。

1.照顧昔昔。

2.問發生什麼事。

3.讓脾氣寶跟昔昔道歉。

4.會對脾氣寶講道理(很可能會批評),你要分享,你不能小氣,你做人要大方。

沒例外的話,一般父母會這樣處理。


/ 03 /引導式家庭教育


昔昔和奶奶回了家。

一般情況下,估計以上文那樣處理結束。

客廳,高爸爸,海寶,脾氣寶。

高爸爸是這樣處理的。

  • 首先,照顧昔昔,已做。
  • 其次,當場問清楚發生什麼事,已做。

未完成步驟。

  • 引導式教育,目的,是脾氣寶學習到如何處理類似事情。
  • 脾氣寶挑選禮物去找昔昔正式道歉。目的,脾氣寶學習是為了解決問題,行動而不空想。

引導式家庭教育如何做?

1、詢問確認結果

當事孩子發生了什麼事?小孩回答結果:昔昔受傷嘴唇出血。重點是,確認結果。

2、詢問確認過程。

(1).昔昔玩枕頭,拋起來掉下去。

(2).脾氣寶過去拿回枕頭。

(3).昔昔不給,脾氣寶搶。

(4).昔昔不給,兩人拉扯。

(5).脾氣寶用力,昔昔撞到椅子。

3、區分確認起因

什麼是原因呢?一般的父母把上面這個行為,過程當做原因。

在高爸爸眼裡的原因是什麼?

敲黑板,這是重點。

昔昔愛玩,所以玩枕頭。

脾氣寶愛自己東西,護著,搶回。

小孩都愛玩,天性。)

(小孩都護著自己東西,天性。)

4、讓孩子明白事情的起因,孩子天性

5、為了更好的結果,避免更壞的後果,天性改不了,改行為,改過程。說話,不動手。

儘量用溝通說話表達,解決問題,而不是上手。

6、脾氣寶挑選昔昔愛的禮物,正式去跟昔昔道歉。

引導式家庭教育的處理結果。

昔昔,脾氣寶又玩在了一塊。


/ 04 /引導式教育的背後原理


小孩吵架,家庭教育尊重天性成長孩子,否則可能培育了“巨嬰”


天性,改不了,父母以為的改,其實是壓抑天性。

小孩愛玩,改不了,所謂的不玩了學習了,幾乎都是,玩被壓抑住。

小孩護著自己的東西,天性。哪個動物不是護著自己的地盤?

找個動物世界,國家地理來看看,重溫一下動物天性,護地盤,守自家東西。

家庭教育,父母都要懂些心理學。

懂些小孩的成長規律。


/ 05 /不尊重小孩天性的教育養出了“巨嬰”


小孩護著自己東西,不願意分享給小朋友。

大人強行拿走,或者講道理,強要他分享給朋友。

長此以往的可能後果,孩子不能建立自我。

不尊重小孩建立自我在先,粗暴的用格局,分享,做人,這些價值觀壓擊灌輸。

自我,消失無形。

因為,格局,分享,做人這些東西,都是建立在小孩這片土地上的。

小孩意識不到自我這片土地,那些大人世界中的正能量的東西能生根嗎?

形似的建立,成人以為小孩建立了。

無生命力的假大空,就如某本書所形容,培養出了“巨嬰”。

講了幾次道理,就以為教育到小孩?

就要求小孩呈現成人渴望的結果?

輕的說法,粗魯。

重點說,父母愛的是自己的面子,自己的標準結果。

君不見,遇到同類的事情,多少家長急衝衝的搶過玩具,打罵孩子,特別有其他小孩的父母在場的話,更是如此。

無非,這類父母要的是自己的面子,怕別人說,“看小孩這樣的表現,這是一個不懂教育的家長”。

汕頭大學學生中有句經典的話流傳,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小孩吵架,家庭教育尊重天性成長孩子,否則可能培育了“巨嬰”


注意順序,建立自我在前,追求無我在後。

有些可悲的是,很多父母以為小孩建立自我是錯。

以為小孩不分享就是錯。

以為勇敢就是對,膽小就是錯。

幾乎做父母的,渴望自家孩子擁有這個那個,不管是擁有精神,還是擁有物質。

那就在小孩吵架,小孩玩玩具時,尊重他建立自我,允許他當時不分享。

當時不分享,不代表永遠不分享。

當小孩需要朋友,認識到分享能得到更多的朋友,你說小孩笨嗎?

尊重,引導,區分,選擇

做父母的,你會幫助你家小孩建立自我嗎?


碎碎念:· 閱讀文章到底的你,邀請收藏點贊關注。

教育小孩路上,讓我們一起擁有事業教育雙豐收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