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為什麼突然都在談少兒財商?

財商(FQ)教育最早出於猶太民族的經商智慧,與IQ智商、EQ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

但是實際上對於智商IQ的教育多年來一直是我國教育的主體內容;情商EQ也已經得到很多家長的重視;唯獨財商FQ多年來一直被忽視,甚至被學校、家長們故意忽略、摒棄。

長此以往,孩子們一直生活在“知識的殿堂”裡面,隔絕了錢財的影響,成為一個“純粹的人”,他們或許得到了較高的分數、較好的工作,但是由於財商思維的缺乏,進入社會無法處理自己的經濟生活。

相信下面這些案例我們並不感覺新鮮了:

大家為什麼突然都在談少兒財商?

這些案例並不是少數個例,反映出背後我國很多兒童及成年人金錢管理能力薄弱,財商教育缺失,導致出現網上四大家族:啃老族、房奴族、卡奴族和月光族。

財商教育,現在一些家庭和父母已經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那為什麼還是不夠重視呢?

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財商教育是一種方法思維的教育,而不是技能的培訓,很難短期內看到效果,家長們還是覺得早點晚點沒啥大問題。

2.即使認識到財商教育重要,但是它還是排在智商(書本知識)之後,覺得孩子學好書本知識,考得好分數才是當前最重要的。如此想法造成了學習書本知識的時間、精力無限使用,而學習財商的時間、精力的無限壓縮。

3.當前社會,一些對財商教育的錯誤理解、錯誤宣傳導致公眾對財商教育形成誤解,以為財商教育就是理財教育,就是教導孩子理財方法,買保險和基金。

4.當前財商教育體系的不完善,讓公眾對財商教育產生不信任。大家各有理解,各執一詞,一些培訓機構照搬國外課程,引為經典,但內容卻與我國孩子的特點、基礎格格不入,讓人們對財商教育敬而遠之。

您是否存在以下困惑?

1.應該從幾歲開始教孩子學習理財

2.孩子做家務該不該給報酬

3.該不該給零花錢

如果有過,那就對了,那說明你十分在意孩子的“財商”。

可是,你做的對嗎?

和所有家庭教育一樣,財商教育也是潛移默化的,某些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處理的好,就會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處理的不好,就可能會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造成很多困惑。

找到正確的財商教育方法,既要講究科學,又要結合實際經驗。

一個人的財商觀念,大約在12歲前就建立了,而在學齡前和小學階段,孩子和父母接觸最多,父母就是孩子財商教育的啟蒙老師,父母的理財觀念和習慣將潛移默化孩子的財商觀念和品質。

因此,我們提倡施教者首先是父母。

曾經有一位6歲孩子的母親,她發現兒子特別喜歡買玩具,越貴的越要買,玩具在家中堆積如山,兒子往往喜新厭舊。

後來這位母親和一位財商教育專家說到這個現象,專家問她:“是不是日常花很少的時間陪孩子?是不是通過買玩具給兒子作為補償?”

其實,孩子是通過不斷買玩具,買貴的,來確定自己在母親心中的位置,來確定母親到底愛不愛他,他不明白母親為什麼寧願工作也不願意花時間和他在一起,為什麼讓玩具陪伴自己。

後來,她漸漸擠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與孩子多了語言上的溝通,帶孩子到她工作的地方,讓孩子瞭解母親工作的辛苦,漸漸體會母親賺錢的不容易。

最終,母子之間,多了彼此的瞭解與尊重,孩子不再強求買玩具,甚至學習如何儲蓄。

大家為什麼突然都在談少兒財商?

說到財商教育,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教育方式,其中很多是值得中國家長學習借鑑的。

德國 童話打開金錢之門

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面對孩子卻有生動的一面。向孩子講述理財童話故事的《小狗錢錢》風靡一時。

讓我們看看這本書講些什麼:“如果你只是帶著試試看的心態,那麼你最後只會以失敗告終,你會一事無成。嘗試是一種藉口,你還沒有做,就已經給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試驗,你只有兩種選擇,做或者不做。”

“你能否掙到錢,最關鍵的因素並不在於你是不是有個好點子。你有多聰明也不是主要原因,決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

這些生動有趣的話語,相信孩子們在樹立金錢觀念外,還會學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美國 賣玩具換收入

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歷史很短,所以美國人傳統、保守的思想較少,在生活習慣上也不墨守成規。同樣,在子女理財教育方面,習慣花未來錢的美國人也與其他國家頗有不同。

美國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奮與金錢的關係,把理財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對於兒童理財教育的要求是:3歲能辨認硬幣和紙幣,6歲具有“自己的錢”的意識。

他們有一句口頭禪:“要花錢打工去!”美國小孩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這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裡,也應該有工作的慾望和社會責任感。

英國 能省的錢不省很愚蠢

提起英國人,給人們的印象是過於保守,這種作風體現在理財教育方面則表現為,英國人更提倡理性消費,鼓勵精打細算。所以,英國人善於在各種規定裡尋找最合適的生活方式。

在英國,從幼兒起就開始理財教育,並針對不同階段提出不同要求:5歲至7歲的兒童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並懂得錢可以用於多種目的;7歲至11歲的兒童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認識到儲蓄對於滿足未來需求的作用。

日本 管理自己的零用錢

日本人講究家庭教育,他們主張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隨便向別人借錢,主張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錢。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它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家長都鼓勵孩子長大一點,就利用課餘時間在外打工掙錢。

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給孩子買玩具時,都會告訴孩子,玩具只能買一個,如果想要另一個的話就要等到下個月。

儘管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各自不同的一套理財教育方法,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兒童教育的實用性。

父母從自己的生活角度出發引導孩子,通過對金錢的觀察和認識,喚起孩子正確的理財意識和興趣。

財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很重要,但也要按照客觀規律循序漸進的進行。不同年齡段對財富的側重點不同,既不能揠苗助長,也不要錯失最佳時機。

大家為什麼突然都在談少兒財商?

按照循序漸進的思路,美國製定的適合各年齡段的兒童財商判斷標準

3歲:應學會識別硬幣

4歲:學會用硬幣買簡單物品

5歲:知道管理少量零花錢,知道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

6歲:會識別大面額紙幣,知道簡單的零花錢找換

7歲:懂得閱讀價格標籤並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保證找回的 錢數正確無誤

8歲:知道估算索要購買商品的總成本。知道節約以應對近一個月的需求,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

9歲:知道訂立簡單的每週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貨比三家

10歲:知道每週儲蓄一小筆錢以在必要時購買較貴的商品

11歲:知道進行較長期的銀行儲蓄,包括儲種、利率,學會計算利息,知道複利的原理

12歲:知道明智投資的價值。懂得正確使用一般銀行業務中的術語,並知道錢來之不易應該珍惜

13-15歲:可嘗試一些安全的投資工具和服務,知道如何進行預算、儲蓄和初步投資

16-17歲:要學習一些宏觀經濟基礎知識,學會關注全球市場信息,瞭解簡單的金融工具之間的聯繫

成就孩子幸福人生,這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

如果你喜歡青菜麻麻的分享,請關注我的公眾號:寶寶財商巴士( qingcai_mam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