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走出孤独》解析《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与共生关系

我们有没有发现,周围的一些人就像一只踟蹰独行的刺猬,虽然没有明言"敌视"社会,却总是给人一种孤独、独立于世的感觉。他们一般沉默寡言,不愿聆听别人的声音。他们拒绝一切社会关系,不管这种社会关系有多简单,哪怕是最亲近的人,都难以在他们心底引起共鸣,因为他们希望不和任何人接触,脱离于现实世界,沉浸在自我的幻想里。

我想这就是所谓"孤独的人生"吧,听起来总有一股淡淡的忧伤。但是这种状态,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情,会让孤独者感受到"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这样的人生,让人感受不到对世界的热爱。

所以,当我拿到《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这本书,从标题就知道是一个孤独者的生活,内心是想拒绝的,但忍不住好奇,安德鲁最后是怎样走出孤独。

阿德勒《走出孤独》解析《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与共生关系

但直到我一口气读完这本小说,我对"孤独"有了重新定义:

没有一个人能够独立于世存在,走出孤独,需要与他人建立"共同体",重塑自我。

接下来,我将从用阿德勒《走出孤独》一书出发,从"孤独的原因、本质、以及如何走出孤独"三个方面解读《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

阿德勒《走出孤独》解析《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与共生关系

01 孤独的原因:缺乏社会感,人就会感到孤独

在小说中,安德鲁从事的工作就是与孤独中死去的人有关,负责一些在孤独中死去的人们的身后事。这份工作能够让他满意的地方在于,可以让他独自完成一项工作,无需与他人建立联系。

他是一个严重的孤独患者,不喜欢与他人打交道,甚至没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下班回家后,摆弄自己的爱好,与自己从没见面的网友聊天;即使唯一的亲人姐姐,他也从未与她真正沟通交流。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他人的友好。

这样的安德鲁是独孤的,他不禁几次会想自己是不是中有一天,如同他处理身后事的那些老人一样,孤独死亡,无人知晓?

从这点可以看出,安德鲁,是惧怕孤独的,但又主动逃避人群。而这样的人,会造成怎样的心理问题?

阿德勒《走出孤独》解析《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与共生关系

知乎上有个网友回答到:

他曾经同样也是一个主动逃避群体的人,因为我曾经认为人群不能给我足够的快乐和价值感,反而让我恐惧厌恶。但是当我真正离开了群体,长期处于一种社交隔离的状态的时候,我再也不敢说自己喜欢孤独,孤独是一种很强大的东西,紧紧包裹着我。

而造成的后果就是空虚、寂寞、忧愁,甚至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意义。这何尝不是安德鲁的现状?

阿德勒在《走出孤独》中提到:"没有一个人是座孤岛",人是群体动物,需要在社会中生活,社会感是人的本能。

什么是社会感?人们希望和别人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完成工作来增加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社会感。

所以,安德鲁费劲心思想要逃离社交,但依然不得不在滚滚红尘中独行,因为他内心也明白:脱离社会,他依旧活不下去。

他在网上与网友讨论,虚拟自己的美好幸福家庭;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个人独孤的参加另一个孤独死亡人的葬礼。

安德鲁不敢产开心扉,走出孤独的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父亲的离开及母亲的长期卧病,还有姐姐的叛逆行为和对他童年的伤害,以及心爱的女子车祸身亡等等,他害怕与他建立联系的人,最终都离他而去。

阿德勒《走出孤独》解析《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与共生关系

所以安德鲁内心是空虚、寂寞、忧伤的。他用火车模型来满足自己的内心的空虚;他在网站结交好友却从不线下见面是弥补与他人的社交;参加葬礼是为了与这个社会建立联系。

我们生存于社会,这也就是阿德勒《走出孤独》所说:

我们生存于与他人的联系中,如果我们选择孤独,便等于选择了死亡。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独立于世存在,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做到真正的孤独,如果是真正的孤独,则意味着死亡。

的确,不管这个人我们看似都多么的孤独,他都会与这个世界产生联系,不管是从物质角度,还是精神角度,都无法做到真正与世界的切割,内心依旧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深切的渴望。

虽然我们一直觉得,一个人孤独是一件好事,一个愈发孤独的人,他的自我价值取向和认知体系便愈发完善,其思维宽度、深度可能更宽广深厚。

阿德勒《走出孤独》解析《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与共生关系

但是阿德勒所认为的孤独不管是从人格的独立完整,还是我们这里讨论拒绝与社会联结来说,孤独是包含了两个方面:生命个体与社会。如果缺少任何一部分,孤独便是不完整的,个体与社会是紧密联系,无法分割。

02 孤独的本质:孤独者怯懦,实际上是自卑导致

汪国真在其散文《走出孤独》说到:

有一种孤独的人,是因为受到生活的伤害。他需要一静的地方,舔舐自己的伤口。当愈合了以后,为了避免再受伤害,或者触碰到旧日的伤疤,便将自己封闭起来,走向了。他的生存方式是孤独的,内心也是孤独的。

安德鲁就是这样的人,虽然在遇见性格开朗、阳光的佩姬,他内心起了一丝涟漪,在与佩姬的交往中,他甚至想打开封闭的心了:

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感,就在那一瞬间,他心里竟然感受到了向某人打开心门的暖意。

这是源于和佩姬无障碍的沟通,两个人在经历上有着某种相似:佩姬的父亲同样也是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可即使丈夫酗酒,她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永远积极向上。安德鲁从她的身上感受到了生命的热度。

阿德勒《走出孤独》解析《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与共生关系

但安德鲁一开始却怯弱的,是不敢与佩姬摊牌自己的谎言,怕引起佩姬的反感,破坏两个人建立起来的友谊。他发邮件、发短信,从邀约吃饭和一起旅行,他一直小心的试探,如果佩姬不曾流露出对他的好感,他就立马缩回去,封闭自己的内心。

他,一个42岁的老男人,竟然这么多年以来,都没有和熟人坐在一起喝个茶或者对陌生人抛过媚眼,他自己都被吓到。实际上,他确实想找一个能亲近的人,交个朋友,甚至能够携手共度一生。但一般,他会熟练的将这种情绪一扫而光,告诉自己这只会让自己不开心。

安德鲁所感知的一切,都是源于性格中怯懦的那一部分,而怯懦的本质,则源于自卑。

阿德勒在《走出孤独》一书中,写道:

有严重自卑情节的人会限定自己的活动范围,减少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系。为了掩盖人生中的问题,他们竭力和现实生活保持距离,只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活动。他们用这种方式,给自己建造了一个狭小的堡垒,隔绝了危险的同事,也隔绝了阳光雨露和新鲜的空气。

阿德勒《走出孤独》解析《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与共生关系

虽然小说中,作者并没有明确的点明安德鲁的性格自卑、怯懦,但从他生活的经历和所受到的生活的灾难,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自我编织的谎言,我们能清晰的分析出他性格中隐藏的那种深深的自卑。

就像《人间失格》中的主角叶藏,是一个孤独者由孤独和自卑吞噬内心的悲哀,他连与人最基本的交流与也感到一种巨大的恐怖。

阿德勒《走出孤独》解析《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与共生关系

正如书的封面写的"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孤独、怯懦、自卑,是三位一体的存在,叶藏了解,安德鲁同样也了解。

但叶藏没有走出自己的牢笼,安德鲁走出了自己的牢笼。

03 走出孤独:需要与他人建立"共生"关系

"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存在。"——《走出孤独》

就好比我们经常所说"人无法独自存活"这句话的意思,与其所说这一时这人很脆弱,不如说人的本质就是与他人建立联结为前提,与他人共生,人才能称之为"人"。

人也是群居动物,先天属性中就注定了人是害怕孤独的,我们渴求爱情、友情、亲情,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消解驱之不散的孤独。人的一生,就是寻求他人的理解,哪怕再独立,内心世界再富足,我们依旧与这个世界紧密联系。

阿德勒《走出孤独》解析《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与共生关系

就像金庸小说中的孤独求败,武功卓群,无人与之匹敌,却内心孤独,向往有人打败他,何尝不是另一种与他人的"共生"关系?

"佩姬说:你在沙发上睡着后,不停地说:是你救了我。你觉得我是能够将你从里面救出来的人。但是,在这件事情,你要信任我——只有你可以改变一切,只有靠你自己才可以。"

也正是在佩姬的鼓励下,安德鲁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孤独一人,可以求助其他人,比如自己的网友;也因为如此,安德鲁能够袒露心思,正视自己的内心和伤痛,勇敢的向过去说再见,尝试着走出自己所营造的孤独感。向自己的同事、朋友说出自己虚拟的故事,尽管他知道会因此而失业。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获得了佩姬的爱情,网友的友情,同事的理解。

这就是"共生"关系,给别人带来走出孤独改变自我的力量。

我明白每个人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会有孤独感,有些人像安德鲁一样,封闭自己的内心,以为这样就可以不受伤害,在自己的世界里独来独往,但最终就像安德鲁工作中遇见的那些死亡的人,孤独而终,丧礼上连一个亲人或许都没有。

阿德勒《走出孤独》解析《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与共生关系

而要与他人做到"共生",阿德勒在《走出孤独》中,并没有详细的方法,但研究阿德勒心理学的日本专家岸见一郎在《向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中,给出了答案:

① 通过他人,活出自己。

他的意思,是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找出自我。

就好比安德鲁,通过佩姬的鼓励,他找到了自我,向自己的上级袒露了虚构了五年的谎言,但也因此,他获得了自我的救赎:

"对于我来说,把一切公之于众,能够重新开始生活,远比保住这份工作重要得多。"他对卡梅伦说:我终于知道这辈子要做点什么了。"

如果不是佩姬,或许安德鲁真的会浑浑噩噩继续当下的生活,最终孤独而终。但我们也必须明白,走出孤独,也并不一定能够预示自己就能够有人相伴,但最起码,安德鲁找到了自我存在的意义,为自己剩余的时光找到了人生目标。即使一个人独自面对,内心的富足也不会使他感到以往的孤独感。

② 给与和接受

也就是我要和他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我们回想过去,什么时候最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应该就是感觉到自己对某人有帮助之时,这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有价值。阿德勒认为自我有价值的时候,就是"我"的行为对共同体有益的时候。

阿德勒《走出孤独》解析《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与共生关系

所以,安德鲁在袒露心思后,他想用自己姐姐给他留下的钱作为活动基金,去帮助孤独死亡的人,更够有一个体面的葬礼,有更多的人去参与到孤独者死亡的葬礼。

这就是和他人之间的联系,帮助更多的人,不求回报,以此获得自己的价值感。

这两方面的结合,我想对于孤独患者而言,便是最好的心理抚藉。当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结",不成为他人的负担,成为对别人有贡献的人,在贡献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就像译者胡慎之写的序:能够走出的孤独,便是最好的孤独。

结束语

其实,在我看来,孤独的本身不存在任何问题,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孤独,但问题是,孤独到一定境界,封闭自己的内心,影响到自己对人生不再抱有期待、消极的态度,造成性格怯懦、自卑,我便觉得孤独是有问题的。

你可以独来独往,但请不要封闭内心。

我们要学会与孤独相处,但也要需要与这个世界"共生"。

最后,促使我写这篇书评的原因是看完《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一书后,我深深感到孤独者内心的忧伤和不被理解、认可,我深陷其中,就像之前写过《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自杀》,每个人内心都有渴望,他们渴望得到爱、得到理解、得到陪伴。但大多数人却如安德鲁、欧维封闭了内心,需要别人的帮助才有可能走出内心的世界,摆脱孤独。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孤独患者,如果你拒绝一切社交,却渴望与摆脱这样的困境,我建议你去看看阿德勒《走出孤独》这本书,它是孤独中生长出的力量,对你或许会有帮助。

----end----

(作者:西周生,本文章系原创,非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我想成为你生命里的一束微光,用微薄的文字给你力量,给你勇气)

更多好文:

《清单人生》你依旧是"你",改变的是,你重新选择生活的方式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治愈佳作背后,是温情和人生的哲思

《寄生虫》潜藏的阶级对立、人性劣根和精神贫穷的现实主义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