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接連炮轟政府,火力有些猛|英國疫情日記

這幾天,英國媒體火力有些猛,《衛報》《電訊報》《泰晤士報》幾個大報同時問責政府在抗疫期間的種種失誤。其中最猛的是《泰晤士報》的《新冠病毒:英國在夢遊中走向災難的38天》。

英媒接連炮轟政府,火力有些猛|英國疫情日記

怪不得英媒,抗疫近兩月,英國的哪一個數據都不好看,死亡率13%,和意大利有得一拼;測試依舊上不去,和德國差距顯著,遲遲沒達到當初的承諾;最要命的是,上週末醫護用品庫存將盡,土耳其的採購無法如期到港,逼得醫護不得不罷工。

面對媒體的責難,唐寧街10號發佈了一份長達六頁的聲明,進行了回應,並指出媒體的報道是“虛假的”和“錯誤”的。我簡單梳理了幾個問題。

第一個錯誤 忽視科學家的警告

英國的疫情爆發是相對晚的,晚於意大利,晚於西班牙,晚於法國,晚於美國,但是這種好的勢頭,最後卻成了後面的錯失良機。

《泰晤士報》列舉了1月24日《柳葉刀》上的論文,上面指出了新冠肺炎的風險,“可以和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相提並論”。英國的科學家也在不斷警告,比如1月22日,英國流行病專家的顧問團體SAGE召開第一次新冠疫情會議,會上有帝國理工尼爾·弗格森團隊的一份警報:上面提到,新冠肺炎的傳染率為2.6—3.5,並提到要通過封鎖的方式,將病毒的傳播率降低到60%。並且,這份報告還上達內閣各位大臣。

如果,當時政府就能聽進去這份報告,應該也就不會有群體免疫,不會有今天的被動。當然,沒有如果。英國的科學家發聲了,也上傳了,但是因為不夠重視,等於沒發聲。

那麼英國政府是怎麼回應的:英國的第一個確診病例是直到1月31日才出現的,那時候,英國公眾的風險水平就是低的,這就是當時的科學建議。《柳葉刀》的主編在同一天,指責媒體通過談論“殺手病毒”來加劇焦慮和恐懼。簡單地使用傳染率就拿新冠和西班牙流感進行比較是草率和不科學的。

英媒接連炮轟政府,火力有些猛|英國疫情日記

4月21日,一名戴口罩的男子走在英國倫敦街頭。新華社

第二個錯誤,首相鮑里斯缺席了五次眼鏡蛇會議

這一點被不少媒體放在頭版。英國的眼鏡蛇會議,是由內閣、軍事和情報等人員出席,是國家面臨危機的重要會議。1月31日,就是WHO將新冠疫情宣佈為EPIDEMIC(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第二天,英國政府召開了針對疫情的第一次眼鏡蛇會議,會議由衛生大臣Matt Hancock主持。

然後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五次,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都錯過了。這期間,鮑里斯·約翰遜去幹什麼了呢?那時候,脫歐是英國的頭等大事,然後是水災,還有就是他自己的婚姻問題,帶著懷孕的未婚妻休了兩週假,然後處理了拖延很久的離婚事宜,休假回來的第一件事是宣佈婚期和懷孕。緊接著,在他的加入下,英國正式進入了舉國抗疫階段。

《泰晤士報》爆出,在此期間,首相要求“簡報要短、備忘錄要少”;還被工黨前黨魁批評他為兼職首相。

《泰晤士報》是這麼描述的:

It would not be until March 2 — another five weeks — that Johnson would attend a Cobra meeting about the coronavirus. But by then it was almost certainly too late. The virus had sneaked into our airports, our trains, our workplaces and our homes. Britain was on course for one of the worst infections of the most deadly virus to have hit the world in more than a century.

“There’s no way you’re at war if your PM isn’t there,” the adviser said. “And what you learn about Boris was he didn’t chair any meetings. He liked his country breaks. He didn’t work weekends. It was like working for an old-fashioned chief executive in a local authority 20 years ago. There was a real sense that he didn’t do urgent crisis planning. It was exactly like people feared he would be.”

對此,唐寧街是這麼回應:眼鏡蛇會議由相關的大臣來主持是完全正常和恰當的,而且在此期間,Matt Hancock一直和首相保持聯繫。

病毒已經襲擊了世界各地的國家,如果媒體認為只是因為因為衛生大臣代理首相主持了眼鏡蛇會議,就導致了新冠病毒傳播到英國,這是荒謬的。

英媒接連炮轟政府,火力有些猛|英國疫情日記

第三個錯誤:英國原有的流行病機制受金融危機、脫歐等拖累,面臨資金缺乏,NHS沒有做好準備

這裡面提到了,英國原先有一個很是好地應對流行病的機制,一直是政府的重點計劃,在本世紀初撥款豐厚,但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預算被砍。

《電信報》還指出,在2016年,英國政府曾開展了一項演練,裡面假設了NHS應對能力耗盡的時候,如何應對,其中就有和現今特別類似的情況:防護裝備和呼吸機不足。當時政府提出了改進方案,但是因為英國因準備無協議脫歐,耗盡了原本為流行病應對而規劃的所有資源。“他們總是開玩笑,‘哈哈,讓我們祈禱英國不會遇到流行病吧’”。

以下是原文:

Several emergency planners and scientists said that the plans to protect the UK in a pandemic had once been a top priority and had been well-funded for a decade following the 9/11 terrorist attacks in 2001. But then austerity cuts struck. “We were the envy of the world,” the source said, “but pandemic planning became a casualty of the austerity years when there were more pressing needs.”The last rehearsal for a pandemic was a 2016 exercise codenamed Cygnus which predicted the health service would collapse and highlighted a long list of shortcomings — including, presciently, a lack of PPE and intensive care ventilators. But an equally lengthy list of recommendations to address the deficiencies was never implemented. The source said preparations for a no-deal Brexit “sucked all the blood out of pandemic planning” in the following years.

這一幕和美國特朗普政府頗為熟悉。英美是現代文明的鼻祖,很多東西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但是在這場危機中,這些非常具有預見性的措施,因為各種原因被廢棄,真的是相當可惜。

英媒接連炮轟政府,火力有些猛|英國疫情日記

4月21日,一名戴口罩的女子在英國倫敦牽著狗行走。新華社發

第四,防護用品、測試各種缺缺缺

關於防護用品的短缺,我已經喊了一個月,但是政府和英媒似乎是最近才開始甦醒過來,開始集中火力攻擊,其中一個原因是,原計劃從土耳其進口的一大批物資突然無法如期到港,但是NHS的庫存面臨耗盡,很多一線醫護在上班的時候才知道根本沒有防護。一些醫護直接在大屏幕上請求社會資助,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而根據NHS之前的框架,政府必須備足這些緊急裝備,但是當他們按照慣例去補貨的時候,已經到了2月,他們的供應商——中國的供應商正在全力應對本國需求,無法補貨。而在此期間,英國政府還向中國政府運送了279000件醫療防護設備。

對此,英國政府是這麼回應的:在英國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之前,英國衛生部已經於今年1月開始著手增加PPE庫存。我們在中國最需要的時候提供了這些設備,中國也多次向我們提供了援助,從4月2-15日,我們收到了超過1200萬件來自中國的PPE。

第五 群體免疫

這一板塊,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應該說,歐美在抗疫的初期,都經歷了將新冠當成大流感的錯誤認識,英國同樣不例外。而亞洲,因為有SARS的經驗,所以在防範上要嚴厲很多。雖然3月16日,英國政府改變了原先的策略,轉向壓制,但是又錯失了寶貴的時間。

整理完,其實覺得,在各種追責的同時,其實,不要忘了這是一場大瘟疫,目前最需要的是全力以赴。

【特約撰稿】蔣悅飛(發自倫敦)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