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間兒歌賞析少③——順採茶


科普成果|浙江民間兒歌賞析少③——順採茶


每逢元宵,浙江民間便會自發地組織各種絢麗多彩的迎燈、遊燈、燈會,以此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安康。其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享譽“江南第一燈市”的海寧硤石燈會。硤石燈會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譽明清。宋高宗欽點硤石燈綵為精品,留下了“東華門外鳳樓前,博得虛名非一年”的美談;乾隆帝六下江南,為硤石燈會流連海寧。

在浙江民間年節燈會中,燈的品種繁多,爭奇鬥妍。玩燈、賞燈、耍燈時往往有音樂相伴。有的是載歌載舞,有的只有器樂伴奏而不歌,茶燈、花燈、馬燈一類大都是有歌相伴的。燈調,也就應運而生。浙江的燈調沒有地區範圍內統一的曲調,而大都是各地有自己的地方土調。加之浙江風景秀麗、溫暖溼潤,怡人的氣候環境使浙江盛產茶葉,廣大民眾在採茶及勞作之餘,喜歡演唱採茶歌來抒發情感、解悶逗趣,後來,民眾將這種旋律優美、感情淳樸的採茶歌同燈調、民間舞蹈相結合,就形成了茶燈調,音樂以茶歌,小調為主。在茶燈調基礎上配合情節及表演,一般是模擬採茶勞動中的動作,表演內容多為種茶、製茶的勞動過程,集燈、歌、舞、戲於一體,就有了茶燈戲。據專家考證,茶燈戲是宋代延傳下來的一種茶文化的表演形式,劇目多數是反映民眾生活,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喜劇或鬧劇,其中很少正劇和悲劇。

杭州建德市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的上游,東面與浦江縣相接,南面是蘭溪市和龍游縣,西北與淳安縣相鄰。《順採茶》就是一首流行範圍比較廣的杭州建德民間茶燈調。採茶燈調中演唱的採茶歌一種為“順採茶”,即從正月唱到十二月;另一種為“倒採茶”,即從十二月唱到正月。茶燈調是“茶”和“曲”的藝術結合,是中國“茶文化”的藝術化體現。因其貼近農村生活、拉近鄰里間的距離而深受百姓喜愛,得以流傳至今,具有很高的文化傳承價值。

科普成果|浙江民間兒歌賞析少③——順採茶

《順採茶》是一首採用3/4拍、五聲羽調式創作的四樂句一段體結構的茶燈調,四個樂句為a b a b結構,採用了××× ×·× ×∣的固定節奏型貫穿整曲。旋律優美抒情,整體起伏不大,速度適中且歌唱韻律節律感明顯,尤其是以三拍為單位的小停頓,使得歌曲的語句感及敘述性濃厚,加之歌曲旋律中倚音、波音的使用,增加了整個歌曲活潑、靈動、俏皮的情緒與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充分體現出浙江地區的曲調風格,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歌詞共分十二個月十二個段落,這是節選了其中三月的一個段落,“茶爆芽”、“轉回家”等方言詞彙的運用極具口語化特點,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