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从狩猎到农业生产,鄂伦春族都有哪些特色民俗

在广袤的大兴安岭山腹之间,一直生活着一个神秘的民族,这就是热情豪迈的鄂伦春族。“鄂伦春”的意思就是“善于使用顺路做交通工具的人”和“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俄罗斯族的祖先就一直生活在大兴安岭森林之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狩猎生活。

一提起狩猎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有这样的一个印象,穿着兽皮衣做的衣裙,正在拉弓射箭、蓄势待发。鄂伦春人就过着这样的游猎生活,他们祖祖辈辈都以狩猎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过着原始社会生活,随着国家对鄂伦春族的重视和民族的逐步发展繁荣,如今的鄂伦春族已经拥有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和家用设备,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鄂伦春族是一个人口数目较少的民族,主要生活方式是采集野果、松子、菌菇和打猎。“风驰一矢山腰去,猎马长衫带血归”就是鄂伦春族人们每天的生活状态,他们世世代代就靠着一把弓箭、一匹烈马穿梭于广袤的大森林里,鄂伦春人每天都要去狩猎,日出月落、岁月更迭,几百年来不变的生活方式,彰显着鄂伦春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理念。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鄂伦春族发展历史与文化渊源

鄂伦春族是一个真正的狩猎为主的民族。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森林里,在有猎枪之前使用弓箭来狩猎,鄂伦春男子每天背着弓箭穿梭在大兴安岭的松香之中,层峦叠嶂的森林是天然的保护伞,鄂伦春人们就在这大自然的保护下不断发展传承,是一个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森林中的民族。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1.鄂伦春族的文化发展

我国拥有56个数民族,经历了几百年来的文化发展和传承,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鄂伦春族人由于经年累月的的狩猎生活,导致和其他民族接触较少,所以鄂伦春人自给自足却也相对封闭,长久以来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

鄂伦春语最早属于阿尔泰语系,但是从发音上还有一定的差别,多年的游猎生活导致他们的语言只有本族人能听得懂,最后也只能自成一派,人们将他们的语言称作为鄂伦春语。如今鄂伦春人们都开始普遍使用汉语,但鄂伦春语依然没有被遗忘。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2.鄂伦春族原始的生活方式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鄂伦春人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生活状态,以“族”为一个生活单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虽然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形成详细的分工,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特殊的任务,一般都是男子打猎女子刺绣。由于鄂伦春人主食以肉为主,主要生活方式就是集体狩猎和捕鱼。

鄂伦春族人们除了采集和狩猎之外,居住环境也别具一格。他们的住所称作“仙人住”,是由树根和树干搭建而成的房屋,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他们会在屋顶盖上桦树皮用以遮风避雨,冬季上面使用兽皮能够保暖,这种房屋搭建速度快,不但冬暖夏凉而且居住环境也比较舒适,还能够随意拆卸,比较适合游猎民族使用。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3.鄂伦春族的婚姻制度

鄂伦春人虽然长时间处于原始社会生活状态,但是在婚配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鄂伦春人不能够和外族人通婚,大多数都支持本族人之间相互通婚,鄂伦春族男性和女性的地位相对比较平等。

鄂伦春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拥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但是只有男性才拥有财产的继承权。大多数鄂伦春人家庭生活由家长统一管理,几代人都生活在一个“仙人住”内,如果人口过多长子则在家的附近另外建立一个“仙人住”,这种方式只是换了一个居住环境,并不代表分家。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4.鄂伦春族特有的服饰

鄂伦春人男女都穿着肥大的袍子,主要便于狩猎时骑马。大多数人所穿的袍子都使用鹿皮或者袍子制作而成,服饰主要包括皮裤、皮袄、和皮袍,男性所穿的袍子的领口、袖口和下摆开叉的部位都有不同花纹的刺绣。

鄂伦春的女人比较擅长做帽子,冬季天气寒冷所以要使用袍子皮做帽子才能够起到保暖作用,男人外出的时候就会戴这种袍头帽,这种帽子的毛长而密,保暖性比较强,避免冬季外出的时候冻伤。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袍头帽是鄂伦春族特有帽子样式,将整个袍子的头去掉骨肉制作而成的帽子,戴这种袍头帽不仅能够起到保暖作用,还能够诱惑猎物,狩猎的时候可以降低猎物的防备心理。鄂伦春族女性则是用簪子做帽子,帽子顶端缝合各种各样的彩穗和装饰,让帽子看起来充满灵动性。

鄂伦春女性经常穿立领的大襟长袍,前后两侧都有开叉,便于日常生产劳动,避免外出的时候行动受约束,袍子的边缘使用金线镶边,这种服饰看起来非常美观而且厚实保暖,比较适合大山里潮湿寒冷的生活环境。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5.鄂伦春族面临的困境

作为一个长久以来生活在马背上狩猎的民族,鄂伦春人们已经习惯了上山打猎下、水捞鱼的生活,然而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鄂伦春族人们不得不像汉族百姓一样从事农业生产,首先鄂伦春族人们没有从事过农业种植和养殖工作,所以在开始做这一项工作时并不那么顺手,然而随着时间的改变,鄂伦春人将农业种植做的得心应手。

农作物缓慢的生长速度让很多鄂伦春男子更渴望上山狩猎,然而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鄂伦春人开始适应了现代人的定居生活,逐渐跟着汉族人学会了相关的农业知识,突破重重困难并逐渐适应了安稳的城乡生活。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鄂伦春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特有的习惯和民俗风情。鄂伦春族有一长时间生活在大森林中,所以在饮食方面以肉食为主,冬季由于狩猎比较困难,所以妇女们就会提早采集野果和野菜,用于度过冬季最寒冷的时段。

1.鄂伦春族以肉食为主

长久以来的狩猎生活使鄂伦春人的饮食以野兽的肉类为主,男人们外出狩猎之后满载而归,就会将打回来的猎物放在火上烤。将内脏处理干净之后,把大块的肉插在木棍上,再放在篝火上烤熟,这也是鄂伦春人最常见的一种饮食方式。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鄂伦春人在制作饮食的过程中,喜欢将大块儿的肉直接放锅里煮熟,然后再放一些野葱花和食盐,大概煮上一个小时就可以食用。由于狩猎生活影响使鄂伦春人逐渐习惯于生吃,就是直接将猎物狍子的肝和肾除去血水清洗干净之后,直接放盐进行腌制,切成小片之后就可以放在餐桌上食用。

鄂伦春人还喜欢吃烤鱼、炖鱼、鱼干等食物,将新鲜的鱼打上来之后直接放在火上烤,烤到八分熟之后再去除内脏和刮鱼鳞,这种制作方法保留了鱼特有的鲜味儿,食用起来极具民族特色。炖鱼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直接将鱼切成小块之后放在水里煮,待食物上桌之后直接蘸盐水吃。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2.鄂伦春人采集食物和野果备用

常年生活在大山里的鄂伦春人并不是每天都能够捕捉很多猎物,在食物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就会大量采集野菜和野果充饥,他们将采回来的柳蒿菜晒干,这种柳蒿菜存放时间长,晒干之后可以在冬季食物缺少的时候食用,用水直接将柳蒿菜煮熟了食用。

在大兴安岭一望无际的森林中,由于树种繁多野果数量和种类也相对较多。秋季鄂伦春人会采取大量的野果,他们采集很多松子、李子以备食物短缺的时候食用,用山间的野果子煮粥和营养价值比较高,还具有美容护肤的效果。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3.鄂伦春人喜欢吸烟

由于常年的狩猎生活使鄂伦春人倍感疲惫,所以鄂伦春人喜欢吸旱烟,在当地也不论男女都有吸烟的习惯,最初鄂伦春人会自己制作旱烟袋,并且在自家门前都会种着大面积的旱烟叶。后来随着和外界人们交流较多,纸烟也逐渐成为鄂伦春人的必备用品。

4.鄂伦春人的交通工具

鄂伦春人居住在大森林里,所以其交通工具也比较原始。人们外出狩猎的时候都会骑马,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养马。后来随着大雪封山季节时间明显延长,在追捕猎物的时候可以选择滑雪板或者雪橇,也有的人会直接使用狗爬犁来运输猎物。

鄂伦春人比较善于使用和制作各种交通工具,夏季使用狗爬犁或者马来运输猎物不太现实,鄂伦春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制作成了桦树皮船,这种交通工具在狩猎和运输猎物方面都比较省力,游猎民族在搬迁的时候也会使用桦树皮船来运输物品。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近几十年来鄂伦春人的交通工具逐渐发展和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鄂伦春人基本上都过上了定居生活,家家户户都购买了小型拖拉机或者汽车、摩托车,鄂伦春人不在因为交通不便而犯愁。

大山里的少数民族注重礼仪

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鄂伦春人一直继承者特有的文化习俗和礼仪习惯,他们对同族的人或者外来的客人都非常尊敬,鄂伦春人热情好客,他们会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来招待远道而来的宾客,以诚相待、以礼相待。

1.鄂伦春人的礼仪习俗

鄂伦春人虽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里,但是拥有最诚挚的礼仪和敬老爱老的习俗。鄂伦春人非常尊敬老人,晚辈们每次见到长辈或者年老的族人是都要请安,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屈膝的方法来向长辈请安。

兄弟姐妹之间互相见面也要相互问候,以表达对他人的尊敬。鄂伦春年轻人在外面骑马捕猎的时候,如果遇到长辈也要下马请安,这也说明鄂伦春人比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鄂伦春人还有一种磕头请安方式,就是在每年的祭祖或者节庆期间,遇到族里年迈的老人就要通过磕头的方式来请安,以示对老人的尊敬。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2.与众不同的节日庆典

鄂伦春族传统节日种类并不多,他们比较重视春节和篝火节。春节对于鄂伦春人来说是非常喜庆的一个日子,大家都会围坐在篝火旁诉说着这一年来的狩猎成果,春节主要用于庆祝丰收,也是这一年生产生活的总结。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族的篝火节。这也是鄂伦春族特有的一个民族节日,节日期间鄂伦春族的男女老少会盛装打扮,年轻人围绕篝火载歌载舞。篝火节主要是表现鄂伦春族人们对火神的崇拜,这代表游猎民族对火独特的敬意,因为有火才结束了他们茹毛饮血的生活,火赐予他们健康、赐予他们幸福和希望。


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现在依然以打猎为生吗?其有哪些民俗风情?


结 语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比较独特的一个少数民族,一直都生活在大山里过这游猎生活,然而却拥有其特有的生活习俗和礼仪方式,长时间封闭式生活并没有让鄂伦春族人们对其他民族的人和事产生排斥心理,相反他们更加热情好客、热情奔放,拥有博爱的情怀。

鄂伦春人们以其坚强的生活态度和坚韧的毅力,让民族文化逐渐发展和传承,并且一直拥有感恩的心。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变迁,鄂伦春人逐渐和汉族相融合,学习汉族的生产生活和语言知识,也为鄂伦春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查干姗登 《论狩猎民族的身份分化——以鄂伦春族为例》

瑜琼 ,丰收《试论鄂伦春等北方狩猎民族神话中的崇熊意识》

白梅 《浅谈鄂伦春族服饰》

唐戈 《鄂伦春和鄂温克:从狩猎民到农民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