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繼德回鄉扶貧記

“既然老百姓相信我,願意跟著我幹,就要讓大家增收致富得實惠,我一個人致富不算富,大家致富才是富!”這是隴上鄉村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武繼德回鄉創業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創業成功後,他沒有忘記鄉親,通過努力,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

今年40歲的武繼德出生在民樂縣南豐鎮黑山村,上世紀九十年代,在蘭州學習電力學專業畢業後,搞過物流,開過超市。2005年,他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精明強幹,成為了蘭州市三家超市的老闆。

武繼德的小日子越過越紅火,但每年過年回家,看著自己家鄉發展緩慢,他心中總不是滋味。“在外千好萬好,始終不如家裡好。”在他看來,儘管工作的城市高樓林立,但畢竟不是自己的家園。

201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民樂縣政府出臺優惠政策招商引資、鼓勵創業的消息後,武繼德便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

2013年,經前期準備,他建起了10間標準廠房,引進了1條麵點生產線,招聘14名熟悉傳統麵點製作的留守婦女開始了“鄉村饃饃”的製作。

通過幾年的發展,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已開發了饃饃中式麵點、飲用水和野生酸刺果汁三個系列產品,多達41個品種。

當了解到家鄉黑山村是建檔立卡貧困村,一部分鄉親還沒有擺脫苦日子時,他依託種植、加工、銷售的產業鏈條,把黑山村的貧困群眾緊密聯繫到產業鏈上,在加工廠吸納了30多名群眾穩定就業,採用“錯時入農,兼顧農忙”的就業機制,讓農民上班的同時還可以照顧家庭和抓好農業生產。

同時,在小麥種植基地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發展富民產業,每年按時足額髮放工資100多萬元,帶動周邊群眾平均增收上千元。由於隴上鄉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吸納了29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企業也被民樂縣認定為扶貧車間。

黑山村的徐秀蓮,因丈夫身患心臟疾病一直無法務農,一家的重擔都壓在她身上。

“以前家裡沒有啥收入,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自從來到廠裡上班,工資從最初的1800元,漲到現在的3500元,日子慢慢好起來了。2017年,我們一家成功脫貧摘帽。”徐秀蓮高興地說。

回顧武繼德創業歷程,從當初的創業致富能人到如今的扶貧車間公益人,他實現了個人的創業夢想,也擔起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如今,他肩負的不再是自己、家庭的希望,更多的是整個村、整個團隊的期望。

“隴上鄉村農業科技公司也不再是一個只生產‘鄉村饃饃’的作坊,而是成為了助力群眾增收致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加油站’。”武繼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