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般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拘泥于任何经典

在喧嚣的世界里品一品禅宗智慧,再从世俗的智慧升华到般若,让一颗躁动的心安静下来,看清自己的分别心,从最根本上明白自己,知道自己,从而更合理的生活着。这是学习禅宗般若智的大方向,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晓得的事情。

传说禅宗是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以心印心,迦叶得了这样的法,这一独特的派系因此孕育而生。这一派系的思想非常独特,说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这是什么意思,怎么就“别传”了,怎么就不立“文字”了,一起共同的探讨下,了解其中精髓,明白古人的智慧,明白自己的心。

禅宗般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拘泥于任何经典

凡是有语言,有文字,那就是“教内传法”,我们从小接受知识,信息,在人世间学习各种各样的事情,大多数的知识都是别人“教”给我们的,而这个“教”的媒介是“文字”和“语言”。文字和语言的好处是有逻辑,严谨,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但同时人们的自然天性也被这些文字和语言束缚住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会限制于这些文字和语言中。用教内的方法去学习,人们能得到很多知识,但是不能升华为智慧,更不用说比智慧还要高一个层次的“般若”智慧。

尤其是如今这个年代,信息通讯非常发达,互联网上每天都有无数若干的信息干扰着人们的判断,让人无法应对。我们的思维被这些看似有道理实际上根本不适用的语言文字牵制住了,人们会有代入感,会把自己放在那个情景当中进行对比,对于这样的事情,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找出应变的方案,否则只能随波逐流,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现象。

禅宗般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拘泥于任何经典

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看似蛮好的,实际上从本质上来讲是在造很多业债。人们没有办法肯定的说自己表达的这些概念,这些主张一定是对的,是符合真理不会变化的,大多数的人一天一个变化,知识也在实时更新,科技时代变化最快的是人心。这是“教内传法”的根本弊端,虽然造就了很多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本质上却很“虚”,一旦到达临界点,物质生活接近饱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将崩溃。

教外别传,是不拘泥于文字和语言,不拘泥于表面现象,从最根本处着手研究,从而获得更加合理的方式方法。这个就是佛祖拈花迦叶微笑时传的“法”。这种“法”直指人心,外界的所有现象,所有动静都不拘泥,什么事情都可以借鉴,但是不把这些文字语言当成唯一标椎,以一种融合的心态去面对,这种“法”更加具体,这是包容前一种“法”的“法”。

禅宗般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拘泥于任何经典

这种“法”以心印心,就像打印复制一样,完完全全地明白了。比方说一个人学习某个知识,一段时间后,要进行考试,有笔试和面试两个方面。笔试时那代表你有没有掌握这个知识,而面试时就看你所掌握的这个知识和老师掌握的知识契合不契合,若是契合,那么就是以心印心,不拘泥于那些表面的文字和语言,真正掌握其中的精华,从而能以一个更加宽阔的视角来看待周边的事情。

因此做个总结,教内的法是文字和语言,这是基本,也是大多人一生都需要做的事情,但是需要注意,当我们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学教外的法,不拘泥于文字,从而让自己的心能透过表面看到本质,才能更从容的生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