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隱藏的法律風險你知道嗎?

|來源-《知識經濟》雜誌

|作者-陳杰

隨著社交電商的爆發式增長,市場的發展遠遠快於法律制度的配套完善,讓相關的市場監管也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模糊地帶。因此,我們一方面看到無數社交電商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一方面又有花生日記、環球捕手等知名平臺不斷被曝出違規受罰的新聞。

那麼,在市場監管機制還不完善的情況下,電商平臺的哪些行為可能踩了紅線,哪些運作模式純屬“裸奔”?本刊就此採訪了在該領域有相當實踐經驗的湖南理曜律師事務所社交電商專業律師團隊,他們為我們解讀社交電商平臺目前主要面臨哪些顯而易見的法律風險,並進一步解讀應該怎樣看待和麵對這一風險。


1、社交電商普遍存在法律風險


《知識經濟》:你們怎麼看待社交電商行業目前在中國的發展?

理曜律師:其實社交型的商業模型一直廣泛存在,從直銷到微商,再到社交電商,甚至電商直播,特別是當社交商業模式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後,顯示出社交屬性與網絡商業的高度契合,以至於社交電商將毫無疑問地成為世界商業的主流發展方向。


《知識經濟》:為什麼這麼有優勢的一個產業發展方向還會面臨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法律風險呢?

理曜律師:原因很簡單,在法治社會任何領域都將面臨法律風險,尤其是新生行業,這種運營模式相較於傳統商業模式較為複雜多變,其中涉及到的法律行為非常多,但是卻又沒有專門的一部法律來約束和規範它,那麼就只能由現行的法律來約束,這樣就讓很多行為都處於模糊地帶。

另一方面,有的商業平臺本身就是趁著社交電商的紅利期野蠻生長,這必然會迎來更加嚴厲的市場監管。未來這個市場一定是個大浪淘沙、越漸規範的過程,剩者為王。


《知識經濟》:2019年我國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這對行業的監管沒有用嗎?

理曜律師:當然有用,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是一些非常基礎的,或者說指導性的意見,特別對於社交電商這一塊具體市場運作中的很多細節和敏感問題,並沒有非常明確的規定。


《知識經濟》:目前社交電商主要面臨哪些方面的法律風險呢?

理曜律師:中國社交電商領域普遍存在宣傳內容及運作模式兩方面的違規風險,前者可能行政違法,而後者更容易涉嫌犯罪。


《知識經濟》:宣傳內容的法律風險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理曜律師:我認為主要涉及官方宣傳、市場人員宣傳和主播宣傳三個方面,這些內容都必須要符合《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官方宣傳是指平臺官方的宣傳內容,包括辦公室、官方網站、App、宣傳冊等內容,以及對外的產品包裝和廣告宣傳,還有就是官方組織的會議、教育培訓展示的內容。

然後是市場人員宣傳,市場人員很多時候並非公司員工,大家是合作關係,因此很多平臺在這方面疏於把控,但市場人員的自行宣傳,比如朋友圈發圖文、客戶交流、產品演示、功效介紹,以及和其他品牌產品對比等都有可能違規甚至違法,而且都有可能追責到平臺。

主播宣傳其實是市場人員宣傳的一種特殊方式,只是現在它已經是最令人矚目的部分,也因此最容易招來法律風險。此類案例眾多,可以說隨便打開一個帶貨直播,我們都可以聽到涉嫌違規的語句,比如用“最佳”“肯定”這樣絕對性的字眼,或者進行誇張的功能性描述,這方面完全沒有得到廣大直播平臺和人員的重視。

以上風險可能會引起投訴以及監管部門的處罰,從而影響公司商譽,造成經濟損失。事實上,目前投訴和處罰已經在到處發生,只是處罰的力度還不夠大,因此大家還沒引起重視。


《知識經濟》:運作模式的風險主要指哪些方面呢?

理曜律師:就是涉嫌傳銷的風險。實際上,對於社交電商的定義,很多圈內人認為有發展人員組織網絡的電商才叫社交電商,比如你在淘寶、京東開店,那只是把傳統店鋪擺在了線上,並沒有社交屬性,因此不叫社交電商。

因此,社交電商某種意義上是繼承了直銷的人員倍增制度,從微商這樣一步步沿襲而來的,很多社交電商平臺的底層佣金制度就是“三級分銷”,而按照《直銷管理條例》《禁止傳銷條例》和《刑法》有關“組織領導傳銷罪”的規定,社交電商普遍採用的三級分銷的方式已經構成違法甚至涉嫌犯罪了。

有人可能認為,我不是直銷公司就可以不受《直銷管理條例》的約束。那就大錯特錯了!雖然你不是直銷公司,但是你的行為一旦觸犯了《禁止傳銷條例》和《刑法》的規定,毫無疑問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沒有拿到直銷牌照的企業涉嫌傳銷就相當於在“裸奔”,將面臨比拿牌直銷企業更大的風險。

傳銷在中國一直是個很敏感的詞彙,傳銷行政違法可能會導致公司面臨鉅額的罰款,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花生日記,一紙罰單讓公司上市計劃破滅。如果涉及傳銷刑事犯罪則形勢更加嚴峻,可能會讓公司管理層、經銷商都身陷囹圄,比如微商界的呂家傳、一吃黑,都是整個公司被立案調查,現在公司也基本不復存在了。


2、內外兼修才是防控之道


《知識經濟》:那麼社交電商平臺有沒有辦法來避免這些法律風險呢?

理曜律師:談到這個問題我們想先明確一下,沒有哪個企業可以完全規避所有法律風險。企業維護自身權益,爭取自身利益的法律行為是隨時都在發生的,因此所有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法務部門,網上也有很多大公司的法律糾紛與負面消息,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我們要盡力避免法律風險的出現,或者說讓這種風險儘量可控。

作為社交電商企業來說,規避風險的最佳方式是“內外兼修”。對內來說,一個企業的法律關係可能包含管理、營銷、產品、財務等各方面,但我們最看重的因素,也是企業家們最應該看重的因素就是“合規”,因為企業一旦在合規上面沒有重視,那可能面臨的是滅頂之災。

因此,千頭萬緒,只要做好合規,避免企業運營中的硬傷,再來面對那些不確定性因素,那就完全可以遊刃有餘了。

企業的合規運營是企業管理者必須要盡到的管理義務,主要體現在:公司內部有沒有對虛假宣傳的監察機制,有沒有對不規範運作的追責機制,有沒有崗前培訓機制。此外,我們與直播員、經銷商的法律關係、主體結構是如何設計的,這些都是降低企業風險的一套系統。我們律師事務所根據長期服務客戶的實踐,梳理出一套企業內部合規管理的整體防控體系,大家可以參考下表:

社交電商隱藏的法律風險你知道嗎?

《知識經濟》:社交電商具體存在哪種類型的風險呢?

理曜律師:最典型的就是上面所說的涉嫌傳銷。

很多從事社交電商的朋友整天絞盡腦汁地思考怎麼進行模式創新、產品細分,根本沒考慮過自己的平臺可能涉嫌傳銷。但事實就是這樣,不管是發展會員還是團隊長,不管是叫代理還是經銷商,名稱不能規避實質的風險,只要採用了類似三級分銷的制度,就有可能被定義為傳銷。

在是否存在法律風險的問題上,人們普遍存在很多誤區,比如究竟多少層才算“涉傳”,還比如什麼涉嫌違規,怎樣又涉嫌違法,這些都是需要用專業知識去糾正的。

正因為有關“涉傳”案件的界定模糊,所以每個地方監管部門對此類商業活動的認定標準、甚至對待目的都是大相徑庭的,這些都造成外事工作的複雜性。比如,根據我們律所的案例大數據分析,各地對界定傳銷的尺度不同,一般來說呈現沿海地區比內地松、經濟發達地區比欠發達地區松的現象。但社交電商和直銷一樣,都是通過網絡全國發展,很難進行地域限制,就會在很多地方存在更大風險。


《知識經濟》:企業如果遇到法律風險,應該怎麼去解決呢?

理曜律師:我認為主要還是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來做。首先,社交電商企業應該視具體情況建立自己專門的媒體、外事和法務機構;其次,需要藉助外腦,就像專業的媒體、外事公關機構和行業律師事務所等。


《知識經濟》:這樣的專業機構有什麼優勢?

理曜律師:專業的機構因為接觸的人多,經手的案件多,法理研究比較深入。針對具體的案子,企業應該選擇怎樣的處理方式才是最直接有效的,這一切都來源於豐富的經驗積累和嚴謹的法理功底。

我們不希望企業家朋友們在打官司的時候才想到我們,通過合規的運營讓企業降低法律風險,避免違法犯罪的情況發生才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真正睿智的企業家應該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事實證明,企業把重心放在事前的合規運營層面上,比企業把重心放在事後如何去處理案件上,性價比要高得多。平常增加的一點運營成本,換取公司長遠健康的發展,我相信任何一個企業家都會算這一筆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