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成長札記(1)從不曾改變焦慮,只需要和它待著

這篇文章很私人化,純粹就是我和你們——我的朋友們隨便聊聊。也許會對你有一些啟發,也許沒有,所以,不是我平常寫的乾貨文或者觀點文哈~

聊什麼呢?就從我的"頹廢"說起吧。

如果非要讓我對過去的四個月做一個總結,找兩個關鍵詞,那我會選擇"焦慮"和"頹廢"。後臺常收到一些私信,大部分人都是客氣的稱我為"唐糖老師"。其實從我的角度來說,這種稱呼讓我惶恐。

事實上,在我過去一年寫的100多萬字裡,全都有我自己的影子——這簡直是廢話,任何人的寫作不都得打上他自己的烙印嗎?額~我想說的是,我就活在這些文字裡。這些文章不僅是我的知識、認知、觀點,同時我也是其中的很多主人公。這是一個秘密~"我朋友"有時候就是我自己。

所以,看似我寫的是邏輯嚴謹的觀點文,其實我寫的也是故事。我的故事。


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成長札記(1)從不曾改變焦慮,只需要和它待著


【01 我的故事】

我走上這條路純粹是誤打誤撞,後來有人讓我分享我的"成功經驗",我都如芒在背。翻看我最初的文章,它們的統一標題是:雞毛蒜皮N。

是的,我最初寫文章,就是因為我立了一個"連續寫作100天"的flag。而我所寫的"雞毛蒜皮"就是我學習之後的體會——我只是把我日常所想的,用文字表達出來了。說起來,那可真的是"我手寫我心"。

最開始寫在qq空間裡,甚至直接把word文檔丟到我所在的心理群裡。我朋友"慧眼識珠",堅持說我寫得好,讓我發佈在"更大的平臺",我半信半疑,對這件事不上心,甚至還覺得註冊賬號很麻煩,不如直接往群裡扔word省事.....

現在回想起來,如南柯一夢。

人其實就是這樣,當你越沒有目的,越單純,就越專注。

其實找出我焦慮和頹廢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慾望。

當然,作為一個學心理的人來說,我不會將這個話題就停留在"慾望"二個字上。這還不夠深。


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成長札記(1)從不曾改變焦慮,只需要和它待著


【02 初識"真相"】

我的老師曾經說過我"元認知能力強"。人的能力有很多種,比如時間管理能力等等。當時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老師讓大家看看自己,哪些能力比較強,哪些比較弱。大部分人都對除"元認知能力"以外的能力更熟悉,比如時間管理能力、專注力等。但唯獨不太理解什麼叫"元認知能力",在老師解釋之後,大家恍然大悟,說:這個能力我好像不怎麼具備。

與大多數人相反,我別的能力都很弱,唯獨元認知能力比較強。

所謂元認知,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抽身事外、退一步觀察和思考的能力。類似於我們說的"自省能力",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一直自鳴得意,後來學習的越深,我逐漸明白,不是我多優秀所以具備元認知能力,而是因為我的心理防禦機制是隔離,所以才有了這個能力。

懂得之後,我悵然若失。

類似的例子,還有一個。在共同學習心理的人裡面,我是公認的佼佼者。很多人學了好幾年,領悟的還不如我深刻。對此,我也一直洋洋自得。將其歸結為自己悟性高、聰明。

直到後來,隨著學習的深入和自我認知的更深刻,我逐漸明白,不是我聰明,而是因為我"受傷"比別人輕,自然顯得療愈比別人快,從這一點,我還引申出一個"真相":我一直耿耿於懷我的原生家庭怎麼傷害我,怎麼使用了錯誤的方式對待我,其實也是"只緣身在此山中"——我無意識的誇大了自己的感受,而遠離了真實。

在我的文章中,我總是不斷的引用托馬斯摩爾的那句名言——治療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拉近他與真相的距離。這正是因為我自己的感悟實在是太深了。

當然,關於"真相"的理解遠不是原生家庭這一個話題,事實上,很多道理的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在我看來,其實就那麼多內容,只是換了不同的說法,但內核就那麼幾個,其中之一就是"真相",這兩個字可以衍生出無數的話題和現象。

一通百通。當一個人從一件事打開一個切口,就像打開了整個世界的大門。

扯遠了——愛跑題是我一貫的毛病,這個習慣在寫了一年頭條號之中被刻意糾正,但是本質上還是很難摒棄。話多屁稠。

我說這些的目的,是想表達一個意思,就是認知是沒有止境的,而人的心態,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認知的基礎上。

以上兩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讓我逐漸看到了自己的自戀(同時也是自卑),看到了自己想要維護什麼,也看到了更多的真相。如果說一開始的謙虛是一種虛偽,那麼越往後,我的所謂謙虛,其實就越是我真實的認知。

原來真相和想象之間,差了二萬五千裡。


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成長札記(1)從不曾改變焦慮,只需要和它待著


【03 一輩子如影隨形的自卑,恐怕也只有和它待在一起了】

我是一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悲觀是我一貫的應對模式和人生的底色,我是自卑的,這是我的人生底色,我想無論我怎麼擦拭,黑的也變不成白的。樂觀,是我的選擇。我很早就發現自己身上一個奇怪的矛盾:雖然我骨子裡非常悲觀,但是似乎總有那麼一點點不甘心,當我被打入谷底的時候,常常能夠觸底反彈。

這其中頗具哲思。比如觸底反彈,這本身就包含了哲學的藝術。除此之外,它還包含人性,人天生的韌性、生命力,決定了我們生命的韌性。

所以,事情糟透了的時候,往往是我最鎮定的時候。當然,也許這又是"隔離"這種防禦機制在發揮作用。

我一直在生活在類似的這種矛盾中。在我的記憶裡,似乎我很難平靜,而且也會不由自主的選擇戲劇化的人生。

生活在心靈的矛盾之中,是很痛苦的感受。我經常覺得自己分裂,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喜歡什麼,甚至到底是什麼。無形之中,我反倒陰差陽錯的不斷思考人生的基本哲學三問: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

這也是我"學的比較快"的原因:只有你之前真正思考過、體驗過、困惑過,才會體會頓悟,體會撥雲見日的晴朗。

所以,矛盾或分裂,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

答案是,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它的"好與壞"都像硬幣的兩面,始終和你待在一起,如影隨形。

任何事都是如此。

所以,後來我逐漸明白——至少在意識上明白:很多事其實無解,和它待著就夠了。

這種樸素的哲學觀在學了心理之後,有一個更專業的術語,叫做"接納"。


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成長札記(1)從不曾改變焦慮,只需要和它待著


04 窘境

接納太難了,你別看現在隨便一個人都會說接納。

又跑題了。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談最近幾個月在我身上發生了什麼,結果寫了這麼久,主題還沒切入。

簡單說一下吧,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在過去幾個月,我經歷了很多挫折,包括寫作上的挫折,比如我沒有繼續簽約、越來越獲不了獎、感覺自己被掏空,什麼也寫不出來,也包括情感上的挫折。當然,除去這些具體的挫折,最主要的,是內心的挫折。

很複雜。比如焦慮。我是一個很容易焦慮的人,焦慮到什麼程度?舉個例子。我原本的專業並不是心理,而是藥學。我之前的工作,是在一家500強的大型國企的藥物研發中心做項目分析。曾經有一次,我的領導派我去研發總部臨時幫忙,結果就這麼點小事,就讓我因焦慮而失眠。當然這背後原因很複雜,主要是我的心理問題。我恐懼換新環境(雖然外表看不出來,我看上去是一個十分健談甚至自來熟的人),討厭總部的人(主要是那裡離領導更近,讓我覺得會被監督),還有恐懼新任務——其實可以看出來,基本上底層的情緒都是恐懼。

所以我總是感覺到艱難。艱難是我的感受,比如臨時抽調這件小事,在別人那裡可能根本不會起什麼波瀾,但在我這,卻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做心理建設和內耗。當然,也許在別人眼裡事實並非如此:領導讓我去幫忙時,說預計這項工作需要一週時間,也就是說,我要在總部呆一週。結果事實是,我做了一天,不喝水,不吃飯,不拿數據線。一天做完。

我"驚人"的速度讓很多人瞠目結舌,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我這表面現象背後的心理掙扎。

除了我自己。

所以,從來不是這件事到底發生了什麼,有多恐怖、困難,而是我們的感覺將我們侷限於此。

比如我,100+的青雲成績,讓很多同行客氣的叫我一聲"青雲大神"——當然我知道這並非是事實,至少不是事實之全部。但是我這個所謂的"大神"在最近青雲受挫的情況下,迅速萎蔫。最直接的體現是,我甚至有點不敢寫,不知道怎麼寫,所以,一個月以休息為名,只寫了三篇文章,獲獎率為零,這是以前從未發生的事。

此外,在下個月即將上任的"新工作"——寫作營裡當助教老師,指導別人寫作這件事,我也極度的缺少信息。我不斷的對外傳遞一個信息:雖然我獲過很多獎,還有編輯找我出書,但是我不會寫,我從來沒學過寫作,沒拆過青雲,只是憑自己的感覺隨便寫的。

我清醒的看著自己,清醒的知道,我發出的這些聲音,雖然依靠於事實,但本質上卻是我遇到困難逃跑的準備。我的潛臺詞,是告訴別人和自己:我不行,所以我做不好是正常的,別對我抱太大希望。

"我不行",是我擦不掉的人生底色。

無論我表現成什麼樣,這種"我不行"的底色,已經牢牢的印在了我的心裡。

只不過,人總是會成長的,以各種形式。不管你承認與否,能否看見它,它都存在。——這也是一個事實。


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成長札記(1)從不曾改變焦慮,只需要和它待著


【05 沒變化?不,是自己以為沒變化】

我在即將過去的4月,花了一萬塊錢。

很多人不瞭解我的過去,容我簡單說兩句。曾經的我,是方圓百里叱吒風雲的"購物狂"。不管是在家還是單位,片內不管哪一家的快遞員都知道我的大名。甚至他們彼此相遇,也會互相點點頭說"又是那個唐糖的快遞啊?","可不,就是她。"

有人說是因為我有錢,有人說是任性,其實都不是,簡單說是因為我"有病"。具體什麼病就不細說了,否則這篇文章就沒頭了。總之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精神空虛、自制力差。

我曾經無數次發誓剁手,又無數次自己打臉。到最後,購物這件事也成為我的習得性無助的其中一項。

當我真正內心力量增長之後,我發現這個病不藥自醫了。雖然還沒有徹底根除,但是已經好了很多很多。

所以,前兩天當我沮喪的和我的好友說我"又犯病了"的時候,他堅持說"你已經比之前好很多",我沮喪的糾正他"是好一些",他又堅持說"不,好很多"。

他的這句話提醒了我。我退出自己三米遠仔細打量,最後承認他說得對,是我自己又一次自我批判,遠離真相——所以,習慣否定自己多麼容易,而接納自己,又是多難。

其實,不僅是購物這件事。別的事也是。

比如說焦慮。以前我是被它折磨的痛苦不堪,習得性無助,所以導致抑鬱情緒經常造訪。而現在,我還是痛苦,但是基本能維持正常的生活,生活曾一度被焦慮打破,比如最近二個月爆肥十幾斤,生物鐘紊亂,每天凌晨三點以後入睡....但經過調整,現在已基本恢復正常的作息,雖然還是胖了很多,但是精神狀態明顯好轉,臉色也從鐵鏽色,變成了蠟黃色。

再比如,以前我會徹底敗給焦慮,心理呈癱瘓狀。而現在我雖然覺得很難很難很難,但是還是在最後的底線,完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比如,有一家公眾號找我約稿,我從半個月前開始寫,一直到今天,才寫完了4篇(對方要的是一個主題系列,類似於專欄這種)。這四篇文章,其中前三篇,我是每一篇都反覆修改了不下十遍才勉強定稿,只有最後一篇是昨天寫了大半,今天簡單修改完成。

可是,你知道我之前的寫作狀態嗎?一篇6000字的文章,有時候甚至是8000字,我基本上在坐在凳子之前不構思,不選題,不列大綱,從我坐下才開始選題,到我寫完,一般三四個小時。發表時,我會從頭到尾看一遍,改改錯字,改改不通順的地方,然後就發表了。

改十遍?寫不出來?不存在的。

但是這一次,我不但拖稿一個月,而且還寫不出來。反覆修改,不是為了精益求精,而是因為寫不下去而做的拖延動作。

但是,無論如何,我在承諾的最後時間,寫完交上去了。

還有關於我出版書的事情,今天也鼓起勇氣問了一下編輯,得到了還算不錯的反饋。這件事其實用的都是以前的舊稿,我真正花時間整理彙編,其實滿打滿算,一共有十天左右。短短的十天,我幾乎一天只睡二三個小時(嚇的),就在過年這段因肺炎被隔離的日子。

我一個人坐在屋裡,從早寫到黑。肩膀上綁著鹽袋,胳膊上貼著膏藥。

我的焦慮有多深,交稿就有多快,出版社的編輯也嘖嘖稱歎,因為我比規定時間早了整整一個月交稿。


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成長札記(1)從不曾改變焦慮,只需要和它待著


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成長札記(1)從不曾改變焦慮,只需要和它待著


【06 接受真實,接納自我】

連跑題帶囉嗦,寫了這麼多,我到底想說啥?其實我寫這篇文章源於下午和一個朋友的對話。

不管是公眾號還是出書,都是今天下午收到的還不錯的消息。於是我和好朋友有了一次簡短的對話。

我先是把聊天記錄發給他,讓他知道今天發生了什麼。接著他說:"這個公眾號還不是那麼急功近利,他們認可你的行文方式",他又說:"這些事都證明了你的實力是被認可的"。

我接著說:"如果能在青雲上再給我一些信心就好了。",我想了一下接著說:"目前這個階段,我的信心還是來源於外界,而不是自我的精神內核"

他說:"如果某一平臺,或者一部分人不喜歡你的文章,你就沒實力了嗎?"

我說:"理論上不是,但是在內心深處無法建立這種感受性的自信,而更多的是來自道理上的信心。"

他說:"慢慢積累信心"

我說:"成長就像螞蟻"。

我猜,他可能沒聽懂我最後這句話,不過不要緊。我自己知道就行了。

成長就像螞蟻搬家,好慢好慢。在成長的漫長道路上,我大大小小的"悟"經歷過很多次,今天,只是其中的一次。

當我說出:"目前這個階段,我的信心還是來源於外界,而不是自我的精神內核"這句話的時候,我清晰看到了自己對真實的接納。是的,這就是我的現狀,我學習和自省了很久,但是我骨子裡的信心還是沒能建立起來,而只是在建設中。

它需要我繼續行動,用更多良性的反饋來激勵它成長。它還需要我不斷覺察和自省,不斷的看到自己的焦慮,被慾望裹挾、恐懼失敗、追求完美、怕輸不敢挑戰離開舒適區。

其實我的現狀怎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不能接受它如其所是。

接受它,就是接受我自己。很多時候,允許自己和某種被習慣於評判的狀態共存,就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從我下午接收了兩位編輯的正向反饋之後,自己的心情也變好了一些——從這個現象看,我的確在樹立真正的信心,構建內心力量方面還有很遠的道路要走。我的大方向是追求內在的力量和內心的成長,但的的確確在當下這個階段,還經常受到外界情況的干擾。這個階段不能迴避,也沒必要自責評判,坦然接受就好。

這話說出來容易,但是做到卻很難。不管我是怎麼樣的,時間都會照舊流逝。我的成長,就像螞蟻搬家一樣,在慢慢的、慢慢的進行。


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成長札記(1)從不曾改變焦慮,只需要和它待著


【寫在最後】

這是一篇漫無目的的純個人化的記錄,在寫作過程中,我充分發揮了自己一貫"無主題,愛跑題"的風格,但是寫的過程還算順暢,只是後期因為其他事被迫中斷了。包括現在,也是一心二用。

寫完未改,就打算這樣直接發出來。一個自我記錄,要求那麼高幹嘛呢~

我覺得吧,不管你想不想,你總會成長。

不管你痛不痛,生活都不會搭理你。

生活沒那麼多痛,那麼多傷,也沒那麼樂觀,沒那麼美好。其實,如果一輩子能使勁做一件事——就是不斷的靠近真實,我相信,就已經比世界上99%的人成長的要好了。

瞧,我又在和別人比了。嗯,我的意思是,這是一條終生成長的路。


我是“有夢想的唐糖”,心理學的終生學習者與踐行者。歡迎關注,互動,點贊,評論,打賞...

你的評論,可能會成為我下一篇文章的主題~

我為自己寫作,而產生共鳴的讀者,只是剛好遇到我的“同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