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人是不是人才的三種境界

晚明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呂坤曾述過三種資質的人才,分別是:三等資質聰明善辯、二等資質磊落豪雄,一等資質深沉厚重;這段對人才的分類和分級受到了後世很多人的認可,併成為了一種識別人才的經典標準。正所謂:“聰明善辯出麒麟,磊落豪雄安天下,深沉厚重定乾坤”。

看一個人是不是人才的三種境界

曹操這類梟雄,算是磊落豪雄的代表;有魄力、能謀善斷,能籠絡一干人才為他辦事,成得了大事;司馬懿這種人則屬於深沉厚重的那一類,心思和謀慮都藏的很深,就像一個幽暗的深淵,佈局深遠,老到成熟,把天下都做成了自己的局;諸葛亮這類則屬於聰明善辯加上深層厚重的類型,聰明善辯是浮在表面的冰山一角,深沉厚重則是藏在內在深處的富礦。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成為聰明善辯,磊落豪雄或深沉厚重這三種人才之中的一種,但是卻不知道要成這類人才需要具備什麼能力、需要打破什麼障礙呢?

我們下面就來看一下,一個人在通往出類拔萃的接觸人才的路上需要打破的三道障礙

語言的障礙:

看一個人是不是人才的三種境界

舌戰群儒

一般人都無法突破自身的三大障礙:語言障礙、思考障礙和執行障礙,也可以理解為:說的障礙、想的障礙和做的障礙。

語言的障礙通常表現在三個方面:有一部分人既不會說也不會寫,因為你讓他們根據一個主題寫個千八百字的文章都完全是在為難他們,因為他們苦思冥想硬是湊不足那幾百個字,儘管他們腦袋裡面可能有很多想表達的東西,但是就是擠不出來,也說不出來;有的人能說不會寫,能說一個小時不停歇,但是要落到紙上,頓時就會出現一個鴻溝;有的人能寫不會說,寫出來可以洋洋灑灑幾千言,但是要讓他們當眾講演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知道,語言是人與人連接的重要工具,是組織別人和借用社會資源的關鍵要素,一個人如果表達能力不行,那麼他要成事,就會存在比較大的阻礙。

思考的障礙:

看一個人是不是人才的三種境界

如果講語言的障礙影響了不少人,那麼思維的障礙更是將人群完全的分成了兩類。很多人在思考力方面的確是存在障礙的,這導致了他們看問題往往膚淺的停留在現象層,其實思考力存在障礙的人主要是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1、不夠獨立,表現為總會依賴別人幫自己想問題,喜歡依附那些權威或者專家的觀點;

2、不喜歡思考,這就導致思慮比較簡單,一個人如果喜歡思考,凡事都喜歡問為什麼,那麼他看問題就會深入很多;

3、不會使用思維工具,兩千多年前荀子就講過“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這裡所謂的“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意思就是那些聰明厲害的人並不是他們真的是天生異骨,而是因為他們善於使用工具而已。同樣的思考力很強的人也無非是因為他們比較善於總結和使用那些思維工具而已。什麼是思維工具呢?比如說哲學家和思想家們就經常使用“分析、綜合、演繹、歸納”這四種神奇的的思考工具,當然還有諸如“形式邏輯、數理邏輯、辯證邏輯、系統邏輯”等等邏輯工具也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說,本質而言掌握世界的人僅僅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工具,如此而已。

一個人如果有了足夠的思考力,就會慢慢變得有了思想,思想會讓一個人變得深沉厚重起來,如果再有磨礪和鍛鍊,就會成為一個不錯的人才。

執行的障礙:

看一個人是不是人才的三種境界

執行這件事,並不是說你自己一個人去幹就行了,對於一個傑出人才的要求往往是你能夠協同和組織其一個團隊,在知人善用的基礎上,排除各種困難、阻礙和分歧,成功的完成一個既定目標。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你是一個有足夠意志力的人,你有足夠的執行的魄力和凝聚力,而這些往往這就是一個磊落豪雄的人所擅長的。一個人磊落豪雄之人往往具有一種天然的領袖魅力,會有很多人很放心的追隨他,和他一起做事。曹操這樣的人身上比較明顯,哪怕是古代的身材矮小的拿破崙,又或是當今的一些商界領袖如孫正義或者馬雲這樣的,他們身上都具有磊落豪雄的氣質。這就是為什麼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見了馬雲之後對馬雲說“怪不得你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有這樣大的事業,你確實有這樣的氣概,有這樣的霸氣在裡面,”。成一人之事,專心即可,成萬人之事,那就得有一種足夠的意志力和氣魄方能夠達成。

人才的輕與重:大器晚成

看一個人是不是人才的三種境界

如果一個人能言善辯,那麼一般人人都會比較認可他的,都會覺得,一個人能說會道、聰明善辯,算是一個不錯的人才了。但是僅僅是能說會道的人往往是飄的,很那沉穩下來並且去有效的執行。多數人的聰明善辯只表現為能逞口舌之力,實際上思想水平和認知深度往往都不夠,這樣的結果就是儘管去實際的執行了也很容易出亂子。

一個突破了語言障礙的人會表現出聰明善辯的特點;一個突破了執行的障礙的人會表現出磊落豪雄的特徵;一個突破了思考的障礙的人,在他經歷了足夠多的人事磨礪,如孟子所講“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樣通過思想、行為和心智上面的多重打磨,這樣的人才會顯得深沉厚重,才可堪當大任。

看一個人是不是人才的三種境界

崑崙厚重

有的人少年得志反受到其殃,有的人大器晚成終顯其能,中國歷史上這樣的正反兩個方面的案例實在太多了。很多沒有經過多少挫折就順利成功的人,最後結局往往比較尷尬,他們駕馭不住自己的成功,因為因為心性、品格修煉不夠導致德不壓功,於是就飄起來了,行事乖張、判斷失準、行為荒誕,最後眾叛親離而導致失敗。所以古代很多智慧的領導如果看中了一個人才,準備委以重任之前都會給他一些歷練和打磨,甚至是打壓。很多賢才、很多很多商人、很多文藝工作者。甚至是很多演藝明星都是因為出名太早,最後壓不住,毀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