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朋友圈的“救命藥”變“催命藥”,這種藥你家可能也有……

據國家藥監局統計,我國每年有250萬人

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每年約有19.2萬人因藥害失去生命,死亡率高達7.68%

藥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

身體不舒服,也不能亂吃藥!

吃錯藥,後果很嚴重……

小心朋友圈的“救命藥”變“催命藥”,這種藥你家可能也有……

“我爸要不是聽信朋友圈的那些謠言,自己胡亂吃藥,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危在旦夕。”

重症監護室外,24歲的小張哭紅了眼。她的父親突發最兇險的主動脈夾層,卻聽信朋友圈裡的“保命指南”服下阿司匹林,沒想到傳說中的“萬能藥”不僅不“萬能”反而“奪命”……

小心朋友圈的“救命藥”變“催命藥”,這種藥你家可能也有……

9月29日深夜,小張的父親在家時突發胸痛,直冒冷汗。他突然想起之前看到的一條朋友圈微信,文中稱:

“心臟病發作在睡眠的時候,60%的人沒有再醒過來,但劇烈的胸痛足以把人從沉睡中痛醒。如果有上述狀況發生,立刻口含兩片阿司匹林讓它化開,然後喝一點水吞下可以救命。接著立刻聯絡急救中心,坐在椅子或沙發上靜候救護車援助,千萬別躺下……”

上面這段話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曾經在朋友圈氾濫?

然而常見的並不一定是對的。看看接下來的事情你就知道了:

張先生趕緊找到家裡常備的阿司匹林,吃下2顆後,沒想到症狀不但沒任何緩解,反而前胸後背出現一陣陣強烈的撕裂痛

小心朋友圈的“救命藥”變“催命藥”,這種藥你家可能也有……

家人見不對勁,立即撥打120將他緊急送醫。

醫生檢查發現,崔先生患的是兇險的主動脈夾層,而此時服用的阿司匹林不僅沒救命,反倒成了“奪命藥”——

大量的血湧入撕裂的血管,如同一顆“不定時炸彈”,夾層一旦破裂,瞬間就會斃命。

小心朋友圈的“救命藥”變“催命藥”,這種藥你家可能也有……


為什麼會這樣?

難道網上的‘保命指南’是謠言?

近年來,網上曾多次流傳阿司匹林可以用於心臟病急救的消息,事實上這並不準確,醫學講究的是對症下藥,不同類別的心臟病,採取的急救措施也不一樣。

小心朋友圈的“救命藥”變“催命藥”,這種藥你家可能也有……


目前常見致命的胸痛有三種,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和肺栓塞,三種疾病都會出現劇烈胸痛,患者自己很難準確區分,所以應在第一時間撥打120。而朋友圈裡提到的“心臟病”,應指的是以胸痛為典型表現的冠心病和急性冠脈綜合徵,僅僅是這三種胸痛中的一種而已。

小心朋友圈的“救命藥”變“催命藥”,這種藥你家可能也有……

未確診的冠心病患者突發心絞痛或心梗,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會有效

但對已確診的冠心病患者來說,發生急性胸痛應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每隔5分鐘共三次含服硝酸甘油片無法緩解,就應該及早撥打120

在醫護人員趕來前

患者到底是應該坐著還是躺著?

心梗、心絞痛的病人適合平躺著安靜等待,減少心臟的壓力。

小心朋友圈的“救命藥”變“催命藥”,這種藥你家可能也有……

如果合併有心衰的病人躺下後,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等症狀,所以心衰患者最好靠牆坐著,雙腿下垂。

服速效救心丸時,人要坐著服,站著含服會導致血壓下降,誘發暈厥,躺著含服則加重了心臟負荷。

保護心臟的10個建議

1、警惕壓力過大的幾個症狀。當一個人感到壓力時,身體會釋放減壓物質,所以一般的壓力對身體不會造成大傷害。但是當壓力過大或長期侵擾身心時,心臟就會被“壓”出毛病。如坐立不安、容易流淚、對日常的瑣事力不從心、比平常更加猶豫不決、食慾大減、注意力難以集中、睡眠受到干擾等。別把這些症狀不當回事,要及時採取行動為身體減壓。

2、警惕壓力過大的幾個症狀。當一個人感到壓力時,身體會釋放減壓物質,所以一般的壓力對身體不會造成大傷害。但是當壓力過大或長期侵擾身心時,心臟就會被“壓”出毛病。如坐立不安、容易流淚、對日常的瑣事力不從心、比平常更加猶豫不決、食慾大減、注意力難以集中、睡眠受到干擾等。別把這些症狀不當回事,要及時採取行動為身體減壓。

小心朋友圈的“救命藥”變“催命藥”,這種藥你家可能也有……

3、學會最佳的放鬆技巧。平躺,雙臂輕鬆地置於兩側,深呼吸幾次。接著收緊腳趾頭部位的肌肉,數三下,然後放鬆。按照該方法放鬆身體的每一組肌肉群,整個過程均要保持深呼吸。鍛鍊完畢後,深呼吸放鬆,然後慢慢起身。

4、多吃複雜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複雜碳水化合物富含澱粉和纖維,到達體內後可以緩慢釋放能量。全麥食品、穀類食品、糙米、燕麥片、蕎麥和土豆都屬於複雜碳水化合物。

小心朋友圈的“救命藥”變“催命藥”,這種藥你家可能也有……

5、別忽視自己的腹部不適。當心肌疲勞、受損、心律失常等情況出現時,心臟無法獲取充足的血液。此時,一些人不會表現出胸悶、胸痛的典型症狀,僅出現腹痛、消化不良、腹脹,特別是年輕人,應當注意。

6、運動比減肥更重要。經常鍛鍊的人,心血管發病率較低。如果“沙發土豆”每週抽3次時間跑上3200—4800米,就算不能減肥,患病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小心朋友圈的“救命藥”變“催命藥”,這種藥你家可能也有……

7、心臟有問題也要鍛鍊。有心臟問題的患者絕對不是運動的“絕緣體”,心臟會從運動中獲益。你所要做的只是尋求專家建議,挑選適合的運動,循序漸進地進行。

8、考慮服用他汀類藥物。他汀類藥物是近年來心臟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它可以影響膽固醇的代謝,能將危害較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20%—60%。此外,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小,能極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9、最好別喝酒。雖然適度的酒精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一般人很難把握酒量。酒精能直接損傷心肌,令心房擴大、干擾心臟的正常節律,造成房顫。

10、心臟檢查不能忽視。如果你的年齡超過20歲,沒有冠心病或糖尿病,則需要關注兩個重要的指標:血液中總膽固醇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一般而言,總膽固醇水平低於5毫摩爾/升比較理想,5—6處於臨界狀態,存在一定風險。如果超過6,那麼你就要採取降脂措施了。

小心朋友圈的“救命藥”變“催命藥”,這種藥你家可能也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