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協農業農村委組織長江禁漁和中華鱘保護工作跨界別考察

11月10日,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組織“長江禁漁和中華鱘保護工作情況”跨界別考察暨讀書活動。委員們登上“漁政31001”漁政船出海航行,近距離感受漁政人員工作狀況,瞭解相關工作情況,並集體閱讀有關專業書籍。

上海政協農業農村委組織長江禁漁和中華鱘保護工作跨界別考察

市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陸崢嶸介紹,長江入海口是長江洄游性魚類資源和定居性魚類資源的重要通道和集聚區,保護好長江口水生生物資源對恢復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陸崢嶸介紹,相關工作由“長江退捕“與“禁捕”兩部分組成,上海已實現長江漁船100%退捕,漁船100%建檔立卡,退捕漁民100%納入城鎮社保,率先完成了中央交給上海的退捕任務,長江上海段自瀏河口至東經122度線以內1107平方公里,捕撈行為已經絕跡。但相關研究表明,從此處向東延伸15分、大約2000平方公里的範圍對維持水生生物的多樣性也有重要意義。因此,國務院相關部門已在此劃定長江重點水域禁播保護區,並連續組織了3次專項行動。

“這部分既包含長江,又有東海,還是河口地區。”市農業農村委執法總隊總隊長夏龍平介紹,禁捕壓力主要來自漁船來源多樣化:既有合法的海洋漁船,也有外省市漁船“跨界非法捕撈”和使用電拖網的非法快艇等。“這就需要加強部門和地區聯動。”他認為,這是今後的“重中之重”,除上海加大巡查和打擊力度,還需要加強省際聯合執法巡查,共同監管。

市政協常委、上海市科技企業聯合會會長、上海奇士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奇鍾曾旁聽過鐵路法院非法捕撈的審判工作,對此領域有一定了解。他認為,要加大非法捕撈打擊力度,裝備必須精良。他建議集體提案,得到大家贊同。

上海政協農業農村委組織長江禁漁和中華鱘保護工作跨界別考察

市政協對外友好委員會副主任、市對外文協原黨委書記陸國星提出,生態保護是一項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不僅要通過禁捕來保護,還要有適當的修復措施,“否則禁捕做得再好還是沒魚。”市農業農村委有關同志表示,目前的確都在每年投放魚苗,但效果確實需要更準確的評估。

回程,委員們請專家講解中華鱘物種特性和保護現狀。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只在長江葛洲壩以下段分佈。長江口是中華鱘幼魚攝食育肥、適應海水環境的重要場所。“上世紀80年代,親魚估算在900到4000尾左右,目前每年進入長江的親魚不到100尾,去年只有20尾。”專家表示,2014年開始甚至出現監測不連續,說明親魚即使到達產卵場也可能不繁殖。

中華鱘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和文化價值。專家介紹,中華鱘是長江“旗艦物種”,其生存狀態對長江水生生物的未來趨勢具有指標意義。1982年中華鱘被列為葛洲壩救魚唯一對象,1983年全面禁止商業捕撈。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累計救護中華鱘3000多尾,提出並研發了設施化放流體系,在長江口中華鱘等珍稀瀕危物種搶救救護、人工保種、增殖放流、資源環境監測、生態修復、科學研究、科普宣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儘管如此,根據模型測算,中華鱘野外滅絕也是大概率事件,並且時間並不會很遠。

看似專業枯燥的內容,大家聽得格外認真。“生態沒有替代品。”當委員們瞭解到中華鱘種群活動對整個長江流域野生動植物生態具有重要且未完全明確的意義時,紛紛表示,“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絲毫不能鬆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