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快评」抚慰心灵也是筑牢抗疫防线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屈旌

在25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刘忠纯介绍,全省各市州至少开通1条疫情援助心理热线,建立定期反馈机制。

今年注定是心绪跌宕起伏的一年,尤其对于湖北人而言,本来都欢天喜地准备过年了,突然爆发的疫情,将原本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全盘打乱,许多家庭遭遇重大的困难和变故。有人猝然失去了亲人,有人因家人感染心力交瘁,长期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压力过载,一直封闭在家的民众惴惴不安,在一场重大的灾难和战斗中,每个参与其中的人,心灵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震撼和影响,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需要抚慰和帮助。

与病毒作战的艰苦战斗中,心理战一直是十分重要的阵地,对心理危机的干预,是与隔离和救治同时展开的。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都开设了医务人员“心理驿站”,及时开发了面对医护和患者研发的“强肺心理支持系统”,从官方统筹到民间志愿,心理援助的热线和各类社交群都积极服务,为求助者带去信心和希望;网络上面温馨可爱的漫画、乐观开朗的方舱广场舞,鼓舞人心的音乐和诗歌,让人沉浸于阅读的方舱书屋……种种饱含热情和善意的举动,体现了人文关怀,为防疫战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这场“战疫”能有今天这样稳定向好的局面,一件件“心灵防护服”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但是,值得提醒的是,随着本土疫情基本阻断,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城市功能逐渐复苏,生活似乎突然按下了“快进键”,不少人会开始放松急躁,觉得已经挺过了难关,疫情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或许可能在突然高昂的情绪中被忽略和掩盖。但事实上,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之后,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会扩大,表现也会更加复杂多样,部分心理上的偏差和郁结,具有相当的延迟性,有些问题虽然不如应激反应来得那么强烈,但就像是淤泥一样沉积在心中,久而久之,会堵塞情绪的通道,增加心理的负担,造成消极负面的影响,严重时可能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为防疫带来不利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此前主要针对医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热线,要更加普遍、广泛地开通起来,让更多人明白心理防控的重要性,并且在出现危机时,能及时得到帮助。

从万众一心的“武汉加油”,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从让人泪目的“医患同看夕阳”到振奋精神的“武汉重启灯光秀”,许多许多次,我们都能感受到,健康、强大、团结的心灵,如何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迸发出令人震撼的力量。如今,防控疫情进入常态化,复工复产也在有序开展,痛失所爱的刻骨伤痛,大病初愈的孤独脆弱,长期战斗中形成的恐惧紧张,生活变化带来的不适应……种种消极和负面情绪,仍潜伏于心灵之中,唯有专业的心理救援,友善的爱和关怀,能够抚平心灵的伤痕,清除情绪的沉淤,迎来希望的阳光。

这或许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多措并举,更需要坚持不懈,但只要所有人能正视心理问题,满怀友爱和善意,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给他人力所能及的抚慰和关怀,以守望相助的努力去唤醒内心的能量,便一定能筑牢抗疫的心理防线,凝聚起创造奇迹的精神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