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三社聯動”,合力抗“疫”暖民心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瀘州市注重發揮黨建引領下的“三社聯動”效應,以社區為抗“疫”戰場,積極發動社會組織、社工等社會力量,凝心聚力,多方聯動,多措並舉,形成了龐大的抗“疫”團隊,在社區構築守護居民健康安全的堅強堡壘。

迅速動員 吹響社區防疫“集結號”

“疫情說來就來,給社區帶來很大壓力。”江陽區南城街道白招牌社區黨委書記葉健有感而發。幸好社區培育有社工組織——星星社會服務中心,同時緊急整合了圓夢關愛協會等社會組織資源,各路人馬從大年初二起迅速集結,大家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共同抗“疫”。

白招牌社區有居民4943戶,共12076人,因地處老城區,轄區內113棟樓只有一棟樓有物管,加之還有兩個大型農貿市場,疫情防控工作壓力較大。為打好這場戰役,白招牌社區以社區為統籌平臺,整合社會組織、社工、志願者等社會資源,落實全覆蓋的摸排工作,實行地毯式追蹤、網格化管理,將防控措施落實到戶、到人,做到疫情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

“我們走街串巷進行防疫知識宣傳時,發現有些特殊群體需要關注。”察覺到新情況後,社區幹部們立即聯合星星社會服務中心的社工,逐一打電話摸排社區的獨居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情況,併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

此外,白招牌社區還通過網格化管理,充分調動社工、志願者的積極性,為困難居民提供服務,受到社區居民高度讚揚。“抗擊疫情攻堅戰,衝在基層第一線”“新冠無情社區有愛、舍小家保大家”……近期,轄區多位居民給社區送來了錦旗,真心實意感謝社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的貢獻。

近年來,瀘州市不斷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圍繞滿足居民需要,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社區發展,有計劃有重點地培育孵化了一批專門從事生活服務、公益慈善、文體娛樂的社會組織。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三社聯動”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瀘州:“三社聯動”,合力抗“疫”暖民心

羅吉平(右一)為駐點志願者送口罩 圖/史建梅

協同作戰 築牢社區防疫“保護牆”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各社會組織迅速響應,積極參與到抗擊疫情工作中,他們和社區幹部、社工協同作戰,共同將病毒擋在“牆”外。

四川警察學院警盾公益宣講團就是其中一員。疫情發生後,該團迅速動員,緊急招募251名志願者“參戰”,團隊志願服務合計時長超5000小時。在線上服務中,警盾團隊發現各社區排查工作量巨大,隨即緊急集結志願者,在四川警察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幫助下,組建了“社區守護者聯盟”,每天協助各社區撥打住戶電話進行排查。截至目前,共計幫助8個社區完成了2萬多戶近10萬人的信息排查,收集上報並妥善處理涉“疫”線索120餘條,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疫情擴散。

瀘州益生勵志協會則把他們的關注點放在了農村地區。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條件薄弱,大批農民工返鄉可能會增加疫情發生的風險。2月7日,該協會攜手敘永縣摩尼鎮金榜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組召集返村的在校大學生、退伍軍人、群眾代表共24人成立了金榜村抗“疫”青年志願者突擊隊。志願者們深入村民家中宣傳防疫知識,並通過一系列科學、規範的措施帶領村民們高效防疫。

近年來,瀘州市積極構建市、區(縣)、街道(鄉鎮)和社區四級孵化平臺,不斷加大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力度,通過盤活整合國有和集體閒置資源、劃撥專項資金等方式,累計投入近600萬元,打造1000餘平方米市級孵化中心。據統計,抗擊疫情期間,瀘州市共有1273個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和群眾團隊參與疫情防控,他們成了社區樓院、農村卡口防控的中堅力量。

瀘州:“三社聯動”,合力抗“疫”暖民心

四川警察學院警盾公益宣講團成員廖勝利、柯江紅夫婦為工作人員送愛心粥 供圖/警盾公益宣講團

專業服務 織密社區防疫“愛心網”

“大家辛苦了,快來吃飯。”疫情發生以來,社區工作人員堅守前線,很多時候顧不上吃飯。25歲的羅吉平則發揮自己的廚藝特長,為南城街道上平社區18名基層工作人員張羅一日三餐,而這只是羅吉平參加抗“疫”戰鬥的其中一份工作。

羅吉平是瀘州市心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一名社工,從事專業社會服務近三年。在緊張的抗“疫”工作中,他一方面統籌組織線上志願者開展電話訪問和排查,另一方面還積極開展線下勸阻點勸導、捐贈物資分發等志願服務。

“最忙的一天接到了百餘名志願者的報名諮詢電話,從早上6點忙到了第二天凌晨3點。”羅吉平說,除了白天的志願服務,他還加入了武漢社工聯合會成為線上志願者,利用晚上的時間為湖北襄陽、鄂州等地居民進行線上心理疏導,累計服務人數100餘名。

防疫工作開展以來,社工、志願者們發揮多元服務承接者的作用,提供各種專業服務,為疫情中的居家隔離人員、殘疾人等群體提供專業支持。

龔大彬是一位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重症醫學科護士長,同時也是瀘州市圓夢關愛協會的一名志願者。疫情期間,龔大彬利用下班時間為藍田殘疾兒童小睿等多名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殘疾人提供免費上門服務,並更換滯留物。此舉極大緩解了殘疾人在疫情期間就診和交通出行的困難。

據統計,瀘州市在此次疫情的防疫一線共成立各類志願者服務隊3749個,招募志願者42444人,他們為疫情期間各類專業化服務提供了堅強的力量支撐。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對“三社聯動”基層治理機制無疑是一次考驗,瀘州市交出了一份過實過硬的答卷。全市各社區、社工、社會組織的高效聯動對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為進一步健全完善“三社聯動”工作機制,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打下了堅實基礎。(本文刊發於《四川黨的建設》2020年04月上/第07期 作者:劉金、梅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