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王朝的沉浮

我们只能羡慕且崇敬地默视着它,我们无法找出任何言辞来赞美这座宏伟的建筑。

——亨利·穆奥


吴哥王朝的沉浮

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很喜欢蝴蝶,当他捧着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迷失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时,他循着蝴蝶的方向,无意中踏上了一条宽阔的石砌大道,吴哥窟在沉寂了几个世纪后以一种极其浪漫的方式和这个并不浪漫的法国人邂逅。但即使亨利·穆奥再冷静理智,当他望着这密林深处宏伟壮阔的庙宇,也忍不住伏跪在地。塔顶上,数百个石雕头像正对着丛林微笑。此后,吴哥古迹成为了柬埔寨历史文化遗迹的傲世王牌,作为高棉文化鼎盛时期的物化见证,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它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东方文化四大奇迹。许多人最初接触到吴哥窟,是在电影《古墓丽影》或者被奉上神坛的文艺片鼻祖《花样年华》里,光影的世界本就奇幻,阳光透过茂密的阔叶植物投影在吴哥窟的千百回廊上,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微闭的双眼,意味深长的笑容,这是属于吴哥的深刻印记。恰似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又彷如在警惕地探视四方。像这样的人面石雕,吴哥一共有两百多尊。


吴哥王朝的沉浮

公元802年,阇耶跋摩二世统一了高棉王国,将首都定在洞里萨湖的北岸,命名“吴哥”。此后历代国王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和寺庙,使吴哥逐渐成为整个高棉人的宗教和政治中心,柬埔寨历史进入最为辉煌的时代。到了苏利耶跋摩二世统治的时期,通过长年的南征北战,吴哥王朝的疆域达到了历史最广,并与北方中国的大宋王朝建立外交。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加之本人的骁勇善战等等,都无疑给苏利耶跋摩二世的王冠加冕了一层又一层的光环,事实上他也的确成为了高棉统治者中最耀眼的一代君王。信奉毗湿奴的苏利耶跋摩二世为了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在当时的宗教背景和政治格局下,举全国之力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建筑奇迹吴哥窟,这座耗费三十余年时间修建而成的石窟寺庙,是现今吴哥古迹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苏利耶跋摩二世本人的形象也两次出现在吴哥窟回廊南侧的浮雕之上:一次是站在大象背上,在将军的陪同下检阅士兵;另一次是坐在雕刻精美的王座之上。


吴哥王朝的沉浮

然而,随着苏利耶跋摩二世的离世,吴哥王朝国势下滑并陷入战乱和动荡。公元1177年,曾经的手下败将占婆人发动了一场水战,彻底破坏了吴哥城,这是高棉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占婆人精心筹划的军事行动取得了最佳军事结果:舰队从现在的越南中部出发沿海岸线进入湄公河再溯流而上直逼洞里萨湖,吴哥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城市被洗劫一空并陷入一片火海。获得胜利的占婆人占领吴哥城足有四年之久。


吴哥王朝的沉浮

(柬埔寨史诗情景剧《吴哥王朝》演出剧照)

若是没有这场战争,阇耶跋摩七世的一生或许都只是个偏安一隅的逍遥王爷,早年他将王位让给自己的弟弟,自己则醉心于大乘佛法之中。但在国家危难之际,已经五十多岁的阇耶跋摩七世站了出来,带领大军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占婆,复兴了吴哥王朝。由于阇耶跋摩七世是虔诚的佛教徒,多年的纷争与厮杀和民众的苦难与血泪,让他相信,唯有佛法能带领终生脱离苦海,获得最终的和平与自由。于是,在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中,高棉王朝的象征——吴哥古迹,进入了属于它的佛教时代。


吴哥王朝的沉浮

(柬埔寨史诗情景剧《吴哥王朝》演出剧照)

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中,提到巴戎寺的微笑四面佛就是按照阇耶跋摩七世本人的面容雕刻而来。但这并不重要,无论四面佛是否是七世本人,相比印度教下充满张力的浮雕塑像,巴戎寺的数十尊佛像都是如此的平和静默,他们微笑的嘴唇和慈悲的面容,无不述说着吴哥王朝的伟大与宽容、光荣与悲哀。

公元1431年,由于泰人的入侵,高棉人弃城而逃,他们将易于携带的金银财宝转移到二百四十公里外的金边,并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首都。随后而来的泰人掠夺了古城里剩余的大量财宝物资后绝尘而去,只余下空空的宫殿和寺庙,被埋藏在洞里萨湖畔的绿色丛林里,就这样悄然数百年。

无花果树就是吴哥遗址上的统治者。


吴哥王朝的沉浮

亨利·穆奥发现吴哥窟后,1898年,考古学界针对吴哥窟首次拯救活动启动了。因为如果再不采取保护措施,仅是疯长的茂密树木和藤蔓就会令这座遗址变成一片瓦砾。吴哥古迹包括吴哥王城和吴哥窟,占地124平方千米,有着数不清的城堡、宫殿、寺庙与花园。这是一组庞大的石刻建筑群,经过千年的风雨洗刷,那些仿佛屹立在世界之外的建筑大部分已是残垣断壁。正如救援小组的法籍领队所说:“无花果树就是吴哥遗址上的统治者。”考古学家及当地工人砍掉了成千上万棵树木,拔掉了刚长出来的小树苗,因为这些树木和幼苗会令遗址上的石头、石塔和雕像面临着被挤碎倒塌的危险。

如今千里迢迢奔赴柬埔寨的游人,大概都是奔着吴哥窟的盛名。是的,穿行在吴哥窟的回廊中,不禁让人顿生造化弄人的感慨,而荒烟蔓草之下到底还有多少故事和隐秘,已是不得人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