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诸葛亮军事不行?

风乱语


博望坡刘备打的诸葛还没出山,赤壁周瑜打的诸葛吃瓜群众,入川主要是刘备打的诸葛坐船运粮,汉中又是刘备打的诸葛成都运粮,南中李恢马忠二个主打,诸葛亮名义上的全军指挥。

五次北伐曹魏。第一次偷城,得而复失。第二次攻坚,无功而返。第三次开疆,陈式领兵。第四次打一半,被阿斗叫回家。第五次强出,病死五丈原。

战略;隆中对,定下三分天下,夺取西南一隅,坐等天下有变而后争夺天下。只待天变而不善自变,丧失了荆州就傻了,连一个补救的后备战略都没做。占了人和却不与人和,孙权背盟早有预兆,以打促和不懂么。

战术;五次北伐,来来去去就只走祁山或者斜谷二条道。出祁山就攻陇西,出斜谷就犯陇右,军粮也都不带够,三板斧的套路,那次不是让人号准了脉,不被圈死了才奇怪。


叶不修呀


诸葛亮被人说军事才能不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刘备夺西川,与诸葛亮关系不大

赤壁之战后,刘备暂时坐镇荆州。不久,法正抛来橄榄枝,邀刘备进驻益州。同时,刘备又得到谋士庞统,于是决定由诸葛亮和关羽留守荆州,而自己携庞统进军益州。

接下来,刘备夺取益州的主要战争中,大多是采纳庞统和法正的建议。因此,就平定益州而言,诸葛亮的存在感不是太强。当然,会给人以军事能力不如庞统、法正等人的错觉。

二、诸葛亮感叹自己不如法正

夷陵之战,刘备贸然出征东吴,几乎全军覆没。诸葛亮由此感叹,如果法正在,一定就不是这样的结局。那么世人便会有疑问,一是诸葛亮为何不阻止刘备东征,二是刘备不带诸葛亮出征,是因为诸葛亮不精于军事。

三、北伐失败

诸葛亮连续发动了五次北伐,却均以失败而告终。特别是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奇袭子午谷,被诸葛亮否定,反而用马稷守街亭,导致功亏一篑。后人据此认为,诸葛亮军事能力一般,甚至是远逊于魏延。

那么,诸葛亮真的有如此不堪吗?我们依次来作个简单分析。

一、诸葛亮为何很少参与益州战争?

虽然法正邀请刘备入川,但前景如何,刘璋对刘备的真实想法如何,还是个未知数。当时不外乎两种选择,可以便智取,闹掰了便武力征服。

  • 如果是智取,法正在里面做内应,庞统协助刘备外合,凭借这两位谋士的辅佐,刘备拿下益州并非难事。

  • 如果是武力征服,那就得看双方军事实力。诸葛亮自比管仲,有振兴国家经济之才能,由他留守荆州,除了巩固吴蜀联盟,还可以在荆州发展经济,为前方军事活动提供粮饷和兵马,就如萧何。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益州军事行动失利,刘备还有一方土地作为根据地。而荆州作为隆中对战略最重要的一环,却是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二、诸葛亮说自己军事不如法正,但其实这就是一种自嫌的说法。

难不成刘备失败了,他在那里说:“唉,要是我亲自上阵就好了!”刘备要是听到了会怎么想。

法正辅助刘备的最大军事行动便是汉中之战,大败夏侯渊。虽然其军事能力了得,但是你别忘了,法正是益州人士,清楚当地地形,有利于行军布阵,这是诸葛亮难以比拟的。

在之后的北伐中,诸葛亮总是前去侦查地形,了解地形,才能如韩信一般,谋划奇兵。

三、北伐的失败,主要问题不在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粮食供应不济。

艰难的蜀道阻碍了粮食的运输,粮食供应不上,诸葛亮要想取得胜利唯有速战速决。然而,曹魏军队只需封锁秦岭的几条栈道,坚守自己的阵地,诸葛亮便会因粮食消耗殆尽而不得不撤军。

诸葛亮后来发明木马流牛,提高运粮速度,终于有机会占据褒斜道出口的五丈原。他为了能和曹魏长时间对抗,就地屯田,解决军需。

就在粮食供给问题快要解决之时,诸葛亮却因劳累成疾,在军中去世。

北伐的失败,你能说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不行吗?

结语:

从诸葛亮对刘备提出隆中对战略,便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在刘备谋士众多之时,甘愿坐于幕后,统筹粮饷的筹备和发放。当刘备过世,平定益州南部后,为了刘备光复汉室的遗愿,亲赴前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自比管仲和乐毅,我觉得并无不妥。


读春秋思无忌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行不行,咱们分析一下《三国志》中《隆中对》诸葛孔明的战略思想。

刘备问:“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看看吧,诸葛亮是个什么胸怀,这思想后人哪有不服的。战略意图多么明晰,对于征战几十年的刘备来说,那就是黎明前的曙光。

后来的刘备发展路线是完全按照这个大方针布局的。

得了荆州关羽守备,刘备得以抽身进攻益州取汉中,可惜得了益州之时,关羽又大意失了荆州,荆州失去使刘备没了重要地盘,那是诸葛亮大战略的要点。

益州汉中刘备打了三年伤了不少元气,还需要安抚地方上的各方势力和百姓,加上失去荆州的损伤,刘备修养三年,三年中刘备已经称帝,要是有关羽守备在荆州,刘备可以在世间早些谋略天下,霸业就可以早些按照诸葛亮的隆中计划实施了,只可惜刘备没能打赢东吴夺回荆州,命绝白帝城。

刘备死前马超、许靖、刘巴等蜀汉重要成员在一年中相继去世,加上已经去世的关羽、张飞、黄忠、法正、马良等人,蜀汉面临着“将星陨落、人才凋零”的局面。

诸葛亮后期蜀中缺乏人才,他是辅助刘备得相才,不具备刘备的帝王之才,他只能以攻为守五伐中原来给保卫蜀国了。

说诸葛亮军事不行是觉得,他没有能在刘备死后夺取天下吧!《隆中对》里诸葛亮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奈之若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