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周寧浦源鎮浦源村:古村清流 人魚同樂

寧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周寧浦源鎮浦源村:古村清流 人魚同樂

一條小溪從村中穿過,

村居依水而建,

上萬條鯉魚遊弋其中,

“聞人聲而來,見人影而聚”,

人魚和諧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

這就是周寧縣浦源鎮浦源村。

寧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周寧浦源鎮浦源村:古村清流 人魚同樂

俯瞰鯉魚溪 徐楊萍 攝

浦源村位於周寧縣,是閩東通往閩北的交通要道,為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具有800多年的歷史,是國內唯一鯉魚文化古村落,村中情趣獨特的鯉魚溪,人魚同樂,聞名海內外。

鯉魚溪“神鯉戲諧、人魚同樂”的中華奇觀鯉魚溪,源於紫雲山麓,由幾十條山澗清泉匯聚而成,貫穿浦源鎮主村浦源村。村溪段有上萬尾灰黑、墨綠、丹紅、金黃、紅白相間、紅黑交錯的各色鯉魚,大者三四十斤,群魚見人影而動,聞人聲而聚,人魚同樂,奇妙無比,令人流連忘返,因而得名“ 鯉魚溪”。

寧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周寧浦源鎮浦源村:古村清流 人魚同樂

鯉魚溪

鯉魚溪人魚同樂勝境流域全長1800多米,最寬約10餘米,分“上、中、下游”三段。上游入村段成自然山體走勢。中段為古村落,以溪為軸,古民居傍溪而建,“S”型的溪流,加上傍溪而建的古民居,酷似太極圖。下游平原良田千畝,結合灌溉,設壩攔水造田,並建造成“九曲”水潭,以防止洪水沖走溪魚。溪上有木板搭成的簡易木板橋7處,連接兩岸;有石板橋一處。

鯉魚溪有800多年的歷史。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週年浦源鄭氏始祖奉大夫因避戰亂,從河南輾轉舉家遷至如今的浦源。因要飲用溪水遂放養鯉魚以去汙。至八世,鄭氏家族興旺,族長鄭晉十分感謝鯉魚功勞,率村人拓寬山溪,沿溪建房,修建“T”形下水道,以便鯉魚在發大水時躲藏,並藉助神話故事, 神化鯉魚,稱鯉魚是“三仙姑”化身,並有林公庇佑,偷捕者會降災得疾。之後,他召集村人訂立鄉規民約,禁止垂釣捕撈,違者嚴加懲處,他巧施“苦肉計”讓其孫偷捕鯉魚,當場抓住。在宗祠裡,吊打其孫,並罰宴村人一日,罰戲三場,在開宴前,他讓村人立下毒誓:人在魚在,只要有浦源村人,就有鯉魚溪鯉魚。後來,歷代村人均遵循古訓,將鯉魚當成村中一員關愛備至,愛魚護魚蔚然成風,雖歷經災荒戰亂,溪中鯉魚在村民的自發保護下繁衍至今,堪稱奇蹟。

寧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周寧浦源鎮浦源村:古村清流 人魚同樂

魚祭儀式

在鯉魚溪,人們不僅愛魚護魚,更賦予其人的特性,形成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魚冢”“魚祭文”和“魚葬習俗”。

當鯉魚自然死亡後,村人將它們安葬於鴛鴦樹的根部,自然形成一個酷似墓塋的深穴,將旁邊的田地取名為“魚陵”,意為鯉魚的屬地,給魚墓取名為“魚冢”,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魚葬禮俗自鄭氏八世祖晉十公苦肉計護魚開始,以後沿成村裡重要習俗,當鯉魚自然老死或因其他變故死亡,村人都說鯉魚上天了。於是由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將它們送到魚冢安葬,並燃香、燒紙錢、放鞭炮。如死的魚較多,送葬場面則更隆重,還拜讀祭文。有時也有祭祀之禮後用柴草把魚體燒成灰,埋葬在魚冢裡。

寧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周寧浦源鎮浦源村:古村清流 人魚同樂

鯉魚溪畔民居建築

村中還有保存較完好的宋代石橋,浦源鄭氏宗祠、浦源林公廟、孝子坊等文物保護單位。

浦源鄭氏宗祠始建於宋代。宗祠造型獨特,前窄後寬,形同古船。右前方有一株千年柳杉,樹高十丈,幹粗六圍,樹腹中空而枝葉茂盛,村人奉若神明,美名之“靈檣”。

傳說,鄭氏始祖朝奉公於此處小憩,夢見自己乘一巨舟,從者無數,財寶滿舵,醒後以為吉祥之兆,遂立下遺願,要以此樹為船桅,建祠如舟形,此後果然子孫滿堂,人才輩出,成為當地望族。

來源:閩東日報

寧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周寧浦源鎮浦源村:古村清流 人魚同樂

■ 市區這兩個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將被抓拍

■ 這周寧德又將“一週體驗四季”!

■ @寧德人,6月起駕考費用有調整!

■ 公示!寧德這些村上榜了…

■ “閩東之光”寧德文化旅遊全國攝影大展徵稿啟事

[ 這裡是閩東日報,感謝您的閱讀 ]

閩東日報移動端矩陣

寧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周寧浦源鎮浦源村:古村清流 人魚同樂寧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周寧浦源鎮浦源村:古村清流 人魚同樂
寧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周寧浦源鎮浦源村:古村清流 人魚同樂寧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周寧浦源鎮浦源村:古村清流 人魚同樂

“你說我辦”新聞報料熱線:28767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