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来倍受人们喜爱的苏东坡,一生功绩众多,后人用十二字评价

千年来倍受人们喜爱的苏东坡,一生功绩众多,后人用十二字评价.m4a8:31

来自魅力诗文鸿姐说

——海南海口市苏公祠对联赏析

作者:王淑鸿

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呢,大名鼎鼎,千余年来圈粉无数,他就是集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于一身的苏东坡。在海南省的海口市,有一座苏公祠,可能很多人去过那里,但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在苏轼的像前有一副十二字的楹联,已经悬挂了一百多年。那为什么会在海口市修建苏公祠,这十二个字又是如何写的呢?我们先从苏东坡的被贬海南说起。

千年来倍受人们喜爱的苏东坡,一生功绩众多,后人用十二字评价

苏东坡在海南

苏东坡的最后一次贬谪,是从广东的惠州到海南的儋州,因为要到琼州府去报道,所以他先到琼州府城,借住在金粟庵,十余日后去了儋州。在儋州,善良的海南人民用他们的淳朴和宽厚接纳了这位万里而来的谪臣。他们把苏东坡当成自己的乡亲,帮助他盖茅屋,在他缺粮少吃的时候,还不时的救济他。而苏东坡也很快就融入到了当地的百姓之中。人们都喜欢来找苏东坡聊天,如果偶有一天,邻居们没来,我们的东坡大叔就去找他们。有一次串门,遇到下雨,乡邻们就把自己的蓑衣、木制的鞋子借给他穿。这使得苏东坡在落难之时感受到难得的温暖。

千年来倍受人们喜爱的苏东坡,一生功绩众多,后人用十二字评价

儋州在当时还是以狩猎为主,农业生产落后,他就亲自教大家耕作方法。他看到当地文化落后,便倡导读书,开课教学,附近很多人家的孩子都前来学习,而苏东坡也是不遗余力的传播中原文化。在琼州府有一个学子叫姜唐佐,潜心读书以求功名,可是由于没有名师指导,屡试不中。他听说苏东坡在开课讲学,便不辞翻山越岭前来拜师。苏东坡也很欣赏这位姜唐佐,对他悉心教导。

千年来倍受人们喜爱的苏东坡,一生功绩众多,后人用十二字评价

海口苏公祠外观

在海南呆了三年109天的苏东坡接到了皇帝赦返的诏令,此时他已经对海南有了深厚的感情。他在离开海南时,曾经写诗道: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意思是我本就是儋州人,寄生在四川的眉州,现在要跨海北归,就好像是要远游一样。他以诗明志,把海南当做故乡,可见苏东坡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异乡的土地和人民。

千年来倍受人们喜爱的苏东坡,一生功绩众多,后人用十二字评价

苏公祠内苏东坡塑像

这次北归,苏东坡又去了琼州府衙,还是借住在金粟庵,这样一来一去前后共住了有二十多天。在他北返之前,他的学生姜唐佐请苏东坡题诗,苏东坡就在他的扇子上提笔写道“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它的意思是中原大地的地脉不会因为沧海而隔断,暗指了他和姜唐佐的情谊不会因为琼州海峡而隔断。白袍在此代指姜唐佐,破天荒指第一次,也指得志扬名。为什么苏东坡会用破天荒这个词呢?是因为在当时海南还没有一个人考中过。所以苏东坡鼓励姜唐佐你会破天荒的成为第一个。然后又说,等你考中之日,我会把这首诗给你补全。之后在1103年,也就是苏东坡北归之后的第三年,姜唐佐果然考中了举人,成为海南自宋朝建立140多年以来的第一个举人,可是这时候苏东坡已经去世,姜唐佐四处找寻,在汝阳找到了苏东坡的弟弟苏辙,苏辙代他的兄长补全了此诗。自此以后,宋元明清几代,海南一共出了767位举人,97位进士。难怪人们说,海南的教化之兴,琼州的人文之盛,是从苏东坡开始的,人们把他看作是海南文化的开拓者、播种者,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直到现在流传下来的还有许多,比如东坡村、东坡田、东坡井、东坡路、东坡桥等等等等。

千年来倍受人们喜爱的苏东坡,一生功绩众多,后人用十二字评价

海口苏公祠正殿

苏东坡曾经借住的金粟庵,在他离开海南之后,海南的学子们经常在那里饮酒赋诗,怀念这位一代文宗,时间久了,就是该处题名为“东坡读书处”。到了元代,在此基础上开设了东坡书院。到明朝1617年,琼州副使戴禧在原来的基础上把书院改为了苏公祠;到清朝的1889年,又对苏公祠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我们现在看到的苏公祠,基本就是清朝修建的规模。1915年,也就是民国时期,琼崖道尹,也就是海南的行政长官朱为潮对苏公祠又进行筹资修整,这时,他写了这副十二字的楹联悬挂,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直到1980年,又请了现代书法家麦华三先生重书并悬挂至今。

千年来倍受人们喜爱的苏东坡,一生功绩众多,后人用十二字评价

苏公祠内对联柱子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此联,上联是:此地能开眼界;下联是:何人可配眉山。此地,在这指苏公祠,眼界是见识的广度。上联的意思是在苏公祠能使人增长见识,使眼界更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苏轼无论文才、学识、风骨和人格魅力都非常高,是历史上标杆。下联何人可配眉山,眉山在这里代指苏东坡,因为他的故里是四川眉山。它的意思是古往今来,有谁的才学、贡献能和苏轼相比肩呢,即是对苏东坡的高度评价,也道出了琼州人对苏东坡的景仰之情。诗人不幸海南幸,一代文豪的到来为海南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对接作出了重要贡献,使海南的文明向前迈了一大步,并且影响深远。


注:部分图片来分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