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被称之为三国第一毒士,毒在哪里?你又怎么看?

昴日星官


三国时期,猛将如云,谋士辈出,贾诩也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很多人认为贾诩是三国第一毒士。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不管是东汉的彻底灭亡或者是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都和他有着很大的关系。

贾诩原本是董卓部下重要的谋士,可以说三国之乱始于董卓也始于贾诩之谋。灵帝末年董卓奉诏进京平乱,旋即掌控朝中大权,倒行逆施,残忍嗜杀,招致群雄联合讨伐。董卓死后,贾诩又作为幕后黑手推动西凉军阀李傕郭汜洗劫长安,真正拉开了三国动乱的大幕。

贾诩见李傕郭汜难成气候,便转投曹操麾下,帮助曹操一举统一了北方,成为了曹操心中的重臣。曹操统一了北方过后,就想南下攻取荆州,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后方的马超和韩遂的联军让曹操的部队很忌惮,于是曹操决定先拿下后方的联军,在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计让马超和韩遂之间生出来了间隙,最后让曹操一举平定了关中。

贾诩此人所用计策,善于抓住人心,角度刁钻,效果显著狠辣,当之无愧可以称作毒士。而比计策更恐怖的是贾诩不单单对敌人毒,对自己更毒,特别善于权衡利弊,忍辱负重,明哲保身。贾诩晚年在当初力保曹丕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曹丕猜忌,拒绝接待一切客人,对自己的子孙家眷也十分严格,从来不结党,不享受荣华富贵,从而清贫安全地过完了自己的晚年。正是这种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的态度让贾诩在三国群星中也熠熠生辉,成为三国里少有的能够得以善终的人。





蓝领笑笑生活


贾诩被称呼为三国第一毒士,有点惊骇,我不知道是谁把这个大帽子扣在贾诩头上的,感觉甚为不妥。

三国时代,谋臣武将,人才济济,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曹魏政权,特别突出的大谋士就有五位,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各有所长。

《三国志》中,荀彧、荀攸、贾诩归为一传,而程昱、郭嘉则因为品行差了一点点,与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这些谋士放在了一起。

陈寿说的明白:“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品行二字,把程昱、郭嘉关在了门外,更不用说那个潜伏着的司马懿了。入选超一流的谋士只剩三人,荀彧、荀攸、贾诩,陈寿认为他们都是德才兼备的大才。

贾诩,洞察人性,随机应变。

论德,四易其主而不害主,非常人所能及。

论谋,他一句话就能搅得天翻地覆,扭转乾坤。

之所以能与二荀比肩,善于处理突发状况也是贾诩的特长,关键时刻扮演着救火队长的角色。

贾诩用计也是有尺度的,火攻、水攻这种残忍的招数他是不用的。他也曾劝谏曹操不要攻打东吴,提议采用富国安民之策,不战而屈人之兵,可惜曹操不听,导致赤壁大败。

因此,说贾诩是三国第一毒士,确实是冤枉老先生了。


微山秋水


愿您用两分钟的时间看完文青的高质量回答:这个“毒”字万万不可曲解了,别人用“毒”来形容贾诩则说明他的计谋有独到之处,正所谓一针见血说得不过如此。

三国的谋士有哪些?想到的自然是卧龙凤雏、鬼才郭嘉、王佐之才荀彧等,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响亮的称呼,证明着他们的所对应的能力,但是有这么一位谋士,被人称之为毒士,千万不要误解他就是专门下毒的,而毒士这个称呼我认为从另一个方面何尝不是称赞他的才能,这个人就是贾诩。

三国中的猛将和谋士如过江之鲫一般多,但是大多都没有一个善终,虽然可惜但这却是时代之必然,但是贾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到了最后,并且期间多次换主也并无意外发生,要注意的是贾诩的计谋是不断的,可见其过人的智慧,但是后人对他的称呼则是毒士,那么他的毒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奇计祸长安

早期的贾诩在董卓帐下从事,最高曾做到校尉这个位置,但是好景不长,董卓在朝中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满,最终外有十八路诸侯联合讨董,内有大臣仇视,最终王允联合吕布将董卓进行诛杀,随后自然是对董卓的残党进行清理,作为董卓残党的贾诩按理说应该逃命才对,但是贾诩却反其道而行之。

董卓死后其手下将领以李傕和郭汜两人为首,两人正准备逃命,这时候贾诩站出来说,如果一味的逃命那么最终或许能够活下去但是却一直要进行躲藏,但是如果率领人马再度回去,一旦成功那么将拥有天下,就算是失败了也是早死一步,并无太大差别。

李傕和郭汜听了之后觉得确实如此,于是收集旧部重新回师长安,长安内早已没有了重兵把守,所以很快两人就占领了长安,曾设计诛杀董卓的王允等人也被两人杀害,长安城内在迎来短暂的和平之后再度陷入大乱,因为贾诩这一计让长安数万人丧命,因此才有了毒士的说法。

一计克曹

贾诩在董卓、李郭二人之后就去追随了自己的老乡张绣,贾诩真是跟随谁,谁就容易出事,张绣为求自保投降了曹操,但是曹操的性格我们都知道,想要去祸害张绣婶婶的同时杀了张绣,这让张绣怎么忍?一怒之下就反了,曹操因此丧失了猛将典韦,自己最出色的长子曹昂等。

曹操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整顿旗鼓之后再次征讨张绣,奈何张绣这次死守让曹操最终失败而回,要么说张绣一根筋呢,在成功击退曹操之后张绣不听贾诩的劝告执意出击反打,但是却惨败而归。

回来后贾诩非但没有对张绣冷嘲热讽,反而是让张绣再度出兵,这样绝对可以击败曹操,张绣半信半疑之下再度出兵,最终果然跟贾诩预想的一样成功击败曹操。

这是因为贾诩看到曹操并未发起强大的进攻就撤退,不是埋伏还能是什么,如果这时候出击只会上当,但是一旦曹操得手就会放松警惕,所以这时候恰巧是最应该出兵的时机,贾诩洞察人心的本事果然非同凡响。

劝张再度降曹

宛城之战告一段落后曹操就没有继续找张绣的麻烦,而是着手应对官渡之战,但是因为袁绍和曹操之间的兵力悬殊太大,于是双方就陷入到一个僵局之中,这时候就看谁的援兵多和快了。

袁绍看中了身在宛城的张绣,曾多次派人去请张绣到自己军中,张绣对袁绍亦有一定的好感,但是贾诩劝告张绣不要跟着袁绍,否则必定没了前途。

不跟袁绍可以,那跟谁呢?贾诩提出跟随曹操,首先双方已经陷入僵局,如果跟随袁绍,那么只能算得上是锦上添花,因为投奔袁绍的人本来就不少,但是投奔曹操呢,无异于雪中送炭,曹操现在最缺的就是精兵强将。

虽然张绣跟曹操之前闹过不愉快,但是曹操的爱才之心可是名扬天下的,这时候哪有不待见的道理?因此,张绣就顺从了贾诩,跟随了曹操,果然张绣受到了曹操的礼遇,后半生一直在曹营征战,曹操重用张绣并没有难为他。

挑拨离间平关中

因为赤壁之战的缘故导致曹操对于南方有些犯怵,所以就将目光看向了身在北方的凉州,但是凉州是马超的地盘,并且为了抵抗曹操,马超和韩遂形成联军,一时间让曹操寸步难行。

随着时间的延长,马韩联军逐渐出现后继无力的情况于是不得不准备求和,而贾诩正好就对着这个求和开始做文章,在求和的时候贾诩专门让韩遂前来而不是马超,曹操和韩遂本就是小时候在京城的玩伴,所以见面之后并没有说些什么。

但是马超就不乐意了,凭什么不让我去,肯定是背着我要做些什么,于是在韩遂回去之后就一直防备着韩遂,直到曹操的一封书信从而爆发,曹操给韩遂的书信中其实也没谈什么军国大事,但是按照贾诩所说在上面涂涂画画,让人摸不着头脑。

马超本性多疑,在拿到书信之后看到上面涂抹的痕迹就认为是韩遂干的,于是就料定韩遂已经跟曹操达成协议,而韩遂自然不愿吃这个亏,于是两人开始内乱,从而让曹操看准时机一举攻下关中。

从这四个计策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哪一条都是绝处逢生之计,从万念俱灰到恢复希望只在贾诩的一念之间,实在是让人拍手称快,由此可见,对于贾诩“毒士”这个称号,我们可以认为是对他计谋的一种肯定,而不是真的人有多毒。

结语

贾诩的一生太过精彩,在官场上虽然一生曾追随多个主公,但是无论是对哪个主公都是兢兢业业献出奇计,在人情世故上贾诩也活得很明白,不曾跟人结仇,三国中有太多因为人情世故从而结仇成为生死冤家的。

而贾诩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最终得到一个善终,可见其非凡的才能无愧于“毒士”这个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