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發展巡禮—印象·植保」育人良師 興農功臣——訪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博士生導師徐秉良教授

「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發展巡禮—印象·植保」育人良師 興農功臣——訪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博士生導師徐秉良教授

徐秉良教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徐秉良,女,漢族,浙江桐鄉人,1962年2月生,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1983年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園藝專業,留校任教至今,主要從事植物病理學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200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2005年入選甘肅省“555”創新工程人才,2009年入選甘肅省第一層次領軍人才;2012年榮獲甘肅省“三八紅旗手”稱號,2013年分別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第四屆甘肅省巾幗十傑”榮譽稱號,201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婦女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曾作為農業部高級教育代表團成員、訪問學者及高級訪問學者赴美國、澳大利亞、以色列、埃塞俄比亞等國進行學術交流工作。

現任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理事,全國植物保護教學創新聯盟理事,甘肅省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甘肅省水果體系崗位科學家。植物病理學系列課程省級教學團隊負責人。

知青生活,磨礪青春強意志

「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發展巡禮—印象·植保」育人良師 興農功臣——訪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博士生導師徐秉良教授

徐秉良教授指導研究生做科研

1977年春,15歲的徐秉良,高中畢業後,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下鄉來到甘肅省景泰縣蘆陽公社東關五隊,插隊鍛鍊。

“說起我的名字,父親給我取名良,其實在我出生時,當時國家正在搞糧食生產建設,所以良有‘糧’的寓意,後來我真的和農村農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徐秉良說。

下鄉後的徐秉良,和其他知青點戰友一起投入到了火熱的農業生產建設之中,她不僅學會了犁地、施肥、種莊稼,還學會了脫坯、砌牆蓋房子;艱苦的生活,她從不覺得苦和累,總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身為知青點負責人的她,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有一次,她患重感冒,好強的她硬是堅持下地幹活,結果暈倒在麥田裡,被送進了醫院。1977年夏天,蘆陽爆發山洪,知青駐地和大隊部眼看要被洪水淹掉,她和農民們不顧安危,手拉手用身體築起了人牆,然後群眾們在人牆前碼沙袋,他們用英勇和無畏抗過了洪流,保住了集體財產。

說起知青歲月,徐秉良老師說:“艱苦的知青生活,對我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磨鍊了我的意志,使我養成了頑強、樂觀、不抱怨、積極向上的態度。”

1979年,徐秉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甘肅農業大學園藝系。回憶起當年考大學的情景時,她說,“我考大學的時候,報的三個志願全是甘肅農業大學。我在農村生活過,看到了農業的落後,也看到了農民的艱辛和貧困,我就想通過學農,報效國家,振興農業。”

因材施教,教書育人譜新篇

「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發展巡禮—印象·植保」育人良師 興農功臣——訪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博士生導師徐秉良教授

徐秉良教授作為教師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發言

徐秉良老師具有非常強的親和力,深受學生們的愛戴。在課堂上,她除了給學生講述知識外,還經常講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學生們傳遞正能量。課餘時間,學生把她當成知心大姐,不論生活上,還是學習上,他們遇到的各種困惑和問題都找她解決。

“徐老師沒有架子,總是親切耐心地幫助學生解難除困,同學們都把徐老師當成了自己的良師益友。” 徐秉良的一個學生曾這樣評價她。

徐秉良注重因材施教,發展學生潛能。有一個叫杜學偉的學生,智商很高,但學習成績較差,還比較自卑,和人交流也有些障礙。徐秉良老師知道後,就把他吸收到自己的團隊,讓他擔任學習小組長,專門培養和鍛鍊他。在徐老師的精心關懷下,杜學偉重拾自信,發展成為一名優秀的學子。

徐秉良教授在教學上注重方法和內容的改革與創新。她結合數字多媒體技術打造的精品慕課---《植物醫生診病指南—普通植物病理學》,用懸疑和推理的方式講授每一章節內容,微觀的植物病原微生物世界,在她的編排下,變成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懸疑故事,學習觀看的學生們則變成了偵探。學生們通過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望、聞、切、問”,對植物病害進行綜合研判,得出診斷結論,給出防控方案。整個過程充滿邏輯性、科學性、趣味性,植物病理學變成了福爾摩斯的偵探電影,形象、生動、直觀、有趣。

徐秉良教授主要承擔《普通植物病理學》《分子植物病理學》等多門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主講的《普通植物病理學》,2005年被評為甘肅省省級精品課程。她率先開展《普通植物病理學》雙語教學及研究,也獲得師生好評。她主編《植物病理學》《草坪保護學》等國家級教材與專著10餘部。徐秉良教授已招收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70餘名(包括3名外國留學生),有多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被評為省級或校級優秀學位論文,有的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畢業後大多在省內外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農技 推廣單位從事教學、科研、技術研發推廣等工作,成為單位的領軍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和中堅力量。可謂“桃李滿天下。”

開拓創新,科研成果結碩果

「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發展巡禮—印象·植保」育人良師 興農功臣——訪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博士生導師徐秉良教授

徐秉良教授在西藏進行科研調研

在科研工作中,徐秉良立足甘肅,放眼世界,秉承“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鑽研精神,準確把握學科發展動態和科研前沿,緊密結合甘肅農業生產實際開展研究。她以裸仁南瓜、百合、黃河蜜瓜等甘肅特色園藝作物為主要研究對象,先後開展了“金無殼研究與開發”、“百合種球國產化生產技術研究”等多項科學研究,其中參與完成的《天然南瓜籽仁雜交種“金平果★★”的選育及生態適應性研究與示範》2008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徐秉良在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的同時,與國際同類科研水平看齊,在服務地方農業發展和經濟發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針對病毒病在生產中日趨嚴重,農藥施用量增大,防治效果差,且農產品環境汙染嚴重的現狀,她開展了病毒檢測技術與病毒病無公害防治技術研究,其中《黃瓜花葉病毒的致病力分化與株系間交叉保護作用的利用》2005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彩色馬蹄蓮組培快繁與成球繁育技術研究》2009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針對國內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微生物源菌蟲雙殺生物農藥,她帶領團隊開展了適用於西部旱作農業區微生物源菌蟲雙殺菌株的篩選,篩選出一株兼具抑菌、殺線、促生和耐鹽的多功能生防菌株—長枝木黴T6,論文在《Biological Control》、《Applied Soil Ecology》等期刊發表以後,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該成果在理論上,填補了國內外利用木黴菌防治植物病原線蟲和真菌的空白,為植物病原線蟲和真菌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途徑、新思路和新方法,為新型高效的微生物型殺線和殺菌劑的研發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實踐生產中,她的團隊研發出了木黴顆粒劑、水分散粒劑和生物菌肥等微生物產品,已應用於蔬菜、果樹、花卉、中草藥等常見病害的生物防治,克服了化學類殺線劑和殺菌劑存在的高殘留、難降解、有益微生物被殺死和環境汙染等弊端,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綠色發展。主持的《西部旱作農業區適用型抑菌殺線促生多功能木黴製劑合成與應用》項目於2016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她研究的成果先後獲國家級及省級科技獎勵20餘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180餘篇,其中SCI和CSCD收錄的科研論文120餘篇,申請專利6項,制定地方標準2項。

服務三農,盡心竭力做貢獻

「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發展巡禮—印象·植保」育人良師 興農功臣——訪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博士生導師徐秉良教授

徐秉良教授在田間培訓果農果樹病蟲害防治

蔬菜、優質林果等產業是甘肅省的特色農業產業,也是甘肅脫貧攻堅戰略中的支柱產業。但是,在產業發展中病蟲害防控一直是農民的最薄弱的環節,也是制約蔬菜、林果等生產效益提高的首要因素。

徐秉良老師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積極投身“服務三農”和“扶貧攻堅”的重大戰略中,經常深入農業生產一線和田間地頭,熱心解決農民生產中實際問題。她利用互聯網,與果農菜農建立了“植物保護”微信群、QQ群,對農民遇到的問題及時提供解決辦法。

圍繞扶貧攻堅需求,徐秉良老師多次到兩當、白銀、酒泉、張掖、武威、天水、平涼、靜寧等地的偏遠山區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技術培訓,累計培訓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6000餘人次。編寫《蔬菜病蟲害識別與防控技術》、《果樹病蟲害識別與防控技術》等系列培訓材料十餘種,發放萬餘冊,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她為保障農民收入,服務三農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徐秉良教授以高遠的目光、清晰的思路、開拓者的氣魄、求真務實的作風在教育和科研事業上做出了優異的成績。她自信、自強、自立,立足平凡崗位,辛勤耕耘,默默奉獻,譜寫了一曲壯美的教育科研人生華章!(文/馬英東)

「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發展巡禮—印象·植保」育人良師 興農功臣——訪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博士生導師徐秉良教授

徐秉良教授在美國ucd科尼中心作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