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朝朱棣和仁宗、宣宗也能執政一百三十年,明朝能否能強過漢唐?

青啤雪花二鍋頭


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兩個疑惑。

第一個,明朝本來就遠邁漢唐了,無需再假設一個三代帝王執政一百三十年的條件。遠邁漢唐是清政府對明朝的評價,也就是相當於是來自對手的評價。就是作為一個統治者有什麼政治目的,但也不至於顛倒黑白。

拋開前後統治者的勾心鬥角,我們用自己的眼光來看,明朝的成就也不是漢唐能夠比的。最有代表的就是《永樂大典》和鄭和下西洋。這兩大壯舉漢唐都沒有可以與之相比的。

《永樂大典》是對中國所有文化的大總結,在獨尊儒術的時代,能夠給其他不同的聲留下一席之地,是需要很大的氣魄的。它被譽為全世界最早的百科全書。唐詩也是優秀的,但沒這麼大氣魄。至於漢朝,好像更拿不出可以一拼的成就。

鄭和下西洋這種場面,漢唐沒有相似的事情,唯一可以提到的是漢代絲綢之路。還有唐代與各國的文化交流。但絲綢之路是陸地上的,就是自然條件惡劣一些,也比不了海上的艱苦。而唐代的各國來學習也比不了永樂時代的萬國來朝。

所以用不著假設一百三十年的時間。朱棣用正常的壽命就做到了。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永樂盛世與仁宣之治延續一百三十年,到後來朱祁鎮在土木堡敗家後,誰來救大明。

是不是還有要假設於謙晚生一百年。

否則,大明堪憂。


瀾僡小世界


歷史上常說強漢盛唐,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侵我大唐者有來無去。那時候的強漢盛唐,之所以能稱得上“強”、“盛”,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明顯的標誌,那就是大漢經過多年戰爭,打敗打殘了不可一世的匈奴,讓匈奴屈服了漢朝;大唐也是一樣,他打敗了強大的突厥,讓突厥從此一厥不振。

明朝建立後,在當時世界上也是極強盛的,但他最終沒能徹底征服元朝,後來土木堡一戰,還被瓦剌打得大敗,差點兒嗝屁。雖然朱元璋任內八次遠征北漠,朱棣五次遠征北漠,始終沒能達到預期目的。以後雖然出現了仁宣之治,國家富強。但仁宗僅在位一年多,宣宗在位也只有十一年,朱棣和仁宗、宣宗在位時間加起來,也不過34年。有明一朝,有開疆拓土之功的,也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以後的皇帝都以收縮保守防禦為主。仁宗深感戰爭之害,繼位後再不提遠征蒙古之事,宣宗更是收縮北部邊疆防戍區,罷徵安南叛亂,任其獨立。即使這二位能長壽,在位時間延長,也不見得能有多大成效。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仁宗、宣宗,在位時間短,新上任自然會革故鼎新,清除前朝一些積弊,但隨著時間長久,人的自私惰性使然,其弊端就會顯現。宣宗在以後明朝諸帝中,可謂出類拔萃,但他也是個愛琴棋書畫的皇帝,其藝術成就不亞於北宋的徽宗,而他另一個癖好,就是徽宗也比不了,那就是喜歡鬥蟋蟀,史稱蟋蟀皇帝。如果他繼位時間長了,說不定會出現什麼變故呢。而且仁、宣之時,雖然朝中大臣還比較公忠為國,但大都一力反對太祖、成祖朝的勞師遠征,他們這些大臣,也只能是守成苟且之臣,完全不是開創極盛之世之臣。

當然,明朝是建在以前朝代基礎之上的,他繼承了以前朝代很多優秀成果,如果單單縱向與漢唐相比,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還是優於漢唐的。





sunjin6278


很有興趣來回答這個問題,肯定能。

首先,我們必須要承認一個問題,幾百年的社會發展,生產力和社會恢復能力都是在極速的增加。從漢朝立國,到武帝反擊匈奴經歷了高祖+呂后+文帝+景帝,四代的修養生息;從唐朝立國,到大破突厥,不過兩代不到的時間;到明朝立國,擊破北元,不過幾年的時間。所以,社會的生產力的提升是發展的必然規律,在整體來看,朱元璋接手國家的基本盤是最差的,因為元朝90多年的統治,蒙古人兇殘搜刮百姓,而這90多年中接近一半都處於農民起義中,明朝建國後,中原已是赤地千里了。唐朝的基本盤最好了,漢朝次之。

接下來,我們來看,漢唐盛世的巔峰在哪裡呢?廣為大家熟知的,就是軍功之盛了吧,漢朝的“封狼居胥”,“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西至北庭,北至貝加爾湖,東至遼東,南至南越皆臣服於漢,但是這些領土下面,很多勢力只是臣服於漢朝的附庸國的,並不是嚴格意義的領土的;那麼再來說經濟方面,漢朝從武帝開始,就一直沒有解決財政問題,後來的鹽鐵之議可見一般。那麼唐朝呢,軍功領土基本延續了漢朝的版圖,西越蔥嶺,東過朝鮮遼東,南至南海,但是唐朝維持這樣版圖的時間是相當短暫的,很多附庸國都是一會臣服一會反叛,北方只在高宗時候短時間征服過契丹,後來契丹強大就不在臣服了,南邊在南詔連吃敗仗,西邊被吐蕃打的練練退守,唐朝就是這樣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朝代,強盛時那麼絢爛,衰落的又是相當快速和徹底,並且帝國北方漫長的國界線,長期由異族將領鎮守,導致涼州、朔方、雲州、幽州落入異族之手!

接下來我們來說,如果朱棣+朱高熾+朱瞻基能夠執政百年以上,會給明朝帶來什麼,首先說朱棣將它的執政擴展十年,那麼會給明朝帶來什麼,他肯定會持續保持蒙古用兵,繼續針對阿魯臺用兵,徹底臣服阿魯臺!同時從當時明朝的國力來看,連年征戰,北建京師+南修武當,五次漠北之戰,已經不足以支撐朱棣的大規模征伐了,後面的時間明朝只會進入長期的修養生息的,但就是僅僅已知的這些功績,明軍已經一度接近超過勒石燕然和貝加爾湖,另蒙古各部落臣服是不爭的事實,從漢唐的標準來看,稱臣納貢,已經算征服了,當然明朝的西境只到哈密地區,不足以和漢唐相比,但是對烏斯藏的長期征服,卻是漢唐無法做到的,兩項可以抵消了,漢唐時代的萬國來朝來自西北和北方,但是明朝有鄭和從西洋和南洋帶回來的各朝貢國,這樣是基本可以持平的吧,要怪只能怪蒙古人太強了,提前把西域和北方各國都統一了,那明朝只能打蒙古人了。所以從這些方面看,明朝永樂盛世和漢唐盛世是差距不大的,甚至可以將將持平的。

那麼重點來了,明朝接下來的60-70年,交給仁宗和宣宗父子會怎麼樣呢?從仁宗朝的政策來看,基本就是修養生息,北方不再進行由攻擊態勢轉為積極守禦,同時因為蒙古內部瓦剌的崛起,內部矛盾不斷,無力騷擾明朝,但是依然保持對明朝的稱臣狀態,這樣明朝就將獲得十餘年的發展時機,這十年中,國力會進一步恢復,“三楊”都是守城賢臣,國庫迅速充盈!我們假設仁宗執政20-30年,那麼在仁宗十幾年的時候,會遇上一個“土木堡之變”,當然朱高熾可不是毛頭小子,這事不會發生在他身上,參見他年輕時候的北京保衛戰就知道了,大概率是也先在大同城外碰一鼻子灰回去了,但是仇是記下了,賬的慢慢算,仁宗的性子估計還是悶聲發財,可勁攢錢。這樣朱瞻基即位後的大明是什麼樣的呢?參見漢武帝,大明只會比當時的漢朝富有,不會比那時候窮,基本就是朱瞻基想幹嘛就能幹嘛的節奏。你能夠想到朱瞻基會幹嘛?下西洋是少不了的,窮的時候他都想幹,更何況富裕了呢,這時候鄭和肯定不在了,但是有錢還,大明還有馬和王和什麼的,這時候的大明肯定會再現比永樂更加繁盛的萬國來朝,因為國力更強了。有這實力,自然是報一報前面的仇了,首當其衝就是瓦剌了,這會於謙、李賢、商雒等都基本成長起來了,收拾實力遠不如阿魯臺的也先或者他兒子,基本不會給明朝造成困擾,當然滅瓦剌是不可能了,有可能令蒙古人苦不堪言的“燒草令”,會在這時候出現,這樣蒙古人基本就廢了,只能俯首稱臣了。那麼帝國的重心會轉向南洋,因為朱瞻基肯定會貫徹官方壟斷的海外模式,雖然海禁肯定是形同虛設的,但是國家的力量肯定要宣洩出去的,從朱瞻基的所作所為來看,他肯定是要恢復朱棣的盛世的,對西洋國家的統治肯定是要加強的,那麼通過海上絲路,大明的盛世肯定要推向巔峰的,東南手工業和朝貢貿易,可能加速推動帝國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

綜上來看,以漢唐盛世標準來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執政超過百年,大明肯定是“遠邁漢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