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社交出現障礙,老師:和家庭關係很大

在幼兒園裡,會看到有些孩子經常一個人行動,小夥伴們也不願意和他玩,感覺像是“被孤立”。

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社交出現障礙,老師:和家庭關係很大

朋友的孩子天天上幼兒園小班了,有一天,孩子很委屈地和媽媽說:小朋友們都不和我玩,他們還說,我不是他們的朋友。天天媽很是納悶,孩子怎麼在幼兒園都這麼久了,怎麼沒有朋友呢,難道是社交出現了障礙?雖然老師有提及說孩子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但是也不至於這麼嚴重吧。

有一次,天天媽特意去了一趟幼兒園,孩子們都在外面玩遊戲,但是隻有天天一個人在旁邊玩著滑滑梯,也不讓其他小朋友玩,自己就一個人霸著滑滑梯不放,也不參與其他孩子的遊戲中去。

天天媽問老師:是天天”被孤立“了嗎?怎麼別的孩子都在玩遊戲,就他一個人霸著滑滑梯呢?老師告訴天天媽:天天在學校特別霸道,玩玩具的時候,總是搶先挑選自己喜歡的,遊戲的時候,也要別人聽他的指揮,一切都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別的小朋友自然就不願意再和他一起玩耍了。


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社交出現障礙,老師:和家庭關係很大

之後老師對天天做了一次家訪,奶奶給天天洗了他最喜歡吃的藍莓,結果爸爸回來時,就隨手拿了兩顆放在嘴裡,奶奶立馬警告爸爸:這是給天天的,你怎麼吃了?天天聽奶奶這麼說,跑上去就把爸爸打了一下,還說:這是奶奶給我洗的,你不能吃。

原來天天在家,長輩都非常寵愛他,什麼都會以他為中心,只要是他喜歡的東西,所有人都不能動,包括吃飯也是,如果這碗菜是天天喜歡吃的,就不準其他人動筷子。天天在家就像個小皇帝一樣,誰都要順著他,依著他,稍有不順心,就蠻橫霸道不講理,甚至動手打父母。

之後,老師又和天天媽做了一次深度的交談,原來天天沒朋友,都是父母太寵溺他了


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社交出現障礙,老師:和家庭關係很大

父母越寵溺,孩子社交越有障礙

心理學研究表明:很多孩子的絕大部分缺點,比如自私、驕傲、與小朋友不合作,基本都是源自於父母的溺愛和教育不當。

每一個父母都深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現在的家庭,經常是6+1的模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圍繞一個孩子轉,什麼都順著他,養成了孩子霸道不講理,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在孩子的意識裡,自己就是最重要的人,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你們不能和我搶。只要有人不順著他,他就會攻擊別人。

這樣被寵溺的孩子,他們習慣了自以為是,什麼都認為是我的。他們在社交中,表現最明顯的就是"搶“,只要是我看上的,那就是我的。但是在幼兒園裡,孩子們都處於自我意識的狀態,很多孩子不會買他的帳,也根本不吃這一套,甚至彼此間會因為搶奪東西而產生打鬧,甚至抓傷,咬傷的情況。這樣的孩子,社交會出現嚴重的障礙,就會逐漸被其他人排斥,交際圈也就越來越小,甚至不會有朋友。

要想孩子不被孤立,能有自己的社交圈,家長就不能一味的寵溺孩子。


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社交出現障礙,老師:和家庭關係很大

要培養孩子的正常社交能力,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 給孩子立規矩

家長寵孩子無可厚非,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裡怕化了,抱在手裡怕掉了。但是寵也要有個度,不能什麼都依著孩子的性子來。

在生活中,要給孩子立規矩,講原則,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比如不能看見喜歡的東西就去搶,搶不過來就動手打。天天之所以沒有朋友,就是因為他太霸道了。

告訴孩子,規矩就是規矩,是不能隨意打破的,否則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必須得讓孩子有這個意識。


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社交出現障礙,老師:和家庭關係很大

  • 減弱孩子的自我意識

什麼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只會目中無人,目空一切,對任何事都不會產生敬畏感,這是非常可怕的。

在生活中,父母要減弱孩子的自我意識,強化孩子的分享觀念,讓他能夠把分享真正的用到生活中來,這離不開父母的引導。

前文中天天老師來家訪,奶奶洗了藍莓,被天天爸吃了兩顆,就遭到了奶奶的指責,正是家裡人有意助長了天天這種自我意識。

奶奶如果做了天天喜歡吃的菜,父母就要引導孩子,告訴他:這不是專門做給你一個人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吃的,並且父母也要起到表率作用,謙恭禮讓,家裡人分享。


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社交出現障礙,老師:和家庭關係很大

  • 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孩子在幼兒園沒有朋友,那是因為不會社交,缺乏正確的社交。既然孩子不受歡迎,父母就要學會如何讓孩子與別人打交道。

良好的人際關係建立,從打招呼開始,培養孩子的禮貌意識,自然能贏得大家的喜歡,再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告訴孩子如何能很好地與人交往。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孩子也是如此,他們要上學,要有自己的圈子,有了朋友和小夥伴的陪伴,孩子的童年才是五彩繽紛的,他們也才能更健康地成長!

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社交出現障礙,老師:和家庭關係很大

作者簡介:我是彤媽,關注@彤媽育兒路,在育兒路上,讓我們一起同行,和孩子共同成長,做他們喜歡的爸爸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