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爱花自古皆有,为何只有宋朝能全民竞相簪花?

我是江城女子林忆南,了解更多文艺知识,点击上方“关注”我

一说起宋朝,有的人说宋朝羸弱,只会割地、给钱,还连都城开封也给丢了;但有的人也说,宋朝是中国文人的黄金时期,读书人要穿越,首选宋朝。

其实我个人还比较认可后者,可能因为晏殊、三苏、范仲淹都在这个朝代吧,还有世间少有的汝瓷,也诞生于这个朝代。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宋朝,但是我们不聊三苏,也不聊瓷器,而是来聊聊宋朝人的一种生活风尚——簪花。

世人爱花自古皆有,为何只有宋朝能全民竞相簪花?

牡丹

其实簪花对于现在的女孩子来说,是再为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男生簪花的话,总会让人觉得有点奇怪。

可是在宋朝,不仅女子爱簪花,男子也爱,并且很多宋朝诗人的诗词中都有描写男子簪花的场景。

究竟为什么宋朝会有如此浓厚的簪花风尚?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宋法规定官员必须簪花

其实对于花的推崇,我觉得可以从屈原《离骚》等诗篇中追溯起,其中的香草美人形象想必也是根植于士大夫们的心中。

我们也说过,宋朝是士大夫的天下,推崇花草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宋朝簪花成风,也和宋法有一定的关系。

世人爱花自古皆有,为何只有宋朝能全民竞相簪花?

《宋史·舆服志》中记载道:

幞头簪花,谓之簪戴。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大罗花以红、黄、银红三色,栾枝以杂色罗、大绢花以红、银红二色。罗花以赐百官,鸾枝,卿监以上有之。绢花以赐将校以下。太上两宫上寿毕,及圣节、及赐宴、及赐新进士闻喜宴,并如之。

这里就对簪花的场合,以及不同等级的官员该簪什么品种的花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在国家大典场合,比如中兴、郊祀、寿宴、新进士闻喜宴等,大臣们都要簪花。

簪花的种类可以分为罗花、栾枝和绢花三种

除了可以簪戴象生花(做成真花样子的饰品),官员们也可以佩戴真花,牡丹、芍药、蔷薇都是热门选项。

我们可以想象,当官员们排着队行走时,官帽上簪戴着不同品种的花卉,仿佛将整个春天百花盛开的场面都搬了过来。

世人爱花自古皆有,为何只有宋朝能全民竞相簪花?

不仅如此,宋朝官员在什么场合簪什么花也是有讲究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 圣节大宴时,如果有辽国使者参加,要簪戴绢帛花;
  • 春秋两次宴会,则用罗帛花;
  • 上元节游春或者是皇帝出行设宴,则簪戴滴粉缕金花,一般能佩戴此花的都是与皇帝关系比较亲密的大臣。

宋朝人十分重视“礼法”,他们认为“礼”是治国的根本,而对于“礼制”的维护也应该建立在人情世故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而簪花正好完全满足了这一要求,所以赢得了统治者的青睐,并在坊间流传开来,并蔚然成风。

既然簪花在宋朝盛行,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宋朝的簪花风尚与其他朝代相比又有什么特点?

簪花成风,全民竞相簪花

在宋朝以前,簪花是一种贵族行为,比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是一幅描绘上层社会女性的画作,其中的女性们头上都簪有花卉。

世人爱花自古皆有,为何只有宋朝能全民竞相簪花?

芍药

而到了宋朝,花卉成为了普通百姓也可以欣赏、享用的物件,不管是普通市民还是劳动者,还是文人士大夫还是门阀贵族统统都可以簪花。

在宋朝的集市里,每天早晨,卖花的小贩提着装满鲜花的竹篮,一声吆喝,引来买者无数。

卖花者花篮中花的品种是很多的,也根据时令的不同,装有不同的花卉。

春天戴桃花,夏天戴栀子花、茉莉,秋天戴兰花、木樨,冬天戴水仙花、腊梅花。这大概就是宋朝人不同时节的簪花规律。

由于卖花、买花,簪花的兴盛,以致到了南宋时期还产生了“面花儿行”这一行业,就是专门生产和制作簪花的。

节日簪花,给生活添点仪式感

与日常簪花相比,节日簪花更凸显人们对节日的重视。

世人爱花自古皆有,为何只有宋朝能全民竞相簪花?

蔷薇

立春的时候,大家会将鲜花或者象生花制成春幡,然后佩戴在头上。

在很多诗人的诗词中都有对这一习惯的描写,比如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幡判醉倒。”

这里的“春幡”承载了人们在万物生长的日子里,对播种的希望,也是一种对时光流逝的追忆。

除了立春,端午节也是一个受到百姓们青睐的节日,到这时大家都会簪上石榴花。

在《水浒传》第十五回中,阮小五出场时鬓角就是别着一朵石榴花。

到了五月,大家都会购买菖蒲、石榴、栀子,然后放在家门口,再挂上五色钱。

因为在宋朝人的观念里,夏至时节,阴气萌生,但是只要将这些植物混合在一起就能驱除灾邪、避免疾病。

世人爱花自古皆有,为何只有宋朝能全民竞相簪花?

石榴花

但是说起节日中簪花最久远的,还当属重阳节簪菊花了。

在汉朝的重阳节,人们会佩戴茱萸、喝菊花酒来祈求健康长寿,到了唐朝,人们便开始将茱萸插在头上,这点可以从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得到印证。

到了宋朝,由于菊花的视觉效果更佳,于是菊花就取代了茱萸,成为人们簪在头上的花卉。

此后,菊花几乎成为了重阳节的一个象征,人们也常常会在重阳节这天和家人、朋友们相聚一堂。

世人爱花自古皆有,为何只有宋朝能全民竞相簪花?

菊花

男子簪花之风较其他朝代更为盛行

其实在唐朝时,就已经有男子簪花的行为了,但仅仅是个例,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唐朝,男子簪花一般是贵族所为,且大多是在宫廷宴会这样的场合,并且这花一般还都是皇上所赐,有点皇恩眷顾的感觉。

而到了宋朝,男子簪花则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人都会簪花。

不仅如此,在宋代,读书人在登科及第时,也是要簪花的。

一般新科士子都会在贡院赐闻喜宴,由皇帝赐花,宴会结束后簪花骑马回去,以此彰显荣耀。

在宋朝读书人的眼中,登科簪花的荣耀感,来自于心理上的满足,也意味着个人价值的实现。

虽说到了明清时期,男子簪花之风渐渐没落,但是状元簪花的风俗还是一直延续了下去。

除了登科及第时簪花,民间嫁娶习俗中,也有新郎官簪花的习惯。

世人爱花自古皆有,为何只有宋朝能全民竞相簪花?

栀子花

《水浒传》中周通去桃花庄娶亲时,鬓边就簪有一朵罗帛象生花,就是这一风俗的体现。

不仅如此,在寿宴这样的场合,男子也会簪花,此时的簪花是具有表演性质的,一般起到娱乐父母等长辈的作用。

结语

簪花在我们如今看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行为了,但是在宋朝,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汉、唐簪花的习俗来看,宋朝的全民簪花是一种进步,是一种对礼制的维护。

统治者不必用冰冷的条律去规束百姓,而是用一种能让所有人接受的方式去教化,可谓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登科及第时的簪花,是一个读书人内心最为满足的一次簪花,这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一种荣耀的象征。

马上就快到端午了,在宋朝端午节簪石榴花有着避免灾邪侵袭的深意,如果您也喜欢簪花,不如等到石榴花开,在那佳节之际于鬓角簪上一朵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