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們拍爛片的根本原因怎麼解釋?

問題青年


明星拍一部戲是我們普通人比一輩子掙得積蓄還要多,所以呀,只要有人請不管劇本好壞,只要錢給到位就拍。

就像19年被罵的很慘的鹿晗,他是流量小生,人氣又很高,喜歡他的粉絲就願意為自己的偶像花錢,上海堡壘這部電影有鹿晗這樣的流量小生,都被罵的很慘,可想而知這部劇得有多差勁,要劇情沒劇情。鹿晗之所以被罵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偶像為了錢,什麼爛劇都接,黑粉呢又藉著此題肆意發揮,於是他就被罵的更慘了。

總而言之,明星拍爛片跟他們自己本身是沒有關係的,投資人願意出錢請我拍,又有什麼不去的接呢


陳阿木說


別什麼鍋都讓明星揹著,明星又不寫劇本,和明星有幾毛錢關係。

劇本比注水比腦殘比魔改,大哥別說二哥,一個更比一個爛。

現在明星更新換代還快,要是挑劇本,超過半年不出來,市場就被別人佔了。別說那些年輕的後起之秀不敢懈怠,就是李保田、蔣雯麗這樣的老演員,不也照樣沒戲演嗎?

現在不叫演藝界,叫娛樂圈。都把影視劇當生意做,有錢賺就行,誰管片爛不爛。


靜薇聊影劇


我一直很認同馮小剛的一句話,“垃圾電影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為有垃圾觀眾的存在”,我深切認為,產爛片的根本原因正在於此。

資本為什麼會選擇讓“明星拍爛片”呢?實際上,這是每一個人用自己的手投票投出來的。

作為過路群眾,我們會買商品(明星都會代言)、看電視、看電影、聽歌等正常的娛樂行為,都會成為一個數據,流入資本的手中,資本用這些數據來選擇“造星+造劇+造電影等”。

乍一看,相信很多人都會發問,難道大多數人就此任由爛片擺佈?

其實網絡時代以前,沒有娛樂圈這個詞,當時叫做“文藝界”,電影/電視劇都是搞藝術創作,數據都是實打實的,整個圈子的風氣比較正常,佳作頻出。因為僅靠臉,吃不了飯。

但現在則不同,娛樂行為已經超脫了“正常認知”,專職粉絲們刷(買)榜、刷數據,控評等,在網絡時代為所欲為,讓部分演員變成了“明星”,讓他們可以僅僅靠臉,就賺得盆滿缽滿。

你還不能質疑,你質疑人家就回復:長得好看也是罪?

(流量)明星就是這麼一回事兒,資本風向標很快就認識到了這一點,畢竟曾經的“文藝工作者們”經常辛辛苦苦拍一部作品,結果盈利太少,資本還能在你身上投資嗎?

但(流量)明星不一樣,既然粉絲都是看臉的,心智能成熟到什麼程度去?既然好糊弄,資本要是不站出來割一波粉絲的韭菜,那可還行?

所以,只要第一身份是“明星”,你要想火、想賺得盆滿缽滿,就得任由資本營銷、掌控,為了賺錢而拍戲,已成常態。

因而,現在來看馮小剛的那段話,他其實說的不是最大眾的普通群眾,他所針對的主要是“追星一族”,為了看臉可以完全不顧電影電視劇質量的粉絲,爛片一旦被捧起來了,粉絲刷的好評吸引一波普通觀眾貢獻“人民幣”,那市場不就亂了嗎?

王傳君以前就是幹“明星”這一行的,《愛情公寓》四部曲,幸虧在專門用來騙情懷圈錢《愛情公寓大電影》面前,他選擇了拒絕,即便沒幾個片酬、小角色,他也要接好劇本,和好演員們一起演戲,這才用《我不是藥神》成就了他的“演員”身份。

王傳君做此選擇,不能說他不愛錢,只能說他不賺昧良心的錢。

都知道資本是不可控的,哪兒有利益就往哪兒鑽,那麼難道說好片好劇就沒有可能了?

其實還是有的,一部分有職業操守的導演演員們在堅持,一部分有欣賞水平的普通觀眾也在使勁“投票”,《紅海行動》《流浪地球》幾十億票房怎麼來的?不用刷(買)數據,心裡清楚的觀眾都是自來水,他們在相互成就。

你(電影人)拍好片我(影迷、普通觀眾)掏錢,我看完開心讓別人也掏錢開心,你就有錢繼續拍好片了。

但粉絲做不到,除了臉,他們什麼好作品都不會欣賞。明星嘛,坐享其成罷了。

隨便演一演,粉絲買單明星賺錢,這兩幫人也相互成全,但他們的成全對整個中國的影視界毫無意義,反而還會佔用大量的資源,典型的“佔著茅坑不拉#”。

除非有一天,明星們自己意識到他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認真挑劇本,爛片爛劇直接拒絕,從源頭遏制住“明星與粉絲自娛自樂”的邪風,或者,粉絲們不再只看臉“識人”。

當然,我覺得這事兒,永遠都不太可能會實現。賺錢嘛,不管爛片爛劇,總有一大票明星覺得不磕磣的,畢竟,躲在粉絲圈子裡,誰也罵不著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