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为什么把诸葛亮捧得高高在上?

心系祖国胸怀天下


对于这个问题,老郭要从三个层面面给大家简单的阐述一下,我们从正史的角度来看!

  • 《诸葛亮的正面形象》

1.少有大志!《魏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这一点给天下的父母找到了一个子女优秀的标杆,有才华,有志向,有眼光,耐得住性子,抓得住机会。

2.气质非凡。《三国志·诸葛亮传》: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上诸葛亮集表》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美好的事物终究会让人留恋,三国时期一尺约为23厘米左右。那诸葛亮1米85左右的大个,面容长的特别英俊伟岸,周身散发着英霸之气,还有比过大部分人的才华。你说这样的诸葛亮得给自己圈多少粉儿啊,又有多少后世待字闺中的少女们,梦想自己未来的夫君就像诸葛亮那样!

3.智商高,爱发明;《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

诸葛亮的标志性改进发明,孔明灯啊,诸葛连弩啊,木牛流马,改良的八阵图。这些都是发明都是派上用场被流传后世的,人长的帅,智商高,有才华,还是发明家,这就把诸葛亮的正面形象近乎推进到了一个完美人物的层次。

  • 《诸葛亮的德行》

1.家风良好,品德高尚;《三国志·诸葛亮传》: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对于国家,君主表现出来得品德是无可挑剔的。咱们老话讲:十年寒窗苦,为得功名财。而诸葛亮确是反过来用自己的德行塑造了清官的典范,一切为国家。古人对于葬俗是非常重视的,按照诸葛亮的品级,这身后事不说堪比君主,那也得是风风光光,按一方诸侯的规制来吧,如果大行操办,我想就连魏国和吴国这一对老冤家都得来随份子。

2.二、善识人才,知人善任;《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

诸葛亮为人心胸宽广,能够分辨各种人才,为国家贮备,您说谁不想一生能遇一伯乐呀!所以这符合所有人的喜好愿望。

  •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推动》

这个层面,就得感谢一个人了,谁呀,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在罗贯中之前,人们对于诸葛亮的认知几乎都是从史书和民间流传得来,那有了罗贯中就更方便了,直接从三国演义中看就行了。特别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诸葛亮一方还是正面角色。诸葛亮的忠义礼智信那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有多少读者读到第一百零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这一回不哭的稀里哗啦。甚至有传说,满清当年和明朝及周边国家抗衡,将领们的兵书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学的兵法也造就了千古伟业。

总结:由此三个方面可见。诸葛亮在民间那是完美的化身,对于子孙的期许,对于自己的期望,对于人生感悟,对于毕生的理想,对于死后的念想,在诸葛亮身上都可以找到参照物。所以老郭认为以上是民间为什么把诸葛亮捧到如此高度的主要原因。


老郭一家谈



无赞可点


诸葛亮不但被民间高高捧起,也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这是有诸葛亮完美人格所决定的。

诸葛亮无论是对蜀汉,还是对刘备、刘禅,都很忠心。在刘备最危难时,依然紧跟刘备,一心为刘备出谋划策,为刘备排难解忧。刘备白帝托孤后,又一心一意扶佐刘禅,为蜀汉呕心沥血,可谓忠贯天日。诸葛亮很贤能,他选贤任能,严格律己,治国理政,整军备战,都以才德用人,毫无私情,在自己临死之际,推荐有才德的蒋琬、费祎等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正是在诸葛亮的带动下,蜀汉从没发生像曹魏、东吴那样权臣弑主篡国的事情。诸葛亮公忠为国,不循私情,以仁爱示人,明君君、臣臣之礼。法正帮刘备夺取益州后,做了蜀郡太守,非常傲慢,凡过去与他有过节的人,他都睚眦必报。有人告诉了诸葛亮,要诸葛亮告诉刘备管一下法正。诸葛亮却说:“不可,此时主公正在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而且还要防着孙夫人内部生变,可以说这个时候正是进退两难之时。只有法孝直能够辅佐主公打破现在的局势,而且还能变守为攻,这个时候怎么能够打压他呢。”法正听说以后,很是惭愧,就改了很多。诸葛亮做事很大义,自从刘备白帝托孤,诸葛亮就忠心扶佐幼主刘禅,存亡继绝,夙兴夜寐,平南中,七擒七纵,伐中原,六出祁山,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义薄云天。诸葛亮治国公平法治,善必赏,恶必罚;治军纪律严明,进退有据。因失街亭,自贬三级,斩马谡以正军法。因此诸葛亮以理服人,以法治国,以规严军。诸葛亮智慧超人,未出茅庐便定天下三分,借荆州,取益州,定汉中,挽蜀汉于危亡,七擒七纵平南中,六出祁山打得曹魏只有招架之功。诸葛亮还善创造发明,相继发明了诸葛连弩、蜀刀、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还创出了八阵图,留下了兵书战策,成了后世的智圣。诸葛亮治军很讲信用,在第四次北伐时,与司马懿率的曹魏军对峙上邽卤城一带,司马懿率20万大军来攻,当时诸葛亮有十万军队,其中四万人服役期满,需要回家,而新兵还未来到,形势十分危急。有不少人劝诸葛亮延期士兵服役,诸葛亮坚决不肯,说自己一向以信用治军,岂能因此误了他们的归期。要知道他们的父母妻子何尝不再期待他们早日回家?当时如果让这些士兵回家,就很难对抗司马懿,退役士兵听说后,非常感动,就坚决留下打完最后一仗。最终诸葛亮大败司马懿,斩敌万余人,取得了很大胜利。

诸葛亮忠贤仁义礼智信,堪成完人,虽六出祁山没成功,却完美了自己的人格,成为了历代儒士最为推崇的最为标榜的人。试想想,如此完美无缺的人,又有谁不羡慕推崇,不孝仿孝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