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代名詞:華為,到底為什麼那麼多人追捧?

華為自從“孟晚舟事件”後,知名度與日俱增,其中最令人注目總是哪些吸引人注意的字眼,“人均工資500萬”,“年收入過千億但不上市”,“低調的任正非”等等。這些總是圍繞在華為的周圍,國人也在輿論中,力挺華為,支持國產等等,那麼,有一個問題需要大家思考,華為,到底為什麼那麼多人追捧?

技術? 5G? 低調? 國產? 任正非?

1987 年9月15日,時年43歲任正非從朋友那裡借了一些錢再加上自己的些許積蓄一共2.1萬元在深圳的一個小作坊裡創立華為公司,歷經30年的艱苦奮鬥,華為由一個小作坊成長為全球通信技術行業的領導者和世界500強中為數幾個未上市企業,它的業務遍佈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華為2019年營收預計85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其中銷售收入65%都來自海外市場,創造了世界農業發展史上的奇蹟。

這是眾人皆知的創業辛酸史,但我們是否注意過其原因?

在紀錄短片《華為是誰》中,創始人任正非先生的個人經歷以及創立華為的過程,

在1974年,任正非到遼化參軍,分配到實驗室,成為了一名儀表專業技術員,當時要研發空氣壓力天平,在沒有圖紙、樣機甚至誰都沒見過的條件下,任正非居然在成功研發出空氣壓力天平。

任正非作為一個43歲的男人,在經營中被騙了200萬,被國企南油集團除名,曾求留任遭拒絕,還揹負200萬債務。老婆又離婚,他一個人帶著老爹老孃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隨後任正非44歲創業,註冊公司需要21000元,任正非找了幾個人集資,最後其他人都退出了。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還是成立了,成立後,任正非憑藉深圳特區信息方面的優勢,從香港進口產品到內地,以賺取差價——這是最常見的商業模式,對於身處深圳的公司而言,背靠香港就是最大的優勢,至於是代理交換機還是代理飼料,對於任正非這樣的通信技術的門外漢都是一樣的,都是要從零開始的。

在賣設備的過程中,他看到了中國電信行業對程控交換機的渴望,同時他也看到整個市場被跨國公司所把持。當時國內使用的幾乎所有的通訊設備都依賴進口。民族企業在其中完全沒有立足之地,43歲的任正非,在這個時候突然表現出了他的商業天才,決定自己做研發。

早年華為自主研發的經歷給現在華為的技術獨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再來看5G技術,直接將任正非的講話可見一二。

國產代名詞:華為,到底為什麼那麼多人追捧?

記者:在4G時代,我們感覺華為也是從眾多的競爭對手中領跑進入一個新的境界。原本以為在5G時代,迎接華為的是世界廣闊的天地。但是目前為止,外界設置的障礙是比較多的,剛才您也講華為對遇到的狀況是評估過的。我想問一下,接下來華為打算採取哪些措施去突破目前的困局?另外第二個問題,我們早上也去參觀了華為的兩個實驗室,還是覺得華為在基礎研究這方面也是投入了很多心力的,那國家大的環境也是提倡企業或者是高校做基礎研究,我想聽任總關於基礎研究這塊的想法。任正非:有個老師辭職說世界很大,她想去看看。我想說這個世界很大,還有好多地方我們可做5G的,我們暫時還做不了那麼多。少數地方的拒絕不能代表我們在大多數地方被拒絕。而且5G實際上被誇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誇大了華為公司的成就。因為我們跑得太快了,我們的年青人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一直講啊講,就把事情誇大了。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人們現在的需要就是寬帶,而5G的主要內容不是寬帶。5G有非常非常多的內涵,這些內涵的發生還需要更多需求的到來,還需要漫長的時期。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樣,浪潮來了,財富來了,趕快撈,撈不到就錯過了。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日本和韓國還是4G,日本、韓國把4G運用到非常好,就足夠滿足使用。我們的4G沒有用好,打開我的手機只有20~30兆,實際上我們提供的4G是可以到300~400兆,足夠看8K電視。但是我們的網絡,白天打開就只有二三十兆,只能看4K,沒法看8K電視。為什麼?網絡結構不好。網絡結構不好是啥?還是沒有數學家在研究運營商的網絡結構。所以網絡結構性的問題沒有解決,5G用上來和4G差不多。就好比我嘴巴很大,但是喉嚨很小,我吃一大塊肉還是一口吞不進去。因此,不是5G的基站是萬能的,大家別那麼著急。5G接下來估計還要進入毫米波,毫米波就是隻要你多加一倍的錢,帶寬可以加一百倍,就是一秒鐘你可以下載幾十部高清視頻,這麼我們已經在實驗室裡面都能完全做出來。5G現在暫時還沒有充分發揮出用處,太快了。這次中央臺用來在深圳(5G)直播春節聯歡晚會,也只是個演示性作用,這種演示還不足以變成大規模的商業行為。在技術研究上,我們有一個說法叫做“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幹啥?就是我們向谷歌學習,谷歌的母公司賺了錢就去研究很難實現的東西,還研究長生不老藥,它也是為人類社會貢獻,把財富轉移到探索人類社會的未來去,我們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講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就是向谷歌學來的。就是把錢投出去,探索人類未來。我們支持給大學教授做基礎研究,他就像一個燈塔一樣,既可以照亮我們,也照亮別人。但是我們理解比別人快,所以做出的東西比別人快,僅此而已。我們自己在編的15000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專家是把金錢變成知識,我們還有60000多應用型人才是開發產品,把知識變成金錢。我們對外面科學家的探索,就是給予適當的支持。

這就是華為在5G領域話語權的地位,可見一斑。

我們再來看專利數!

根據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的最新信息,截止到2018年6月,全球10家通信領域核心企業在5G新空口領域,累計聲明標準專利總數5124族,其中華為以1481項專利排名第一,佔比達到29%。排在第二名的愛立信有1134項聲明專利,三星以1038項標聲明專利排進前三。而在5G新核心網領域,全球累計聲明標準專利總數為277項,華為聲明專利有214項,佔比77%

我們從一個不一樣的角度看華為:產業鏈

實事求是的講,中國的手機產業鏈是靠蘋果給支撐起來的,但這個產業鏈一旦發展起來,就容易出現產能過剩,和滯銷的情況。

小米的做法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幫助產業鏈出貨,就如雷軍所言小米5%的硬件綜合利潤率看起來是優惠了消費者,但對整個產業鏈是不太友好的,而且小米低端機比較多。大部分國產品牌主要靠低端出貨,勉強能讓產業鏈供給平衡。

而華為則是硬剛高端產品,餘承東曾說過只有高端才有毛利,才能讓整個產業鏈都得到發展,像PCB板供應鏈,華為能在合作過程中,給合作伙伴留出40%左右的毛利空間,這是整個產業鏈都願意或者說想達到的毛利空間。

華為2019年的營收額在8500億左右,其中手機大概4500-5000億規模,這麼大的銷售額,留給了產業鏈相當大的利潤,這也就意味著,華為帶領著整個中國手機產業鏈在發展。

還有一個就是疫情期間華為的做法!!


國產代名詞:華為,到底為什麼那麼多人追捧?

“這個消息是真的,華為有5類艱苦補助費,現在湖北地區屬於補助範圍。”一位華為內部人士表示,上述消息確實。

據悉,華為對深入湖北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等危險區域進行應急通信工程保障的作戰人員,每人每天2000元。而在湖北現場參與業務連續性攸關項目的作戰人員,以及在政府發佈的危險隔離區域進行現場應急通信工程保障的作戰人員,每人每天1000元。除湖北省外的其他省市,疫情期間進入國家發佈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進行應急通信工程保障的人員,每人每天1000元;海外疫情國家參與特殊業務保障的人員,每人每天150美金。

這就是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