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民第一人:歷經八朝,六次拒官,為救災民復出,累死在崗位上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的一句詞,道盡了封建王朝時期百姓的心酸,小時候,只知道張養浩是個文人,殊不知,他的一生都是傳奇。

張養浩出生在濟南一戶富裕人家,衣食無憂,卻刻苦努力。在他十歲的時候,日夜沉迷於書中,父母擔心他這樣拼命會累壞身體,就制止他,讓他多休息。

小養浩是個孝順的孩子,明面上答應了父母,不讓他們擔心,可私下,還是非常的努力學習。他白天默默背誦,晚上偷偷讀書,孜孜不倦。

悄悄成長,然後驚豔世人。十七歲的時候 ,張養浩路過舜祠,作了《過舜祠》一詩,年少成名。留下了“一井尚存當日水,九嶷空憶舊時山”的名句。

憂民第一人:歷經八朝,六次拒官,為救災民復出,累死在崗位上

在古代,讀書致仕方為正途。二十三歲的時候,張養浩聽取了父親的建議,離開故鄉,北上大都求仕。

當時的平章政事不忽木看過張養浩的文章後,對張養浩極為讚賞,推薦他做了禮部令史,後來不忽木又推薦張養浩做了御史臺掾吏。

據說,不忽木對張養浩極好。張養浩生病時,不忽木前去探望,他沒想到堂堂御史臺掾吏的家裡,竟然樸實無華,讓不忽木又敬又嘆。

1294年,忽必烈逝世,元成宗繼位。兩年後,御史臺掾吏期滿,張養浩閒賦在家近一年,被任命為中書省掾屬,後又拜堂邑縣尹。

在堂邑縣,張養浩大有一番作為。他帶人搗毀各種濫設的祠堂,懲處強盜,深得百姓的愛戴。

憂民第一人:歷經八朝,六次拒官,為救災民復出,累死在崗位上

武宗即位後,張養浩從地方回京。被封為太子文學,輔助太子,後又被任命為監察御史。

後來,武宗設立中書省,張養浩不支持;武宗找大臣代替自己行祭祀禮,當天大風凍死了很多人,張養浩說這是上天警示武宗;張養浩又上萬言書,直言朝堂的弊端……

一次次上書,不僅是武宗不悅,張養浩的許多政見危及了大臣的利益,於是他們編制罪名,把張養浩貶為平民,武宗甚至下令不再任用他。

憂民第一人:歷經八朝,六次拒官,為救災民復出,累死在崗位上

武宗駕崩後,仁宗即位。仁宗愛惜張養浩的才能,讓他出任中書省右司都事,又命他擔任翰林待制。

後來,在張養浩、元明善等人的積極推動下,元朝舉辦了建國以來的第一次科舉考試,為朝廷選拔了很多有用的人才。

元英宗繼位的第二年,張養浩以父親年邁為理由,辭官回鄉。英宗召他任禮部尚書,回絕了。同年十二月,張養浩的父親去世,他在家丁憂守孝。

此後,朝廷又五次邀請張養浩回朝任職,張養浩均拒絕。

憂民第一人:歷經八朝,六次拒官,為救災民復出,累死在崗位上

辭官8年後,陝西大旱,朝廷第七次邀請,特拜張養浩為陝西行臺中丞。

這一次,為了百姓,張養浩答應了。他將自己的財產分給了村裡的窮人,從山東往陝西出發,一路上,他看到了百姓的流離失所,十分痛心,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山坡羊·潼關懷古》,發出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嘆,這一年,他已經60歲了。

途中,世態炎涼,他也曾失望,想要回鄉贍養母親。但他放不下百姓,途經西嶽廟,他跪在地上求雨,哭的爬不起來。

到陝西后,他為了百姓奔波,四個月都沒回家,一直住在官府,白天外出救濟災民,晚上祈禱上天降雨,兢兢業業,累倒在了任上,再也沒醒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