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如果这个人称霸,中国的历史可能会改变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常用来比喻天下太平后,功臣的结局。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脚,莫过于韩信的一生。

公元196年,居住在长安城的韩信被萧何、吕雉诱骗到钟室,被武士捆绑起来后,就地斩杀,并诛杀三族。对于韩信来说,萧何对他的人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韩信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韩信都没有谋生的本事。

他寄居在一个亭长的家中。在当时,韩信的身份类似于门客。亭长为他提供饭食,他为亭长效力。只是,亭长的妻子看不惯韩信这种蹭吃蹭喝的做法。她羞辱了韩信。年轻的韩信只能选择离开。

两千年前,如果这个人称霸,中国的历史可能会改变

只是,韩信并没有什么谋生的手段。他只能选择在河边钓鱼,用来填饱自己的肚子。钓了好几天,韩信也没什么收获。最后,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觉得韩信可怜,实在看不下去,就把自己的饭拿出来给韩信。

对于韩信而言,这并非是最屈辱的。在大街上,韩信被人百般欺辱,甚至让他从胯下钻过去。这些事情,韩信都能忍耐。后来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军四起的时候,韩信混得也很一般。

他曾在先后在项梁、项羽麾下效力,但仍是个小角色。他给项羽的建议,从来都没有被接受。后来跟着刘邦到了蜀地,也只是混成一个无名小卒。要不是萧何举荐,谁都不知道后来的韩信会发生什么事情。对于韩信,刘邦对他确实不错。让他直接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汉军的大将军。

两千年前,如果这个人称霸,中国的历史可能会改变

要知道,刘邦身边有多少老部下都盯着大将军这个位置。当然,韩信也没让刘邦失望。刘邦后来得以平定天下,绝对离不开韩信的帮助。就连刘邦自己都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的下场却极为凄凉。在长乐宫的钟室里,韩信被萧何喝令武士捆绑起来,就地斩杀。

这个被后世称为“兵神”的人,以如此屈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在韩信被杀以前,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可惜没有用蒯通的计谋,才会今天死在妇孺小辈的手中,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两千年前,如果这个人称霸,中国的历史可能会改变

韩信说的这个蒯通,正是当年在他身边辅佐的谋士。韩信平定齐国时,蒯通就曾为他出谋划策。后来楚汉相争的时候,蒯通曾劝说韩信,让他自立为王。因为刘邦跟项羽已经对峙了整整三年,彼此的实力都消耗得差不多。现在不管韩信站在哪一边,就意味着哪一边的胜利。

如果韩信愿意的话,凭借齐国的地盘,联合赵国和燕国,出兵占领后方,制止刘邦、项羽的争斗。这样一来,就能得到那些厌恶战争的士兵和百姓的拥戴。再加上齐国的地盘,用恩德招抚诸侯,招贤纳士,就可以成就一份霸业。

两千年前,如果这个人称霸,中国的历史可能会改变

不过,韩信对于蒯通的提议,并不认同。韩信认为,刘邦待自己的恩德那么深厚,自己不应该背叛他。可蒯通却用了许多例子告诉韩信,将来有一天,他会因为自己功劳太大,让刘邦感到不放心,最终下场会非常凄惨。但韩信还是没有听从蒯通,他相信刘邦,不会亏待自己。可后来事情的发展,却证实了蒯通的判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