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五四」| 胡適掀報紙白話文革命 《大公報》百家爭鳴開風氣


回望「五四」| 胡適掀報紙白話文革命 《大公報》百家爭鳴開風氣

我們睜眼看看世界,今天還有一個文明國家的公文報紙用死文字的嗎?報紙應該領導全國,所以我借大公報的新年第一次星期論文的機會,很誠懇的提議:中國報紙應該完全用白話。

——胡適

刊於1934年1月7日《大公報》

文 | 大公報記者鄭曼玲

「開風氣,牖民智,挹彼歐西學術,啟我同胞聰明」乃英斂之創辦《大公報》的初衷。一百多年來,尤其是在中華民族歷經磨難、救亡圖存的歷史時期,大公報在高倡愛國圖強的同時,更積極傳播先進文化,宣傳科學知識,尤其是在推動新文化運動、繁榮新文藝創作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被譽為「首舉義旗急先鋒」的胡適,在大公報刊登《報紙文字應該完全用白話文》,引領全國各地出版物改用白話文的浪潮。

回望「五四」| 胡適掀報紙白話文革命 《大公報》百家爭鳴開風氣

1920年3月14日,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蔣夢麟、蔡元培、胡適與李大釗(從左至右)在北京西山臥佛寺合影

出於對大公報價值理念的信任和社會影響的認可,胡適將其視為宣傳提倡白話文的「示範園」。1934年1月7日,在總編輯張季鸞的策劃下,大公報刊出第一篇「星期論文」,便是由胡適親自撰寫的《報紙文字應該完全用白話文》。他在文中對白話文運動進行了總結、提倡和呼籲,「我們睜眼看看世界,今天還有一個文明國家的公文報紙用死文字的嗎?報紙應該領導全國,所以我借大公報的新年第一次星期論文的機會,很誠懇的提議:中國報紙應該完全用白話。」

這篇星期論文一經推出,反響強烈,把已經形成的白話文「巨浪」推向新高潮。自此,不僅大公報基本全部改用白話文,全國各地的出版物也隨之紛紛效仿。

回望「五四」| 胡適掀報紙白話文革命 《大公報》百家爭鳴開風氣

1934年1月7日,《大公報》刊出第一篇「星期論文」,即胡適撰寫的 《報紙文字應該完全用白話文》

當時,為大公報撰寫星期論文的除了胡適之外,還包括丁文江、梁漱溟、黃炎培、費孝通、朱光潛、竺可楨、梁實秋、茅盾、老舍等,皆為名噪一時的學者大家。內容無所不包,從科學、教育、文化、宗教,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均有涉及。

此外,大公報還有意識地開闢一些供學者們發表學術文章的專欄。錢鍾書的《休謨的哲學》、《為什麼人要穿衣》,費孝通的《重訪英倫》、《鄉土重建》等不少有分量的鴻篇巨構,就是在大公報這些專欄上發表的。此後,不少報紙紛紛效法,增設類似欄目,對當時社會的百家爭鳴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捧文壇新星開先河

回望「五四」| 胡適掀報紙白話文革命 《大公報》百家爭鳴開風氣

「第一屆大公報文藝獎」獲獎作品包括盧焚的短篇小說《谷》、曹禺的戲劇《日出》、何其芳的散文《畫夢錄》

文藝副刊是大公報辦報歷程中的另一亮點。上世紀三十年代,在蕭乾、楊剛等幾位副刊主編的主持下,大公報的文藝副刊「小公園」發表過不少進步的文學作品,也發現和培養了一大批後來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地位舉足輕重的作家。陳白塵的著名獨幕劇《演不出的戲》、巴金的《「愛情三部曲」作者的自白》、胡繩的《上海通俗化問題之討論》和《偶然論在上海》等曾經轟動一時的作品和文章,都是在大公報的副刊上發表的。楊絛的第一篇小說《璐璐你不要哭》,亦是在此首次面世。

1936年,正值新記大公報創辦十週年,胡政之計劃發起一個全國性徵文活動,請蕭乾具體策劃。蕭乾提出仿照「普立茲獎」的做法,表彰一批文學作品,得到胡的支持。當年9月1日,大公報刊發啟事,宣佈「第一屆大公報文藝獎」評選活動正式啟動,由報社撥出一千元作為獎金,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數目。

評獎活動由蕭乾全權負責,並邀請知名作家沉從文、朱自清、葉聖陶、巴金、林徽因等擔任審查委員。經過近一年的積極運作和悉心籌備,1937年5月3日,大公報公佈了第一屆文藝獎的獲獎作品,包括盧焚的短篇小說《谷》、曹禺的戲劇《日出》、何其芳的散文《畫夢錄》。

新文藝創作「馱負者」

回望「五四」| 胡適掀報紙白話文革命 《大公報》百家爭鳴開風氣

時任副刊主編的蕭乾策劃了首屆「大公報文藝獎」

報紙還專門配發社評,對作家們寄予殷殷之意:「希望全國新興作家決心完成近代文壇前輩未完成之事業,把握現階段救亡衛國之急需,共以義俠之精神,悲憤之態度,以進民德,以浚民智,以泯社會之不平,以除風俗之病態,庶幾因個人與社會之一般進步,而促民族復興之速成。」

「文藝獎」的設立,是大公報在當時媒體界的創舉。為紀念此次「文藝獎」成功評選,大公報又邀請林徽因選輯了一本《大公報小說選》公開發行。書中包括沉從文的《箱子巖》、楊振聲的《報復》、老舍的《聽來的故事》、沙汀的《鄉約》等,共計三十篇。

時任大公報編輯主任王芸生在介紹這本小說集時寫道,「(大公報的文藝副刊)有人說它太老實。一個老實的刊物,原應是一座橋樑,一個新作品的馱負者。」

新文化運動先驅結「大公緣」

回望「五四」| 胡適掀報紙白話文革命 《大公報》百家爭鳴開風氣

魯迅是新文化運動主將之一

作為新文化運動先驅的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人,都曾在大公報上留下或深或淺的一筆。

1909年10月27日,天津《大公報》刊載《造福民生》一文,「以近來小民生計之蹙,為向來中國所未有……故特舉定議員多人,以資研究挽救之法……書記員孫洪伊、林文瀚、蔣瑩生、李釗等。」李釗即李大釗,當時為北洋法政學堂預科學生,此文為報章對李大釗投身社會實踐的首次公開報道。1914年春,李大釗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當年9月3日至6日,大公報連載了李大釗留日後發表的第一篇文章《風俗》,反映了他對國事、對袁世凱的基本態度。

而陳獨秀也與大公報有一段不解之緣。1932年10月15日,陳獨秀被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及國民黨偵探逮捕,成為轟動一時的大案。大公報就此發表短評稱:「陳獨秀是一個領袖,自有他的信仰和風格,所以只須給予他機會,叫他堂堂正正地主張意見,向公眾公開申述,這正是尊重愛護他的道理。」迫於輿論的壓力,國民黨當局才決定將陳獨秀交法院公開審判。

1937年8月,身陷囹圄5年的陳獨秀獲釋出獄,開始全身心投入全民抗戰的宣傳中,在青年學生中引起很大反響。對此,大公報均予以翔實報道。

1939年5月底,陳獨秀在戰亂中流亡至四川江津縣鶴山坪,這兒成為他生命的終點。在最後的日子裡,他只在重慶《大公報》上發表《戰後世界大勢之輪廓》一文,仍以其睿智、敏銳和博學的素養,把握著時勢脈搏。

大學問家《大公報》論政


回望「五四」| 胡適掀報紙白話文革命 《大公報》百家爭鳴開風氣

胡適

明白承認了這二十年努力的成績,這可以打破我們的悲觀,鼓勵我們的前進。事實明告我們,這點成績還不夠抵抗強暴,還不夠復興國家,這也不應該叫我們灰心,只應該勉勵我們鼓起更大的信心來,要在這將來的十年二十年中做到更大什佰倍的成績。

《悲觀聲浪裡的樂觀》

刊於1934年10月14日

回望「五四」| 胡適掀報紙白話文革命 《大公報》百家爭鳴開風氣

傅斯年

政府若真的想提倡德義,只好先作一個澄清自己的榜樣。若以政治的力量提倡民德,真有好多事可以做,愛國心,服務心,廉潔的行誼,憂勤的勞作,一切等等,數不盡的。只是這些好東西又都不是空口勸人便能做到的,必須自己立個榜樣。

《政府與提倡道德》

刊於1934年11月25日

回望「五四」| 胡適掀報紙白話文革命 《大公報》百家爭鳴開風氣

張元濟

如今國內的大學有了幾十處,造就許多新人才,做成了許多新事業,國家受了不少的益處;但是在社會上迷漫著一種驕奢、淫逸、貪汙、詐偽、鄙賤、頹惰、寡廉鮮恥的風氣,使我國家糟到這樣的田地,不能不說也是它的結果。

《我國現在和將來教育的職責》

刊於1937年9月12日

相關報道

回望「五四」| 胡適掀報紙白話文革命 《大公報》百家爭鳴開風氣

|來源:大公報

|編輯:孫銘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