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攻打东吴?

梧桐树Nether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备不许。

在演义中,刘备因关羽死于孙权之手,起兵伐吴。

但实际上,任何事情如果细推,就会发现,起因往往让人心惊。


并非一时冲动,而借为关羽复仇为名,实借哀兵之势,势夺荆州。

对于蜀汉来说,益州是盾,荆州是矛。拿下益州可以做到后顾无忧,失去荆州,刘备就永远失去了入主中原的机会。关羽遇害,荆州落于吴国之手。

那么,是否像演义里说的,刘备是为了兄弟情义,才倾举国之力伐吴呢?

1、刘备打东吴并不是不顾一切。刘备也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才去打东吴的。留下诸葛亮等人镇守后防,自己率军征吴。

2、刘备为了自己的人设,伐吴也是很必要的。关羽的死,以及与吴国脱不了干系张飞的死,如果刘备为了大局咽下去,那么天下人就会对他的形象提出质疑。

假如刘备连桃园结义的关张之死都可以视而不见,他的人设就会大打折扣。从入主中原的必要性来说,蜀如果能通过战争从吴手中夺回关羽失去的荆州,就能又重新拥有战略进攻能力,光复汉室可期。所以,讨伐东吴是有非常明确的现实需要的。


刘备伐吴,为什么诸葛亮不反对

《隆中对》两大战略基石“跨拥荆益”与“东和孙权”,刘备伐吴是与诸葛亮的基本战略背道而驰,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站出来反对呢?

《三国志》记载,刘备决定伐吴之时,有两人劝阻,一是五虎将之一的赵云。赵云虽然文武双全、功劳也不小,却一直不受重视,常年担任类似禁卫军的角色。刘备哪里能听得进赵云的话。

另一个人是蜀地名士秦宓。他当即被丢进大牢,直到刘禅继承君位,才获得赦免。

连赵云和秦宓都看出伐吴的弊端,诸葛亮能看不出吗?可惜当时的诸葛亮,对刘备并不重要。

当时诸葛亮的处境也很尴尬。刘备夷陵战败,事后诸葛亮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可见当时刘备最信任的是法正,超过诸葛亮。就算托孤之时,刘备其实还是放心不下诸葛亮的。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记得我在另外一个问答里提过,诸葛亮才能的真正发挥,还是在“永安托孤”之后。刘备死后,诸葛亮独揽大权,开始了自身才能的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刘备年事已大,想借关羽被害一鼓作气拿下荆州。可惜,无功而返。

可以这么说,这几年的刘关张三人,彻底断送的蜀国光复汉室的可能。


小养趣看历史


替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报仇。刘备在落魄的时候和商户张飞还有被官府通缉的杀人犯关羽相识,并在张飞家的桃园里对天发誓,结拜成生死兄弟。现在患难与共的两个兄弟都被杀,所以当上了蜀国皇帝的大哥刘备率领大军攻打东吴,为死去的两个弟弟报仇雪恨。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公元221年,汉中王刘备正式在成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汉昭烈帝。

由于东吴的孙权重用吕蒙,用计偷袭荆州,杀了关羽。刘备登基之后,兴全国75大军,替关羽报仇为名,攻打东吴。刘备出兵前,张飞的部将范疆、张达叛变,刺杀老张飞投奔东吴。刘备是新仇旧恨一起算帐,报仇心切的他命令打军急进。蜀国先锋吴班、冯习很快攻占巫县(今重庆巫山)、姊归(今湖北姊归)。

东吴的君臣是吓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孙权赶紧派出使臣向刘备求和,但是刘备没有答应。孙权正六神无主的时候,大臣阚泽以全家人的性命担保举荐陆逊为大都督。于是孙权封镇西将军为统帅,赐他上方宝剑,带领五万军队低御蜀国大军。

第二年正月,刘备到了姊归。蜀军水陆并进,直低夷陵(今湖北宜都北)。他在长江南岸,沿路扎下营寨,水军也弃舟登陆。从巫峡到夷陵的六百里山上,蜀军一连设置了几十处兵营,声势非常的浩大。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正高,又占据了有利地形,而且军队是自己的几十倍,就坚守不出战。刘备在夷陵受阻,从这年(公元222年)一月到六月,一直找不到决战的机会。不管怎样叫骂,东吴的军队就是坚守要塞不出战。

由于正是酷暑难耐的天气,东吴的军队在半年的时间里,就是不迎战。所以蜀军的大军都放松了警惕,这时陆逊在一个风大夜黑的夜里,命令士兵们每个人拿着一把茅草冲进蜀军的大营,顺风点火,蜀军的大营都是连在一起的。刹时,蜀军的大营陷入了一大片火海之中,陆逊率领东吴的大军,乘机反攻,蜀军是被烧的懵头转向,自相践踏,是几乎全军覆灭。

历史上把这场"夷陵之战",又称为"猇亭之战"。





隐者康司马


刘备唯有灭东吴,才能与曹操抗衡。

三国中蜀汉刘备实力最弱,长期没有固定的根据地,部将也都是从徐州兵,新野兵,荆州兵,蜀兵等,而蜀地又以益州豪强与东州士族和土著错综复杂,适合刘焉般割据自守,却并非创建帝业的上佳之选,所以必须借助荆州拓展空间。

东吴有长江天险,也有百万民众和广袤土地,若能整合东吴的财力物力,虽仍不及曹操的北方富庶,但进可攻退可守,确保刘氏政权的稳固,坐待时机北伐中原,淮河与蜀地同时出兵,是历史上唯一可行的北伐方案。

早在刘备入蜀之时,孙权便趁机胁迫刘备,承认荆南四郡归东吴,待夺取蜀地孙权更是屡屡索要,未交付荆南便不肯协同出兵北伐,甚至成为刘备北伐的隐患,因此关羽之死只是诱因,刘备征伐孙权是早已积蓄的仇恨。

但战争的结果是刘备惨败,因为刘备动员能力达到极限,但兵员的战斗力却减弱,仓促出兵攻打东吴,军队组织混乱难以保持长久的士气,双方僵持阶段,刘备就因为不肯放弃,才最终被陆逊所击败,蜀汉只能缩在益州逐渐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