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使用網絡的人被網絡監控,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你所瀏覽的內容,都會被平臺記錄,而算法利用這些數據精準地為你推薦符合你喜好的內容。


網飛新出的一部紀錄片,正是揭露了這一現象——《智能陷阱》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影片的採訪對象,是曾經在各大知名網絡公司工作過的高管以及技術人員。


他們比普通人更加了解這些背後的真相。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他們都無一例外地表示焦慮與擔心。


其中有人處於對道德倫理的擔心,離開了讓別人豔羨的知名互聯網公司。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在他們的敘述中,我們也能逐漸瞭解這背後的真相。


這些帶給我們便利和娛樂的社交平臺,同時也帶來了傷害。


何謂監視資本主義?


Zuboff創作的《監視資本主義時代》,系統性地闡述了這個概念:


“這些技術的工作原理是給幾十億人提供免費服務,而通過精密的細節設計,這些服務的提供者監控著用戶行為——往往是未經明確同意的。”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資本主義利用大型技術公司,對每個人去的每一個地方進行無限追蹤獲利。


我們通過網絡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被監控著,具體到你停在哪一張圖片上看了,看了多久。


而他們通過這些數據計算出每個人的喜好,為用戶推薦相似內容,以便用戶能夠更久地沉迷其中。


而用戶在此停留的時間越久,就可以看到越多的廣告,這是廣告商樂意看到的結果。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而對於用戶來說,瀏覽信息看似免費,但實際上,這筆錢廣告商已經替你付過,我們為之交換的是我們的個人時間。


從某種角度來講,用戶是廣告商的商品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我的生活。


影響無處不在,方方面面。


平臺為用戶定製內容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片中拿谷歌舉了例子。


谷歌會為每個用戶進行定製化的推薦,他們推薦的內容完全依靠用戶平時所瀏覽的內容而推算。


雖然同樣是用谷歌搜索,但在不同地區、不同賬號上關聯的內容卻不盡相同。


雖然這個功能為用戶帶來了便利性,但也在影響著用戶選擇的多樣性。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信息繭房


長期接受趨同化的信息和觀點,長此以往,人們就容易困在固定的思維中。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只接受自己偏向的觀點 ,而失去了獲取不同觀點的機會。


在這樣封閉的環境中,非常容易導致意見的極端化,當面對持有不同觀點的人群時,很有可能會產生矛盾。


互聯網在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逐漸分裂著我們之間的關係。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片中以FB作為例子,來猜測這種情況可能帶來的危害。


臉書作為一個有勸說性質的工具, 無疑是偉大的發明。


但如果落到獨裁者手中,則會是他們的“武器”。


他們利用現代的平臺,讓這些煽動性言論的傳播變得更加容易和低成本。


因為傳播的便利性,虛假新聞變得更發達了。

社交媒體放大了迅速增長的謠言,以至於普通群眾已經不知道什麼是真的。


這些在我們眼裡可笑至極的事情, 在另一個國度,卻真實地發生了。


他們的獲取信息的方式絕大部分來源於網絡,而網絡的形形色色的傳播者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對我們普通人影響最廣泛的,還是社交平臺帶來的焦慮感,現代人多數通過社交平臺的點贊來獲取認可,尤其是對於青少年。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片中的小女孩將自己的精心修過的圖片發佈在社交平臺。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但不僅沒有收穫到想要的贊,反而被人評論“耳朵大的像大象”。


於是,她默默刪除了這條動態,並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常常因為這句話而感到焦慮。


她開始經常審視鏡子中的自己,觀察自己的耳朵是否真的如別人所說的那樣。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模式化的審美困擾著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


原本只是分享生活的社交平臺,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已經逐漸偏離了原有的理念。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最終的問題是如何擺脫?


創造這些研發人員表示,誰也沒有想到,最初為了方便用戶的發明會演變成如今這個樣子。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比如,他們在設計“點贊”時,初衷只是讓更多的人獲得認可。


然而現實卻如上文講到的那樣,人們通常因為點贊數量或評論而陷入“外貌焦慮”。


影視劇中,探討此類話題的並不在少數。


然而矛盾的一點是,我們深知沉迷其中的種種害處,也知道我們是被“監視”,但還是離不開。


接受採訪的互聯網大佬們也坦言:

我很清楚,這一切的幕後發生著什麼,我還是無法控制自己去使用,這就有點可怕了。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不知有多少人曾經想要擺脫手機。


“睡覺前不玩手機”

“不拿手機進廁所”


甚至為了能夠戒掉信息焦慮而卸載某些APP。


而這樣的flag通常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堅持下去。


更多的時候,拿起手機,隨便一刷,20分鐘就過去了。


你會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看看有沒有新的消息。


上癮卻又無法丟棄,無解。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恐怖故事,誰也逃不過


這部紀錄片的最後也沒有給出答案,只是提出了問題。


然而,有趣的是,網飛本身就是依靠算法向用戶推薦影視劇,而這部紀錄片是被推薦的其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