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絲》:一個純潔的女人

王家衛說愛情是有時間性的,太早,或是太遲認識,結果都是不行的。只有愛的剛剛好,兩個人才能幸福。英國作家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悲傷的故事。

哈代的小說具有濃厚的宿命論的悲觀色彩。《德伯家的苔絲》創作於1891年。講述了年輕貌美的苔絲被一個男人侵犯,又被另一個男人拋棄,最終走向了毀滅。

苔絲生於一個貧苦小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個富老太婆家去攀親戚,結果她被少爺亞歷克誘姦,後來她與牧師的兒子克萊爾戀愛並訂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卻沒能得到原諒,兩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幾年後,苔絲再次與亞歷克相遇,後者糾纏她,這時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與仇人同居,不久克萊爾從國外回來,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無情,在這種情況下,苔絲痛苦地覺得是亞歷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爾便憤怒地將他殺死。最後她被捕並被處以絞刑。

《苔絲》:一個純潔的女人

苔絲髮表後,引發有關女主人公道德標準的軒然大波。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克洛德·西蒙說,這本小說奠定了哈代在英國乃至世界文學的地位。在美麗的苔絲身上人們至始至終看到的是她純潔的本性對逼迫她的惡勢力的苦苦掙扎。”

男人偷情是可以原諒的,女人一旦失足就永世不得翻身

苔絲出生於一個貧苦小販的家庭,他的父親約翰·德比有一天被人告知是古代貴族德伯的後代,他便得意忘形起來。

約翰和他的老婆決定讓女兒到一個富老太婆家去攀親戚,那位有錢太太也姓德伯,他們希望能從那戶人家討點好處,運氣好的話,苔絲還能通過他們嫁一個有錢人。然而這個所謂的親戚其實是來自北方的暴發戶,通過金錢買了一個貴族的爵位。

苔絲聽從了父母的建議,去了富婆家,他們家的兒子對苔絲見色起意,為她在自家安排了一份清閒的工作。一天晚上,苔絲和村裡的其他年輕人一起去趕集,回來的路上跟亞歷克從前的情人發生了口角,遭到眾人的圍攻。恰好此時亞歷克騎著馬出現了,為了擺脫同伴的攻擊,苔絲騎上了他的馬,從而導致了“一個重大事件”,亞歷克帶著她在樹林裡四處遊蕩,拖延回家的時刻,儘管他聲稱自己只是想跟苔絲多待一會兒,但當苔絲累得在樹林裡睡著後,亞歷克趁機跟她發生了關係。

她懷孕回家,深居簡出了整整十個月,當她重新出來到地裡幹活時,人們發現她成了一個孩子的母親。於是,她多了一條罪名:未婚先孕。

《苔絲》:一個純潔的女人

孩子一生下就體弱多病,沒活多久就死了。過了幾年,苔絲離家來到陶勃賽乳牛場幹擠奶的活兒,在這裡他與牧師的兒子安吉爾·克萊戀愛了。苔絲對文質彬彬、頗有知識的克萊十分崇拜和熱愛,面對安吉爾的求婚,苔絲很糾結,她幾次三番想要對安吉爾坦白,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她寫信給母親,得到的建議是絕對不要透露半點過去的事情,反正她不是這個國家裡唯一遭遇過這種事的女人,又何必去自找麻煩呢?等到生米煮成熟飯,問題也就自然解決了。

在母親的催促下,苔絲半推半就地跟安吉爾訂了婚,可她心裡老是不踏實,擔心事情會敗露。有一次,在跟安吉爾進城購買結婚用品時,他們偶然遇見了一個知道苔絲底細的同鄉,這人無意間透露了苔絲不是處女。儘管安吉爾最終認定是對方認錯了人,苔絲還是為此心神不寧。

決定寫一封信將往事告知克萊,她把信從房門下邊塞進克萊的屋子卻塞到了地毯下面。陰差陽錯,這封信沒能送到安吉爾手裡。

兩人終於還是結了婚,蜜月旅行的這天夜裡,苔絲的良心戰勝了僥倖心理,她覺得自己這樣不付出代價卻得到了安吉爾,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萬萬沒想到,在她開口之前,安吉爾卻搶先一步,告訴妻子自己在倫敦有過一個情婦,苔絲覺得夫妻之間應該坦誠相待,於是把過去的事情全盤脫出。

儘管安吉爾一直表現得對社會風俗和禮儀毫不在乎,但從心底還是擺脫不了傳統價值觀的影響。和當時的大部分男人一樣,他也希望自己的妻子是個處女,這會兒發現自己居然成了個“接盤俠”,免不了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安吉爾責備苔絲不懂事理,沒有修養,沒法跟她一起生活,氣急敗壞之下,他建議兩人分開一段時間,苔絲同意了。安吉爾給了苔絲一些錢,算是盡了做丈夫的義務,隨後兩人分道揚鑣,苔絲又一次回到了家鄉。

克萊去巴西發展他的事業,苔絲仍在一些農場打工餬口。命運卻讓她再次與已經披上牧師黑袍的亞雷·德伯相遇。亞雷對苔絲的情慾頓時擊敗了他那沒有根基的宗教信仰,他糾纏苔絲,不得到她決不罷休。這時候苔絲的父親病故,為了母親和弟弟妹妹們的生活,她被迫與亞雷同居。

《苔絲》:一個純潔的女人

不久,安吉爾·克萊爾從巴西回國,找到妻子並表示悔恨以往的冷酷無情。苔絲在這種情況下認為,是亞雷· 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克萊,又一次毀掉了她的幸福,她懊惱和憤怒到了極點,帶著一種責任感,殺死了亞雷。在與克萊一起度過幸福、滿足的最後五天之後,苔絲被捕並被處以絞刑。

苔絲的悲劇是當時社會的產物,也是社會的悲劇

作為一個貧窮而社會地位又低下的女子,苔絲所受到的壓迫與凌辱是時代賦予的,既有物質方面的(包括經濟的,權勢的,肉體的),更有精神方面的(包括宗教的,道德的,傳統觀念的)。

作為一個社會的受害者,苔絲不僅勤勞勇敢,而且純潔善良。她雖出生貧寒,但充滿美好的理想。為了實現這一理想,她先後三次出門;但是她孤立無援,每次都遭到打擊,而且一次比一次沉重。苔絲的悲劇不僅有其深刻的經濟根源和階級根源,而且還有倫理道德和宗教法律方面的因素。苔絲的經濟地位和階級地位決定了她在為資產階級服務的道德、宗教、法律面前必然處於被動的地位。

在那個年代,一個單純的年輕女性“墮落”後,儘管她是被迫的,但是大家都希望她的結局要不就是死亡,要不就是通過自我犧牲獲得精神上的救贖,而哈代居然說她是一個純潔的女人意味著他公開地向維多利亞時代虛偽的社會道德挑戰。

《苔絲》:一個純潔的女人

維多利亞時期,宗教信仰氛圍根深蒂固,哈代借苔絲悲劇的一生有力地抨擊了當時維多利亞時代的男權制社會。生活在這種男權制社會下的女性註定要受壓迫和控制,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

在男權制社會主流話語的衛道者眼裡,女子永遠處於依附和從屬的地位。無辜受害者苔絲被認為是站在男權社會主流思想和意識形態的對立而,是一個離經叛道的為社會所不容忍的淫女和妖女。她還妄想重新開始,還期待丈夫接受她過去犯的錯,就像她接受丈夫幹過的荒唐事一樣。這無疑是不被大家接受的。

《苔絲》:一個純潔的女人

儘管苔絲雖然開始了不屈的反擊甚至吶喊出了男權社會對女性壓迫的實質,但是最終仍然沒能也不可能擺脫掉男權制社會的強大而無形的控制網,而走向毀滅。

慶幸的是,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對性別和性的探討逐漸成為公眾辯論的重點,例如合法的離婚和隨之而來的對離婚案件的關注,關注女性投票權和其他權益的“第一次女性主義運動”,針對男女雙重道德標準等問題的討論,對性和女性社會角色的探討也進一步重塑了進步人士對女性的期待和認知。

苔絲對自我的認識並不清晰,一方面她敢於反抗傳統道德和虛偽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長度擺脫傳統道德對自身的羈絆。但她憑藉本能對個體純潔性的堅守卻十分強而有力。她從不曾想到要利用自己的肉體去換取幸福,環境卻迫使她必須時刻依靠自己的身體生存下去,把自己的身體當作經濟交換的對象。

《苔絲》:一個純潔的女人

就是這種自相矛盾的思想,這種保守性,加重了苔絲命運的悲劇性。

直到現在,我們還會看到苔絲的悲劇以各種形式上演,輿論的道德與世俗的偏見仍然限制著女性的自由,正因如此,苔絲這個人物形象始終得到大家喜愛,經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