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別隻會數123了!

昨天我帶著3歲的孩子去遊樂場玩。臨近飯點,我三番五次地提醒孩子回家,可他仍顧自玩著玩具。於是,我照常搬出了大招——

“我數123,你再不起來,我就要生氣了。1…2…3…”

不過,這次大招並沒有顯靈。孩子抬頭看了我一眼,大聲說了句“我不回家”,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了。

最後,我很生氣地將他拎回家了。

我在反思,為什麼我們跟孩子講得這麼清楚,孩子就是不肯聽呢?

原因可能出在這句慣用語“我數123,你再不…我就…”上。

孩子不聽話,別隻會數123了!

A 為什麼我們喜歡說“我數123”?

有時候,我們讓孩子去做某件事,而孩子遲遲不肯去做,我們就會對孩子說,“我數123,你再不…我就…”。

孩子不吃飯,我數123,還沒數到3,就自己來吃飯了。

孩子晚上不睡覺,我數123,還沒數到3,就自己爬上床了。

當你對孩子一遍遍說道理都不管用時,這句話特別管用。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我數完123,你還沒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後果很嚴重。雖然只是威脅,並未真正實施,但孩子很容易就範,效果很明顯。

仔細想想,我們數123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服從。讓孩子知道不做某件事情的嚴重性,通過無形的壓力讓孩子主動去做。當然,絕大多數時間這只是句威脅的話。

從幼兒心理角度分析,這種威脅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降低孩子的自尊自信。如果屢次威脅而沒有實施懲罰的話,孩子就會不斷弱化家長的話語權和人格形象。因為他知道,這只是一句父母的口頭語而已。

孩子不聽話,別隻會數123了!

B 為什麼“我數123”會失效?

我們會發現,雖然孩子表面上聽從了我們的命令,但並不是心甘情願去做的。有時候,“我數123”這種句式也會失效。遇到脾氣犟一點的孩子,你越是威脅,他就越想跟你死磕到底。

為什麼“我數123”會失效?我分析了以下幾種原因。

1、孩子是不是正專注於當下?

比如孩子當時玩得正起勁,他的注意力並沒有在你身上。而你不顧他的感受,強行打斷他正在做的事情,肯定會讓他很生氣。當孩子的感受被不斷否定,他也會感到困惑和憤怒。

2、我們是不是催得太緊了?

孩子對你的命令需要有反應時間,如果催得太緊,反而會讓孩子無所適從。設身處地想,如果有個人一直催你,你的心情肯定不會好,甚至會故意找點其他的事情做做。孩子也是一樣,沒人喜歡被一直催促。

3、威脅的頻率是不是太高?

這也是所謂的“超限效應”,指的是外來刺激太多或作用時間太久,使人產生不耐煩的情緒或者逆反心理。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口頭威脅,並沒有真正實施懲罰,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認為這只是一句嚇唬人的話,爸媽根本不會真的懲罰。

因此,“我數123”這個方法有用,但得悠著點用。

孩子不聽話,別隻會數123了!

C 哪些方法可以替代“我數123”?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僅影響著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會影響他們的行為。想要孩子重視你的話,就要學會走進孩子,理解孩子。

1、用誇獎代替威脅。

渴望被肯定是人類基本的需要。成年人期待被讚美,孩子同樣也需要誇讚。誇獎誇得好,孩子也會更主動做事。當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時,可以採用迂迴戰術,先誇誇她今天的表現,等孩子有了正向反饋之後,順勢說出你的要求,孩子就會心懷喜悅地去做了。

2、設置一個明確的過渡期時間。

孩子在做一件非常喜歡做的事情,簡單粗暴地讓他停下來只會產生逆反。你可以先設置一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最好是一段具體的時間,讓孩子有個心理緩衝。大一點的孩子對時間有了概念,就更容易執行。比如“離我們回家還有10分鐘”,這10分鐘就是孩子的自由支配時間。如果到時候還是沒打算離開,可以提醒他一下。 如果孩子沒有遵守,也要讓他學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

3、制定行之有效的規則。

我相信父母的命令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想要孩子心服口服,不妨用規則代替威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規則,比如吃飯時不看電視,睡覺前主動刷牙,每天重複執行,如果違反規則就給予適當的提醒,這樣也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當然,制定了規則,家長們要帶頭執行,做好榜樣。

4、處理好家長的情緒。

我們會說“我數123”時,說明我們對孩子的容忍已經到一定程度。正時候通常也處於情緒不穩定的狀態。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有情緒時,不妨停頓下來,平復一下情緒再和孩子對話。

你會對孩子“數123”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